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红色特工维尔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29 1

摘要:顾顺章逐渐变得腐化堕落,他嫖妓吸毒,而且居功自傲,专横跋扈,竟把自己凌驾于党之上,他把“中央的任何大事都不能没有我顾顺章”作为口头禅。

文章转自作者网名:民生文创——同人老师

7

英雄先烈与叛徒内奸

顾顺章逐渐变得腐化堕落,他嫖妓吸毒,而且居功自傲,专横跋扈,竟把自己凌驾于党之上,他把“中央的任何大事都不能没有我顾顺章”作为口头禅。

他的家里只有李强、陈赓、王世德等少数人能去,陈赓去过几趟后,看到顾顺章的贪图享乐,不禁对柯麟说:“只要我们不死,就会看到他叛变。”

周恩来自然也能感觉到顾顺章的变质蜕化,为加防范,从顺直省委调来了聂荣臻,从广东省委调来了邝惠安,从河南省委调来了吴德峰,以加强自己对特科的掌控,从而削弱顾顺章的权力。

聂荣臻后来回忆道:“调我到特科的意图是,为了从政治上加强特科。中央发现顾顺章吃喝嫖赌抽大烟,样样都干。他把这些特科工作的掩护手段,变为追求个人享受的目的,日益腐化堕落,引起了党的警惕……他在党内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之后,就趾高气扬,胡作非为。当时还没有想到他会叛变,只是感到,如果放任他这样下去,会出问题。调我来,就是为了约束他的放荡行为。”

邝惠安,广东新会人,1903年出生于一李姓的贫苦农家。家里因生活所迫,他在年幼时即被卖给旅美华侨龚福利当养子,改名龚昌荣,随养父在江门市水南乡龙环里定居。水南乡民间历来尚武,邝惠安与张美香在习武练拳中相识,后来结为夫妻。

邝惠安参加省港大罢工后加入了工人纠察队的税警团,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此时的邝惠安,“身材高大、体魄强壮,能使双枪,百发百中,又会拳术,善用匕首进行格斗”,成为集一身好功夫、一手好枪法于一体的英雄豪杰。

广州起义失败,邝惠安的赤卫队随徐向前、陈同生、贺诚等人的队伍撤到海陆丰地区,后一起改编为红四师,邝惠安在该师任连长。

海陆丰失利,邝惠安又撤到香港,成为广东省委下属的锄奸队队长,1930年9月在陈铁儿、邓发等人的配合下,邝惠安击杀内奸游体仁和侦缉队队长谢安,遭到港英当局的通缉,即远避上海,被任命为红队队长,随后,孟华庭、赵轩等人也被他招来上海,成为红队队员。

邝惠安到上海后,将红队编为若干小组,由其通过交通员居中联络和布置任务,并亲自动手制裁了众多叛徒内奸,包括出卖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地址的秘密交通员“沪西二十六”。令中统、军统的叛徒特务胆颤心惊,生怕在街上碰到“老广东”邝惠安。

陈彭年、陈立年兄弟因赵宝昊事件等原因,身份暴露,只得撤离法租界捕房,陈彭年由此转入中央交通局,参与开辟南方红色交通线。

陈彭年,又名胡广富,山东济宁人,1897年出生。他身材高大魁梧,1921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在旅欧支部入党,1926年回上海后考入法租界巡捕房,中央特科成立后成为情报科的一员。

进入中央交通局后,他与顾玉良、罗贵昆一起赴汕头,在海平路97号设立“华富电料行”,与镇邦街7号的“中法药房”成为中共设在汕头的两个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

叶以群从日本短暂回到上海,经浙江人尹赓介绍认识了冯雪峰,当时的冯雪峰住在与鲁迅同一栋的虹口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2099号)地下室。受冯雪峰委托,叶以群接受建立左联东京分盟的委托。东京分盟成为左联唯一的海外分盟,成员有叶以群、胡风、聂绀弩、周颖等人。

王范在如皋暴动失败后,口衔芦苇从如东泅水十几里到达南通,随后来到上海。他于1930年底凭一身武功考取了公共租界巡捕一职,受训六个月后被分配到四马路巡捕房。不久,王范与打入巡捕房的党员取得联系,恢复了组织关系,担任四马路巡捕房党支部书记。

