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正确认识“艾梅乙”,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04 1

摘要:“艾梅乙”医疗歧视是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偏见和排斥等原因不公平对待“艾梅乙”感染孕产妇、配偶和儿童的行为。医院医务人员在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拥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和发展动力,保护和培养未成年人就是为社会的可持续进步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通常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刺激感,容易去尝试、去挑战禁区,由于缺乏对事情后果的全面分析和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尚不够成熟,容易在行为和情绪上失去控制,做出错误决策。对未成年人来说,了解异姓、与异姓交往、非意愿妊娠,都是必不可少的话题。现今社会令人担忧的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简称“艾梅乙”)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给未成年人及妊娠后所生儿童带来越来越大的危害。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感染艾滋病的产妇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梅毒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危害性很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染性强,可引发多器官损害,如果梅毒感染孕产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传染给胎儿,危及胎儿生命健康。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长期感染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等严重后果。

“艾梅乙”的主要传播途径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传播方式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

“艾梅乙”的母婴传播途径

1.宫内感染

感染病毒的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不同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2产时感染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到带病毒的血液、阴道分泌物感染。

3.产后感染

产妇乳汁中含有病毒,儿童感染与母婴喂养有关。

如何预防和降低母婴传播?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是防治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夫妻双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艾梅乙”风险因素,做好防范及治疗。孕妈妈在孕12+6周前尽早完成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孕妈妈一旦发现“艾梅乙”感染,夫妻双方必须第一时间到助产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什么是“艾梅乙”医疗歧视?

“艾梅乙”医疗歧视是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偏见和排斥等原因不公平对待“艾梅乙”感染孕产妇、配偶和儿童的行为。在日常诊疗服务中,医疗机构存在的几种最常见的对感染者歧视情况如下:

1.拒绝提供医疗服务。

2.采取差别对待。

3.在不知情的情况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4.拒绝将检测结果通知本人。

5.采取过度防护措施。

6.检查治疗过程中告知和知情同意不到位。

7.教学实习过程中不注意尊重感染者隐私。

8.未按照隐私保护相关要求进行病史询问和医患沟通。

9.就医限制、检疫、强制性扣留和(或)隔离。

10.向性伴和(或)亲属强制性通知感染状况和泄密。

医疗歧视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1.使部分感染孕产妇、配偶未得到及时的治疗。

2.感染孕产妇及配偶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

3.感染孕产妇及配偶因害怕被拒诊而隐瞒感染状态,提高感染风险。

4.不利于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目标的实现。

拒绝“艾梅乙”歧视,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为保障感染者权益,我们郑重发出倡议:从我做起,提高消除母婴传播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接受消除母婴传播的干预和治疗关爱他人,营造消除母婴传播的环境和氛围。

1、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为所有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不拒绝或推诿“艾梅乙”感染者。采取必要的防护,不进行过度防护。尊重“艾梅乙”感染者的生育决策权,如无医学指征或不宜生育者,不得任意建议其终止妊娠。不得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2、规范服务行为,重视感染者隐私保护。医院医务人员在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注意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和避免歧视。不得在不合适时间、场合,以不当的方式询问病史。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感染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等相关信息。在感染者的配偶/性伴通知方面,尊重感染者的意愿选择告知方式、时间和地点。所有检测、治疗、调查、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均需先征得感染者同意,并与本地伦理委员会规定无冲突方可进行。不得评判“艾梅乙”感染者以前或其自述行为,不得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或孤立“艾梅乙”感染者。在保护“艾梅乙”感染者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婴传播反面的知识、政策、健康教育等服务

3、开展针对性培训,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定期开展消除歧视与感染者权利保障的培训,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并提供心理支持。加强职业防护技能培训,采取充分的防护措施降低医务人员与“艾、梅、乙”相关的职业暴露风险。

4、建立服务监督、投诉和反馈机制。建立院内医疗投诉管理制度。将医疗歧视纳入绩效考核。

对于艾梅乙未成年人妊娠的特殊健康宣教

未成年人要加强性教育,了解性行为的后果和风险,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充分了解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性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传播途径、症状、危害以及母婴传播的风险。强调预防性行为的重要性,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等。如出现非防护性性行为,鼓励未成年人及时进行“艾梅乙”检测,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咨询和帮助。对于检测结果阳性的未成年人,应给予及时的治疗和关怀。对于已经怀孕的未成年人,要特别强调母婴阻断的重要性。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对于已经发生妊娠的未成年人,要提供必要的避孕知识和方法,避免再次发生妊娠。

全社会要重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和面对“艾梅乙”疾病和妊娠后的风险,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保护未成年人及母婴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