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港分子反扑,香港发6道通缉令,钓出2条大鱼,毛宁反将美国一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8:31 1

摘要:2024年上半年,钟翰林在英国成立组织,于推特发帖鼓吹抵制《国安法》,声称“侵犯自由”,并组织线上集会;钟剑华则撰写文章批评香港选举制度,煽动留学生回国“闹事”。

编辑^W.n

香港这些年好不容易稳下来,可总有那么些人还在海外搅风搅雨。

2024年上半年,钟翰林在英国成立组织,于推特发帖鼓吹抵制《国安法》,声称“侵犯自由”,并组织线上集会;钟剑华则撰写文章批评香港选举制度,煽动留学生回国“闹事”。

他们的资金从海外基金会来,动辄几万港元,支持“活动”。警方后来查出,他们的帖子转发量上万,试图搅乱香港内部舆论。

至下半年,“乱港分子”动作愈发猖獗,香港警方依据国安法域外效力启动新一轮追缉行动。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总警司李桂华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这些长期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不会因潜逃海外而免于追责。

2024年12月24日,警方对钟剑华、钟翰林等6人发布通缉令,悬赏每人100万港元,同时对郭凤仪、许智峯等7名已通缉者实施新措施——冻结资产、吊销执业资格、禁止资金往来。

这些措施均严格遵循《香港国安法》第37、38条,明确“境外触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行者,视同境内犯罪”。

以钟翰林为例,其2020年因涉嫌煽动分裂被捕后逃英,旋即成立“学生动源”分支,通过社交媒体持续发布煽动性内容。警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锁定其行踪,同时发现其通过加密货币账户接收境外资助。

而钟剑华的案例更具警示意义——作为前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他利用学术身份在海外平台传播“香港议会”构想,试图通过“公投”分裂国家,其资金链追溯至某欧洲智库的匿名捐款。

2025年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质询时强调:“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都违背国际法。”此番表态迅速引发国际关注。

英国《卫报》承认美国存在双重标准,指出美方在批评香港执法的同时,却对本国《反海外腐败法》的域外效力保持沉默。

日本《朝日新闻》则披露,部分在日港生因参与“港独”活动被东京大学教授阿古智子庇护,暴露出境外学术机构成为乱港温床的隐忧。

尽管美国官方未立即反击,但国会内部已出现分化。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在听证会上声称“支持香港民主人士”,却回避其资助的“香港议会”实为分裂组织的事实。

民主党则通过《香港人权法案》续签,试图将制裁范围扩大至香港法官群体。这种“既要批评他国,又不敢自省”的姿态,被《雅各宾》杂志批评为“债务危机下的政治表演”。

香港保安局对郭凤仪等7人的资产冻结措施,直接切断了其资金链。以郭凤仪为例,其名下位于九龙塘的物业被查封,账户内500万港元资产被冻结。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类措施形成有效震慑——2025年2月,罗冠聪在新加坡入境时被扣留,正是因其资金往来涉及被通缉组织。而郑敬基在加拿大运营的“香港台”节目,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播,其“民主叙事”彻底失去物质支撑。

香港国安法的域外效力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新范式。正如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对美国议员的通缉行动所示,任何国家都有权追究危害本国安全的行为。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曾批评香港执法“损害一国两制”,却回避本国《外汇及外国贸易法》对海外活动的严格管制。这种对比恰恰证明:法治不分国界,但标准必须统一。

从钟翰林在英国成立组织到郭凤仪资产被冻结,从李桂华记者会到毛宁国际发声,香港国安法的实践始终围绕“维护国家安全”核心展开。

这些行动不仅遏制了乱港分子的跨境活动,更向世界昭示: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论发生在何处,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正如香港特区政府所言:“正义不会缺席,更不会迟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记者会实录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记者会通告

央视新闻关于香港国安法域外效力案例报道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3423934338057012649

来源:溪谈朱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