四马路捕房党支部与贾斌领导的嘉兴路捕房党支部、李乐平领导的新闸捕房党支部,成为中共第一批在租界巡捕房中设立的党支部。

李士英在北平将内奸李纯除掉后,被北方局送到上海中央特科学习,后被中央特科留用,成为行动科的骨干成员,担任了红队一个组的组长,他的组员有陶国桢、蒋德明、刘国宝(刘大奎)、李泽才。

这些中央特科的成员,后面都将成为各个历史事件的主角。

1930年底,项英、刘伯承、顾作霖、蔡申熙、关向应夫妇、任弼时夫妇、贺诚夫妇先后从汉口撤回了上海,因为长江局、五省交通总站、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等机关皆被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武汉行营侦缉处破坏,数百人被捕遇难。

起因自然是内部出了叛徒。

因叛徒宋惠和的指认,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陈华(夏华)被捕,陈华的招供,又使中共在汉口总商会秘密刺杀蒋介石的计划败露,导致了大范围的搜捕,尤崇新等人就是在此时被捕的,而尤崇新的叛变,犹如一只蝴蝶在汉口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却在上海等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多少被讴歌的英雄先烈,就有多少被唾弃的内奸叛徒。

中共山东省委自1929年1月至1933年7月先后遭到11次破坏,数百人牺牲,致山东党组织与中央失去联系达三年之久;

中共湖北省委从1928年3月到1930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里,先后六次被破坏,数百人被捕遇难;

中共满洲省委、顺直省委、江苏省委的历次大破坏,陈修良之前的八任南京市委书记被捕遇害,无一不是因叛徒的出卖而造成的。

红色特工维尔纳

鲁特·维尔纳是20世纪共产国际顶级红色特工,她曾在波兰、瑞士和英国多国从事共产情报工作!
她干的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情,是在英国期间与德国流亡的核物理学家克劳斯·福克斯合作,陆续把英美研究和制造原子弹的情报资料提供给苏联,
为打破核垄断,建立平衡的世界秩序立下汗马功劳。
她也是德国出名的作家,
《索尼娅的报告》曾轰动读书界和政治界,在她的著作《谍海忆旧》(实际就是中文版名称)中,记录了大量的在中国工作的经历。

其中提到经常到鲁迅家去拜访,而在《鲁迅日记中》中也有与这位红色女谍的记载。
他们之间的友谊,其实不仅仅是一心团结的友爱,更有朋友间的亲密接触。

时光回到1930年,五十岁的鲁迅到上海已经三年了,虽然身体已经感觉到不适,但仍然坚持创作,并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由于当时的白色恐怖组织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

“自由大同盟”被严压,鲁迅先生离寓避难,后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也就在这个时候,鲁迅通过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认识了维尔纳。
维尔纳在1930年与丈夫来到中国,是怀着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的,立志在中国开始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

当时她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她的工作就是定期向苏联发送情报之外,还要帮助中国同志与苏联沟通,以外国人的身份作掩护,帮助他们购买制造炸药的原材料,
鲜为人知的还有她曾经为杨靖宇送密码!
《谍海忆旧》中描写了她与中国共产党人一道,为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的一些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几处与鲁迅父子亲密接触记录。
在这本书里她说,经常到鲁迅家里去拜访,鲁迅当时跟他年轻的妻子,还有大约三岁的小儿子住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很简朴。其实鲁迅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除了稿费之外,其它的生活来源,就是内山书店在销售他的书。

鲁迅除了写作译文之外,再就是经常到内山书店喝茶、交友、售书。

维尔纳在书中还说,有一次我送他儿子一只带轮子的木鸭子,这位父亲非常感动,一再说,这是多么漂亮的礼物啊。鲁迅说的这话是出自心里话,一是不舍得花钱给儿子买这么贵重的玩具,还有个重要的原因,他当时被通缉居无定所,也无心去给孩子买玩具了,这个孩子就是周海婴。

这件事也体现出了维尔纳善良、仁爱的一面,她热爱中国人民,非常喜欢中国的孩子,和鲁迅走得近,和周海婴走得更近,和孩子经常是玩得忘乎所以。或许在孩子身上,她才能忘掉情报员的身份,还有生死线上的风险。
鲁迅当年曾经要出版珂勒惠支的版画,但是自己又找不到这东西,就托维尔纳在德国给他收集这些资料。

