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新关注的朋友一个简单的介绍,咱们这个系列主要写两个方面:三国史、东汉史(写东汉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三国),初始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量的图例让历史更通俗易懂。
给新关注的朋友一个简单的介绍,咱们这个系列主要写两个方面:三国史、东汉史(写东汉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三国),初始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量的图例让历史更通俗易懂。
衍生开来还有三个小系列:人物传记、专题篇(写人性、战争迷雾、权力、地理、战争等)、留言回复。
东汉史催的朋友太多,先放一篇哈
接定关中系列,之前文章回顾:
邓禹是怎么打进关中的?赤眉又是用什么方法选出的皇帝?
赤眉入长安(邓禹的西征军为啥会爆发内讧?)
长安为何会失而复得,东汉开国征战史中最大的谜团是什么?
关中大混战,多方势力角逐下,长安最后落入此人之手(东汉初年那个最像吕布的人有多猛?)
西征关中,云台前六名将为何一个都没去,刘秀偏偏选了他?
冯异降赤眉(邓禹为啥敢屡次违抗皇帝命令?)
邓禹在关中后期打的是一塌糊涂,在洛阳的刘秀为什么不出兵支援呢?
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应付,先来介绍下定都洛阳后,光武起家地河北的形势。
洛阳大封赏后不久,刘秀继续给吴汉厚赏,帝使使者玺书定封汉为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凡四县。
这四个县是地地道道的实封,不像那种还没到手的虚封(三国这种情况就很多,孙吴封了一堆徐州、豫州刺史),看着官职很高,却没有丁点实际利益。
为啥给吴汉那么多好处,因为他又立一大功:平定了檀乡贼。
说来这支流寇集团还和刘秀有一定的渊源。
檀乡流民武装的头目叫刁子都,东海郡人(这地方在西汉末年实在出了太多牛人)。天凤五年,就在樊崇(赤眉大佬)起义的同年,刁子都也起兵响应,聚众六七万在徐、兖二州一带转战。刘玄迁都洛阳后,对这股势力也相当重视,派使者招降刁子都,任命他为徐州牧。
刘秀在河北极度窘迫时,为啥考虑投奔刁子都,就是因为大家名义上还都是玄汉朝廷的臣子嘛。
后虽被任光劝阻,刘秀还是借着刁子都的名号成功过吓唬河北豪族,称 “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刁子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击诸反虏”,稳住了当时岌岌可危的形势。
刘秀称帝后次年,刁子都被部曲所害,余众在檀乡重新聚合,渡过黄河攻掠魏郡、清河郡,因此被称为檀乡贼。
刘秀任命吴汉为主帅,率九将去剿灭檀乡贼,分别是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东汉六大顶级外戚之一的阴家可算出场了)
阵容相当豪华,云台前三位除了在关中苦战的邓禹,全部出动了,在河北与流民鏖战多次的刘秀深知这些流寇的能量,必须一战解决问题。
吴汉没有辜负刘秀的厚望,在邺东漳水大破檀乡贼,十余万众皆降(悉平诸营保,三郡清静,边路流通)
不仅如此,吴汉还主动给自己整活,复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及河内脩武,悉破诸屯聚。
这一把彻底将河北、河内的流寇武装来了个大扫除,冀州从此再无匪患。
刘秀大为感动,亲自去吴汉军营慰问(车驾亲幸抚劳)
功劳的确不小,但给得似乎也太多了,刘秀集团内部不少人都有微词,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国家才能治理!
更直观点拿三国曹魏的曹仁做一个对比,曹仁获封县相关情况如下:
1、建安十年(公元 205 年 ),曹仁随曹操围攻壶关时献计,曹操采纳后壶关守将投降,曹仁凭借前后多次功绩被封为都亭侯 。都亭侯是汉代爵位,“亭侯” 属地为亭级行政单位,并非实封的县,是荣誉性爵位 。
2、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 ),曹仁在南郡之战中,亲率数十名壮士骑马奔出县城,冲进包围圈营救部众,展现勇武,曹操更加欣赏他,转封其为安平亭侯 ,同样是亭侯,非实封县 。
3、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为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 ,增邑二千,累计三千五百户 。这里的 “陈侯” ,“陈” 为封邑名,有实封食邑(三千五百户 )
曹仁为曹家鞍前马后了近30年,立下无数战功,才拿到一个实封的陈县,吴汉满打满算,才跟了刘秀两年!
给他四个县太多了!
