监督激活文旅发展“一池春水” ——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助力文旅发展侧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8:08 1

摘要:《郧阳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郧阳区推进“旅游活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文旅产业发展基金逐年增加,文旅投公司组建运营,投融资平台建成投用......在诸多利好政策加持下,各景区…

初冬的郧阳,远山如黛,汉江浩渺。成群鸥鹭不时掠过江面,翱翔碧空。偌长的江岸线三步一景,五步一观,山水间小城诗意与活力尽显。在刚刚结束的2025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上,郧阳区依托“郧县人”、恐龙蛋等世界级文化名片,以硬核颜值和内涵圈粉无数。从俄美等国际地质学者探秘云盖寺矿山公园,到韩国游客寻幽天惊洞、九龙瀑,从龙韵村落日斜阳的闲适惬意到武当不夜城的越夜越美丽……郧阳赚足流量和“留量”。

郧阳文旅出圈,得益于发展思路转型升级,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对文旅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有力监督。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审议文旅发展情况工作报告并督办审议意见,追踪式监督激活文旅发展“一池春水”,郧阳“山水人文共生”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把脉文旅规划痛点

产业要发展,思路需先行。郧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三千里汉江穿城而过,造就了“江上浮城”的独特美景。山水资源是郧阳文旅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全区山水观光产品虽多点开花,但全域旅游格局未形成,规划前瞻性不够是最大制约。“郧阳水域开阔,汉水文化主题游有广阔前景,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谋划。”“能不能策划特色旅游路线,挖掘沿线自然人文资源,把景区都串起来?”调研组进景区访群众,既发现了诸多问题,也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调研组建议,政府应积极谋划以汉水文化为引领的山、水、城一体化旅游发展思路,高标准前瞻性规划全区旅游产业布局,从顶层设计上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耦合,形成特色鲜明、互补共享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立足区情实际,围绕“恐龙故地、人类老家、绿松石之乡、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汉文化摇篮”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资源禀赋,积极调整优化“1+2+N”文旅规划体系和“一核两带三区”发展布局,潜心打造系列品牌,先后创建4个4A景区、9个3A景区和若干个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名街。“问道武当、探源郧阳”等5条精品线路推出即火爆,“探源郧阳,惊奇无处不在”研学品牌上市即受追捧,“南水北调大水井、万古一地大郧阳”城市品牌传播度影响力日益深远......2025年,郧阳区先后上榜湖北春季十大赏花目的地,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荣获“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称号。

“人大监督如问诊把脉,找准了文旅发展的痛点,让我们的规划方向更明晰”,区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郧阳文旅将持续优化发展思路,推动郧阳旅游从打卡式过境游转变为一站式休闲游目的地。

疏通“引客入郧”阻点

“我真的是第一次在世上见到这样的洞穴,这也太夸张了、太惊人了!”近日,韩国包机旅游团抵达郧阳,天惊洞鬼斧神工的溶洞奇观让韩国游客惊叹不已。曾几何时,郧阳山水“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今不仅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群结队的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一方面是景区苦练内功重塑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区政府“引客入郧”等系列政策放大文旅吸引力,双重发力的背后,人大监督始终在线。

2024年,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时,检查组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5年,在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报告时,针对部分文旅项目缺乏深度开发、特质化程度低、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等瓶颈之痛,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聚焦品牌打造,以项目高品质供给打造游客还想来、还能来的复游性产品。

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很快拿出举措并付诸行动。《郧阳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郧阳区推进“旅游活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文旅产业发展基金逐年增加,文旅投公司组建运营,投融资平台建成投用......在诸多利好政策加持下,各景区培育内涵挖潜力的势头与日俱增:沧浪山联合虎啸滩、汉江绿谷等景区开发森林疗愈、四季康养;青龙山地质公园串联云盖寺矿山公园、“郧县人”遗址公园、天惊洞等景区,推出化石探秘、地质考察、自然教育等活动......郧阳文旅活力焕发,吸引各地游客从走马观花看风景,到深度体验沉浸于“场景”。

政府“宠客”服务同样给力。针对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大范围引客入郧聚人气增流量”的建议,区政府出台“引客入郧”系列政策,联动旅行社、景区、演艺机构等多方力量推动资源价值转化,全力打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优质旅游目的地。“引客入郧”系列政策实施以来,全区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显著增长,重点监测精品民宿平均入住率提升37%,周末及节假日一房难求。从“人生再忙,总要来趟郧阳”的期待,到“还想再来趟郧阳”的约定,郧阳旅游的暖心、贴心、用心服务,正托举起游客的“诗和远方”。

破解资源转化难点

外层深红宣纸勾勒凤凰腾飞轮廓,内层米白皮纸雕刻舞者动态身姿,当暖光亮起,纸上的凤凰被光影唤醒,灵动而传神。一盏以郧阳非遗凤凰灯舞为灵感的纸雕灯,在郧阳首届文创大赛上一举夺魁。“郧阳终于有拿得出手的文创了”“精美绝伦,期待量产”,网友们对郧阳特色文创的欣赏与喜爱溢于言表,更有外地网友隔空互动:“哪里买?我也想拥有一盏。”

从寂寂无名到拥趸追捧,郧阳文创之路并不平坦。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政府文旅融合发展报告时指出:郧阳文创还停留在徽章、挂件等一般性旅游商品上,地方非遗手工艺品、文博衍生品等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利用还是一片空白!常委会组成人员直言,问题的症结在于重资源轻内涵,相关职能部门对推动文化资源价值转化思考不深、创意不多。

人大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郧阳区首届文创大赛及时启动,与凤凰纸雕灯一起在文创大赛上出彩的四十余件文创产品皆具匠心和巧思,成为深受游客青睐的“带得走的郧阳文化”。

人大监督没有止步于文创研发上。在审议政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报告时,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杭富来指出:中华水园、龙韵村等网红打卡地和近郊休憩地,游客人均消费低,对区域发展贡献率不高,建议“以创意制胜,拉动近郊游产业效益”;凌桂华委员针对研学活动“多旅少学”“只旅不学”现象,提出要深挖文化内涵定制开发研学游,实现旅游业态价值升级......委员们聚焦特色资源价值转化建言献策。这些建议,为政府以创意赋能文旅资产运营提供了有益思路。龙韵村立足山水田园特色,引入落日咖啡馆、向日葵花海、非遗工坊等轻业态,周末日均接待游客突破2000人次;中华水园依托千米月季花墙和连绵的芝樱、玫瑰花田,成为现象级打卡地;沙洲、樱桃沟、五道岭等村落以独有的荷塘观赏景点,花期累积吸引自驾游客12万人次;青龙山深挖恐龙蛋化石群遗址内涵,以史前探秘迎接省内外数千学子科普研学......在人大监督推动下,郧阳文旅正逐步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