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关头,百利天恒的港股上市计划还是按下了暂停键。11月12日,这家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鉴于现行市况,决定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计划。
海闻社观察 紧急撤回一个申请。
最后关头,百利天恒的港股上市计划还是按下了暂停键。11月12日,这家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鉴于现行市况,决定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计划。
这已是百利天恒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此前两次申请分别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而失效。此次在上市前夕紧急刹车,百利天恒也成为首家在上市前倒数三个工作日决定延迟上市的药企。
按照原计划,百利天恒将于11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实现AH双市场布局。如今,这一愿景被迫搁浅。
图源:公司公告
一步之遥
百利天恒此次港股IPO征程可谓一波三折。
该公司自2024年6月宣布筹划H股上市后,于当年7月首次递交招股书,同年12月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然而,首次港交所聆讯并未通过。
2025年1月、9月,百利天恒连续两次重新递交招股书,最终在今年10月通过聆讯。公司随即在11月初公布招股计划,拟全球发售863.43万股股份,发行价拟定在每股347.5港元至389港元区间。
按此价格计算,百利天恒预计募资总额将超30亿港元。公司计划将募资所得的60%用于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生物药开发,30%用于建立全球供应链,10%用于海外业务运营。
尽管百利天恒已为港股上市做好充分准备,甚至引入了百时美施贵宝、奥博资本、富国基金等豪华基石投资者阵容,但最终还是决定在上市前夕紧急刹车。
市场虽然并没有对百利天恒的发行定价有太多评论,但公司态度非常坚决,认为该次IPO的定价策略与当前市场环境明显错配。
根据招股书,百利天恒H股发行价区间为347.5至389港元。与此相比,该公司A股股价近期一直在360元左右徘徊。H股相对A股的折价幅度远低于市场惯例。
这样的定价水平使得港股股票相对于A股毫无估值优势,无法吸引旨在套利或获取更便宜筹码的国际投资者和机构。
市况遇冷
百利天恒在公告中将延迟上市的原因归结为现行市况。这一解释虽显简洁,却真实反映了近期港股新股市场的低迷氛围。
也许是因为今年港股上市的新股太多,近期港股炒新明显降温,多只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不佳。11月5日,明星车企赛力斯在上市开盘后一度跌超10%,虽在尾盘阶段拉涨将跌幅抹零,但此后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13.31%。
11月6日,自动驾驶板块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以及汽车供应链公司均胜电子在港股上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发,首日跌幅分别为9.28%、9.96%、8%。
港股新股频繁破发,说明高估值发行开始遇冷,资金面对高定价创新药企趋于谨慎,年内已有11家药企搁置了港股发行,公司这么选择也可以理解。
业绩波动
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百利天恒自身的业绩波动也为此次上市埋下了隐患。
国内创新药由于其药物开发的高投入模式与药物商业化的较复杂的进程,很少有已经能够依靠卖药完成盈利的企业。大多过度依赖偶发性授权收入,而非稳定的产品销售,百利天恒也是如此。
2023年底,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BL-B01D1的开发和商业化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这笔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的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交易。
这笔合作成为百利天恒2024年业绩的转机:当年营收同比暴涨936.31%,达到58.23亿元,归母净利润狂飙575.02%至37.08亿元。
然而,这种依靠一次性授权收入的增长难以持续。今年上半年,由于没有授权许可收入,百利天恒营收仅为1.71亿元,同比下降96.92%,归母净利润亏超11亿元。
当然,尽管业绩波动剧烈,但百利天恒对资金的渴求却是实实在在的。
半年报显示,百利天恒共有15款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及2款创新药处于IND受理阶段,其中3款已进入III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正在开展近90项临床试验。
毫无疑问,创新药研发是条烧钱的道路。今年前三季度,百利天恒的研发费用投入高达17.72亿元,同比增长90.23%,占营收比重达85.79%。
为满足资金需求,百利天恒今年已完成一笔37.64亿元的定增融资。但根据公司测算,未来三年资金缺口仍高达48.19亿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赴港上市补血成为支持百利天恒持续研发的必要手段。
随着港股上市计划暂停,百利天恒表示,延迟全球发售的决定并不影响公司的目前业务。公司及其整体协调人正在审慎评估有关全球发售及上市的更新时间表。
截至目前,百利天恒的现金储备仍较为充沛。三季度末,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46亿元。加上近期到账的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公司短期内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短期而言,百利天恒延迟上市可避免破发带来的品牌及估值折损,也省去了后续稳定股价的成本。但同时,虽然公司可能不太急,但三申IPO而不入,终究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一些不太好的观感。毕竟距离上市都只剩三天了还撤回,下次再重启港股上市,投资者真的会比此次更加买账吗?
来源:海闻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