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出“纪法小剧场”,正是弥渡县纪委监委破解传统纪法教育困境的“金钥匙”。于是,一场接地气的纪法教育变革就这样悄然启动了。县纪委监委还推出了《以“清”为名为干部送上“定心丸”》等系列激励短剧,用真实案例解读容错…
在弥渡县,一场别开生面的“纪法教育实践”正悄然走红。没有冗长的报告,没有枯燥的条文解读,取而代之的是由干部自导自演的5分钟情景剧。在《新官理旧账本是分内事》这部短剧中,新任局长对着停工多年的工程,不耐烦地摆着手推诿:“历史问题太复杂,我是不想去收拾这个烂摊子了!”观众先是哄堂大笑,可笑着笑着就陷入了沉思——这场景,不就是咱工作中常遇到的“烂摊子”吗?
这出“纪法小剧场”,正是弥渡县纪委监委破解传统纪法教育困境的“金钥匙”。“过去念条例,台下打瞌睡;如今演短剧,干部追着问后续!”一位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干部笑着调侃道。原来的纯理论灌输,让不少干部“左耳进右耳出”。退休的老领导打来电话打招呼,该不该回应?熟人找来说情,又该如何拒绝?这些实际问题,光靠念条文根本解决不了。于是,一场接地气的纪法教育变革就这样悄然启动了。
为了解决基层痛点,县纪委监委将镜头对准“新官不理旧账”“退休干部违规干预工作”“办案说情风”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高频问题。干部化身演员,以真实经历打磨“演技”,比如群众办事时工作人员脸上的“不耐烦微表情”,面对人情请托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等等。台词更是金句频出,“党的纪律不是摆样子,要记在心里!”“不行就是不行!”这些源自剧中的大白话,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拍摄方面更是“玩真的”,本地干部、群众在办公室、田间地头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紧凑的节奏伴随着有感染力的画面,让人看得意犹未尽。
“纪法小剧场”只是起点,弥渡县纪委监委的宣传矩阵在持续扩容。凭借弥渡“花灯之乡”的非遗优势,搞起了“花灯唱廉”,创作了《清风校园育栋梁》《小河淌水清悠悠》等清廉花灯剧。有老戏迷感慨道:“调子一响起,那些廉洁词儿就钻进脑子了!”县纪委监委还推出了《以“清”为名为干部送上“定心丸”》等系列激励短剧,用真实案例解读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针对青少年群体,创作廉洁主题动画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廉洁意识;结合查处的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思,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各类普法视频作品42集,形成了“系列化、品牌化”的纪法教育内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碎片化传播适配了移动时代的需求,让纪法教育“随时可学”,干部们都说:“在食堂等打饭时刷一集,比开会管用多了!”把抽象的纪律条款转化为生活中的现实场景,也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互动催生长效性,短剧新模式已经把传统纪法教育的单向输出,变成了“观剧—讨论—实践”的闭环。
“以前觉得纪律是‘紧箍咒’,现在明白它是‘护身符’。”一名乡镇干部在观看“纪法小剧场”后如是感慨。这恰恰道出了这场纪法教育实践最动人的价值——用笑声打破刻板印象,用情感共鸣唤醒敬畏之心,让每一条纪律法规从纸面“跃”进心里,最终内化为“不行就是不行”的行动自觉。
“我们将秉持‘小切口呈现大纪律’原则,探索以短剧为载体的‘既接天线、更接地气’全新模式,以廉洁文化涵养时代新风。”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