在《鲁迅日记中》有四次记载过与一位德国妇女“汉堡嘉夫人”的交往,而这位汉堡嘉夫人就是维尔纳,鲁迅把Hamburger译成汉堡嘉,现在通常译为汉布尔格。

所以鲁迅后来出版珂勒惠支的版画,都是维尔纳给他收集的资料。

维尔纳的第一部小说《一个不平凡的少女》,扉页的题词是:“献给为我们的美好事业而斗争并捐出生命的所有中国同志。”

以自传体为题材的小说还有《奥尔迦·贝纳里奥》,以及与恩斯特在中国的经历为题材,创作了中篇小说《锯碗匠的铴锣》。

人的一生中很多的过往难以忘记,已在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在中国从事秘密工作的时间里,确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会有那么生动的描写,曲折入胜的与读者产生了共鸣。
鲁迅笔下的这位汉堡嘉夫人离开中国后,曾在多个国家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后采用笔名鲁特·维尔纳,成为了名扬世界的女作家。

可惜的是,鲁迅与维尔纳的这段交往,在周海婴生前出版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没有记载,可见海婴当时还小,鲁特·维尔纳没在他的童年里留下记忆,这不仅仅是海婴的遗憾,也是历史的遗憾!

为东北抗日部队传送密码

1933年秋,莫斯科郊外。

在密林中有几栋巨大的红色砖房,门口站着哨兵,里面有苏联军人活动和出入。这就是苏军总参情报部的军事情报学校。

汉布尔格(鲁特·维尔纳)在此接受了射击、政治、爆破、化装、报务、跟踪、反跟踪等秘密工作专业训练。 

一天,一位少校向鲁特·维尔纳宣布说,她将很快被派出去,到中国“满洲”的奉天(沈阳)执行秘密工作任务。不久,鲁特·维尔纳又被召到局里,正式把她未来在奉天的同事及上司介绍给她。他叫恩斯特,受过同样的情报技术训练。 

1934年4月初鲁特·维尔纳带着儿子米沙,和恩斯特一起到达上海。丈夫罗尔夫非常高兴地迎接他们。因鲁特·维尔纳出现在奉天需要可靠的公开身份,她走访上海多家书店,成功地得到了一份工作,充当美国出版家伊文斯驻上海书店的代理人。

鲁特·维尔纳以批发价格购买了一些图书,并拿到了她最需要得到的东西:一纸书店驻“满洲”公司代理人的证明。

有了它,鲁特·维尔纳就可以在“满洲”境内公开活动了。离开上海之前,恩斯特和鲁特·维尔纳购买了许多组装发报机的零件,装在随身携带的箱子里。在“满洲”边境,箱子曾被打开检查,但最终他们还是有惊无险地幸运过关了。 

鲁特·维尔纳一行到达奉天(沈阳)后,住进事先安排好的大和饭店。恩斯特搞来的“莱因金属与打字机公司”介绍信,鲁特·维尔纳从伊文斯书店弄来的证明文件,全都公开地放在起居室里,随时准备应付警察、特务的检查。

在饭店里他们从来不谈工作。根据共产国际情报部门的指示,他们的任务,是配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特殊形势,在抗日部队和苏联之间建立电台联系,将东北抗日联军的处境和要求及时报告给苏联,同时向抗日武装传达苏联的指示。

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一处可以安装电台并使之运行起来的住宅。

最终,鲁特·维尔纳相中了一栋石砌的二层小楼,维尔纳租下了这座小楼。这样,秘密情报站便建立起来了。 

深夜,沈阳一座石楼里亮着微弱的灯光。

灯光下,鲁特·维尔纳头戴耳机在发报。

嘀嘀哒哒的电波声,在小小的石屋内回荡,她一口气发出了300组密码。“整个城市都入睡了,只有我一个人醒着,向太空里发送着抗日游击队的消息;在海参崴坐着一个苏联红军,他在接收这些消息。”

鲁特·维尔纳回忆,这样的工作大约每周都要重复一两次。通过无形的电波,他们向苏联汇报抗日武装的行动计划和执行成果,拍发关于政局和日本军队情况的报告,以及最新的、值得关注的动态动向。

1934年9月,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在吉林江县三岔子附近重创日伪军。

杨靖宇将军要求派一名联络员将联系密码送来,以打通与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的联系。

