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偷走了孩子“挣扎”的权利,而挣扎是大脑成长的基石。神经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才能强壮。对于ADHD孩子而言,他们的“执行功能”肌肉本就薄弱——计划、启动、组织、自我监控这些能力都需要反复练习。当我们一次次替他们解决问题,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大脑“举
今天,我们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对于ADHD孩子,我们千万不能“过度帮助”。
“过度帮助”是一种隐形伤害
我们的初衷是保护,是支持。但当帮助越过了那条看不见的线,就成了“过度帮助”。它看似是捷径,实则却是一条绕向更远地方的弯路。
它偷走了孩子“挣扎”的权利,而挣扎是大脑成长的基石。神经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才能强壮。对于ADHD孩子而言,他们的“执行功能”肌肉本就薄弱——计划、启动、组织、自我监控这些能力都需要反复练习。当我们一次次替他们解决问题,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大脑“举重”的机会。肌肉得不到锻炼,只会越来越萎缩。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在我们的羽翼下不经历风雨,而是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如何面对风雨。
它传递了一个致命的暗示:“你不行,没有我,你做不到。”持续的过度帮助,会在孩子心中内化成一个坚固的信念:“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我无法独立应对挑战。”这会严重侵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一个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能行的孩子,如何能在外部的世界中披荆斩棘?
它制造了虚假的“胜任力”,问题在更高阶段爆发。也许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的任务能勉强完成。但当孩子将来面临的任务难度和复杂性增加,我们无法再“帮”下去时,孩子将面临断崖式的跌落。因为他们从未真正学会如何规划、如何靠自己解决问题。那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某项任务的挫败,更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策略。
正确做法:从“直升机父母”到“脚手架式父母”
在特殊教育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念叫做 “脚手架”理论。
想象一下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它为建筑物的成长提供临时的、必要的支持。它的核心特点是:· 根据需求搭建: 在孩子完全不会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逐步拆除: 当孩子能力增强时,逐渐撤掉支持,哪怕他一开始会摇晃。· 最终目标是拆除: 当建筑(孩子的能力)落成时,脚手架(我们的帮助)会被完全移除,建筑独自屹立。
这与“直升机父母”形成了鲜明对比——直升机父母永远在孩子头顶盘旋,随时准备俯冲下来解决一切问题,从不离开。
我们的目标,是做孩子的“脚手架”,而不是永远的“直升机”。另一个关键理念是引导而非指挥。我们不是孩子的老板,下达指令并监督执行;我们应该是教练,在旁边提问、引导,激发他自己思考出解决方案。
“你觉得第一步可以做什么?”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记住这件事?”
“如果那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何做到“有效支持”而非“过度帮助”?三个关键转变
转变是痛苦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1. 从“替TA做”转变为“和TA一起做,并让TA主导”· 过度帮助: “你的房间太乱了,我来收拾!”· 有效支持: “我们来一起给房间来个‘大作战’吧!你负责把书放回书架,我负责整理床铺,看看谁先完成?” 之后,可以升级为:“这是整理房间的清单(视觉提示),你能参照这个自己完成吗?完成后我们来击掌!”
2. 从“给答案”转变为“问问题”· 过度帮助: “这道题应该用加法,快写!”· 有效支持: “让我们一起读一遍题目。题目问的是什么?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信息?你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信息?” 这个过程,就是在帮孩子练习如何分解任务、如何提取关键信息。
3. 从“避免失败”转变为“拥抱有价值的失败”· 过度帮助: 看到他忘记带水彩笔,立刻开车送到学校。· 有效支持: 提前提醒,但如果他还是忘了,就让他经历一次。
最深远的爱,有时看起来像是“狠心”。
我们都渴望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但真正的力量,源于孩子自己跨越障碍后的喜悦。对于ADHD孩子来说,他们的人生马拉松,我们无法替跑。我们能做的,是前期陪跑,教会他们呼吸、节奏和技巧;在他们跌倒时,扶起他们,鼓励他们继续前行;最终,是站在场边,含着热泪,为他们自己的每一步奔跑而热烈鼓掌。
放下我们的焦虑,才能托举起他们的未来。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练习,做一名更懂A娃的智慧父母。
来源:心旅悦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