对此,刘秀明确表态: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
这是明面上的话,根本原因还是光武起家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嫡系武装,只能扶持那些听话的,主动向其靠拢的军头。
吴汉就是其中做的最好的,虽然他是渔阳系彭宠的部下,自从主动报名斩杀苗曾开始,吴汉就有意识的脱离渔阳序列,逐渐成为刘秀的嫡系。
尤其主动上交兵权,一切听刘秀吩咐的态度,让刘秀深为感慨,将其引为心腹。
刘秀追剿尤来时,因轻敌被背水一战的尤来击败。又战于顺水北,乘胜轻进,反为所败。……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军中不见光武,或云已殁,诸将不知所为。
回城后大家发现大领导不见了。
刘秀集团成分复杂,各方势力云集,除了刘秀,谁都无法领袖群雄,眼看集团要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关键时刻,是吴汉说出了那句大逆不道的话: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
此时刘秀尚未与刘玄正式翻脸,名义上他还是玄汉的大司徒,敢公开喊他是明主的人可不多哈。
为啥人家后来能排第二,能打是一方面,政治觉悟高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人刘秀自然要大力笼络,此外将吴汉争取过来,也大幅削弱了渔阳王彭宠的力量,如果吴汉在后来那场最艰难的幽州拉锯战倒戈,河北就此易帜也不是不可能。
吴汉算是安抚到位了,还有两位才是光武最头疼的:真定王刘杨、渔阳王彭宠。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俩和刘秀是同一级别的,都有自己的地盘、军队,刘秀能拿下河北,一大半的功劳都要算在他们身上。
问题刘杨已经是王了,你也给不出更高的赏赐,如果真定王安分守己,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偏偏他也不是一一个省油的灯。
刘秀称帝后不久就得到密报,刘杨要反。
这位真定王不知从哪里整了本谶书,上面有这么一句话:赤九之后,癭杨为主。
汉为火德,称赤汉,刘秀是刘邦的第九代,这就是“九”。意思就是刘秀之后,该轮到他刘杨了。
刘杨这人很滑头,你别看他入伙时间比幽州系早,但在云台将里根本找不出几个真定出身的,说明啥?他一直在积攒实力,保留自己的力量。
刘秀马上派人去调刘杨进京,特使连城门都进不去。春,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扬,扬闭城门,不内副等。
甭说了,就是要反了,怎么地吧。
不得不说刘杨选的时机不错,先来看下当时的形势。
吴汉的主力还在清缴檀乡贼,关中也在混战,洛阳附近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剿匪,东面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势力:刘永。
刘秀即便要讨伐刘扬,手头也无兵可调,所以即便知道邓禹在关中陷入苦战,他也爱莫能助,大家都难啊!
怎么对付刘扬呢?
还是老办法,当初怎么干掉幽州牧苗曾的,同样的做法再来一遍。
关键要选一个合适的人去,这个人既能让刘扬没有防备,同时还得忠诚度高,能力强,胆子大。
刘秀想到了一个人,耿纯,他是真定宗室姊妹之子(以纯真定宗室之出),让其以前将军的名义持节巡查幽、冀二州。当然以光武谨慎的处事原则,他自然不会讲希望全部放在耿纯身上,他还有一步隐藏的棋,后面自会揭晓。
耿纯领命后迅速率百余名骑兵,在元氏与陈副、邓隆会合后,一起前往真定。
刘扬一看来的是耿纯,就放松警惕。
对方是自己家亲戚,再怎么样也不会下死手,二来耿纯只带了几百人,在自己的地盘,兵也比他多(扬弟临邑侯让及从兄细各拥兵万余人),慌个鸟?
刘扬自恃兵多势强,直接去旅舍和耿纯谈判(也许他还存了忽悠耿纯入伙的想法),同时让刘让、刘细兄弟把守门外。
双方一见面,耿纯依然以礼相敬,态度恭敬,进一步让刘扬放松了警惕。
两人相谈甚欢,耿纯顺势提出刘让、刘细两位长辈也一起进屋详谈。刘扬不好回绝,没有防备的二人入屋后被耿纯一举诛杀,扬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乃闭閤悉诛之。
真定震怖,无敢动者!
再怎么说,刘扬在真定也盘踞了数十年,根深蒂固的他怎么都有些嫡系,为何不出来给老领导出头呢?除非还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旁威慑!
真定郭氏。
这就是刘秀的暗着。
郭圣通出自真定郭氏,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源自古郭国。
郭国源流与子孙。禺䝞属于黄帝的子部族之一,为任姓,大约公元前2600年活动于豫东、鲁西、鲁北至苏北一代禺京后裔建国为郭国。后裔郭君郭哀,为夏禹之御。郭哀后裔郭支,为夏王孔甲时郭国国君。郭支后裔在商代有郭崇。进入春秋,最后一代郭公为齐国所灭,郭公赤曾避乱曹国。郭国郭公之后裔,在战国时、迁入河北,分为真定郭氏、广平郭氏两支。郭齐、郭最、郭荣仕齐,郭隗仕燕。东汉,有光武皇后郭圣通。曹魏文德郭皇后)
经历夏、商、周、春秋、战国、西汉而不倒,其底蕴深不可测!
刘扬的密谋是谁泄露的?耿纯凭什么敢带几百人就上门搞斩首行动?(这和吴汉斩首苗曾有本质不同,苗曾是玄汉派来的幽州牧,手里没有足够的嫡系,吴汉是有足够底气的)
再加上刘秀给出的善后方案相当人性化,特封刘杨之子刘德继任真定王,你们还是继续当刘氏王爷,这次只诛杀刘杨一人,余人不予追究。
自己的利益能保住,名义上还是刘杨这支统治真定,还能有什么不满呢?
赌对的真定郭氏也捞的盆满钵满,六月,光武帝正式册封贵人郭圣通为皇后(别忘了,当时正是刘杨做主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真定郭氏在这次叛乱中丝毫未受影响,只能说他们做了太多有利于光武的事。
然而刘秀另一项诏令,立郭圣通长子刘彊为太子,却寒了南阳派的心,河北派虽然损失了一个真定王,但帝国的未来却是他们的!这让南阳豪族,尤其是与刘秀的原配妻子阴丽华有亲的邓氏如何能忍!!!
河北铁骑精锐是吧,刘秀你难道忘了革命老区、南阳武装的实力了吗?!
来源:胖猫读历史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