于是,共产国际将这个送密码的任务交给了鲁特·维尔纳。

按约定,她首先乘火车由奉天出发,经抚顺、清原,然后进入吉林境内,在辉南下车。又换乘长途客车经杉松岗、抚长到达龙泉。这时,等待她的一位中国同志出现了。

来人赶来一辆平板马车,让鲁特·维尔纳坐在上面,便赶着车进入了山区。

出了树林,溪边有一栋简陋的房子,维尔纳在莫斯科见过这种房子,叫“木刻楞”。

接应她的那位同志将她领进了房内。只见屋子里摆着一张木桌,几个树墩。四五个穿灰布军衣、绿布军衣的人正围在桌子上,看一幅带日文标志的东北地图。

这些人见她进来了,都站起来,让她坐下。不久,一个身材魁梧的军人走了进来。

他面带微笑自我介绍:“我叫杨靖宇,欢迎国际的同志来我们这里看一看。”

鲁特·维尔纳站起来仔细打量眼前的将军。她是第一次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挥员。

她吃惊的是,他竟有一副“中国人难得见到的伟岸身材”:浓眉大眼,腮边有些胡须,腰扎宽皮带,腰间别一把勃郎宁手枪,身后还背着一支德国二十响毛瑟枪。 

“杨司令,见到你很高兴。”

鲁特·维尔纳努力用学来的汉语说道,“这是上级让我送来的密码,请你收下。”

说完,将密码本交给杨靖宇。

杨靖宇接过密码本,笑了笑“不巧哇,我们的电台坏了,一时还跟国际联系不上。”

“是什么毛病,我可以帮你们看看。”

问题很快查清,是发报机的电键坏了。

鲁特·维尔纳利用营地内现有的材料,重新做了一个简易的发报机电键。一试,发出嘀嘀哒哒的响声。屋内抗日战士为此对她佩服不已,鲁特·维尔纳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部队一度进攻到宽甸、桓仁一带,令日伪军大为震惊。

共产国际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支抗日武装上,并决定给鲁特·维尔纳指派新联络员,他叫王济之。

 在一次接头时,王济之告诉鲁特·维尔纳,现在行动队急需一批炸药,希望她能帮忙搞到制造炸药必备的材料。

鲁特·维尔纳爽快地答应了。

她立刻和恩斯特一起出入于沈阳城里的药铺、杂货铺,购买配置炸药需用的化学药品。由于恩斯特不会说中国话,购买的任务都由鲁特·维尔纳出面来完成。

鲁特·维尔纳来到一家杂货铺,发现有大量的硝酸铵。汉布尔格试探性地问:买10磅行不行?她怕买多了引起怀疑,没敢多要。

然而售货员把她的计量单位理解错了,竟拿来了50公斤。太棒了!

鲁特·维尔纳心满意足地把买来的东西装到一辆马车上,运到了她的住处。很快,这批硝酸铵和一些硫磺、盐酸就经过王济之转到了抗日部队的手中。

1935年4月初的一天,鲁特·维尔纳照常到沈阳南湖附近和王济之接头。约定的时间过了,王济之却一直没有出现。连续两天在接头地点仍未见到。

鲁特·维尔纳只好向苏联方面汇报王济之的失踪。不久她听说王被逮捕了,特务在丹东从他家里发现了炸药。他和他的同志们大约10人被捕,后来全遭日本人杀害。

日本鬼子在追查上线时,已经盯上了鲁特·维尔纳,但一时误认为她是个“俄国妇女”。

国际情报组织指示鲁特·维尔纳,立即中断一切联系,离开奉天(沈阳)撤往北平,在那重建电台。

遵照上级指示,鲁特·维尔纳带着儿子米沙和拆散的发报机先来到北平,租住在了一个小四合院里。

相对于奉天,在这里的工作显得比较平静。

1935年10月,鲁特·维尔纳再次接到命令,离开北平,去莫斯科接受任务。

鲁特·维尔纳(乌尔苏拉·汉布尔格)在中国前后工作了5年,她曾深情回忆:

“ 我热爱中国人民,热爱他们的苦力、农民、儿童、母亲,他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受苦受难的人们。

离开中国,我也是打心眼儿里感到沉痛。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年。

当1949年这个国家解放的时候,我把这一天视为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生平最大的喜悦之一。”

王学文,原名王守椿,1895年5月生,江苏徐州人。1910年赴日本留学,受教于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1927年回国,当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后历任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兼敌军工作干部学校校长、

陕甘宁边区银行顾问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财经学院院长、中央财政经济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马列学院教授等职。1985年2月逝世。

来源:坤仔音乐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