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琉球更冤的古国:曾求乾隆并入中国被拒,今其后裔全球追讨正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16:52 1

摘要:说起历史上那些被辜负的古国,不少人立马就想到琉球,给大明、大清朝贡了几百年的王国,最后硬生生被 日 本 给 吞 并 了,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意难平。

说起历史上那些被辜负的古国,不少人立马就想到琉球,给大明、大清朝贡了几百年的王国,最后硬生生被 日 本 给 吞 并 了,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意难平。

可是在那片广阔的南海,还有一个比琉球更冤的,它当年是主动上书,哭着喊着要并入中国版图,结果被乾隆皇帝一口回绝。

如今这个古国的后人,正在全世界搞一场“王子复仇记”,追着一个主权国家要高达千亿的“祖产”,这个国家,就是那个快被历史忘掉的苏禄苏丹国

苏禄这个名字,今天听着可能有点远,它就在现在菲律宾的南边,由苏禄群岛、巴拉望岛还有婆罗洲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沙 巴,这一大串岛屿组成,死死卡着南海和苏禄海的交通口子。

在古代,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站口,苏禄人很会开船做生意,搞出了一个挺厉害的海洋国家,他们跟中国的缘分,比我们想的要深,也更传奇。

明朝永乐年间,当时郑和的宝船队七下西洋,威风八面,万国来朝。

公元1417年,苏禄苏丹国的东王、西王、峒王三个人,一起带着一个三百四十多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坐船来北京,朝见明成祖朱棣。

这在明朝的朝贡体系里是很少见的,一个国家的三个最高头头同时来,可见他们对中华天 朝有多么向往和真诚。

朱棣对这远道而来的苏禄三王,给足了面子,不光在宫里大摆宴席,赏了数不清的金银、丝绸、瓷器,还亲自陪着他们在京城里逛。

三王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天,心满意足地准备回家,可谁想到,就在船队走到山东德州的时候,年纪大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突然得了重病,最后就死在了异国他乡。

朱棣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他下令用亲王的礼节厚葬东王,还亲自写了悼文,派官员去祭拜。

为了让东王能在异国安息,朱棣还在德州给他修了一座很宏伟的陵墓,东王的大儿子都马含选择留在中国,给父亲守墓。

朱棣很感动他的孝心,不仅同意了,还赐给他们后人“温”和“安”两个汉姓,意思就是“温和安定”,让他们在德州生活下去。

从那以后,这支苏禄王室的血脉就在中国扎了根,他们守着祖先的陵墓,从明朝到清朝,再到民国和新中国,六百多年风风雨雨,从来没断过。

现在德州的苏禄王后裔已经有好几千人,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很特别的部分,那座静静立着的苏禄王墓,也成了两国深厚友谊的一个永久见证。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时候的苏禄国,早就没了当年的风光,西方殖民者的船和炮打破了南海的平静。

西 班 牙人占着 菲 律 宾,不停地往南边啃苏禄的地盘,给苏禄苏丹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内忧外患之下,当时的苏禄苏丹阿兹姆丁一世,做了一个吓人的决定,请求并入中国

公元1753年,苏禄苏丹派使者,带着一份写得情真意切的《请奉纳版图表文》来到北京,见乾隆皇帝。

在这份文件里,苏禄苏丹把国家遇到的困难说得清清楚楚,表达了对中华天 朝的无限敬仰,恳请乾隆皇帝能“俯允苏禄国诚心归化,将其国之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朝贡或者找个靠山了,是彻彻底底想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一个县

这份表文,字字都是血泪,充满了小国在乱世里求生的那种无奈,还有对一个强大祖国的盼望,他们希望,通过成为大清的一部分,能得到天 朝的保护,挡住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

这绝对是历史给中国的一个好机会,一个能把影响力合理合法地伸到南海深处的天赐良机。

可面对这份“送上门”的国土,志得意满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却做了一个让后人捶胸顿足的决定。。

他仔仔细细看完了苏禄的表文,对苏禄“倾心向化”的诚意大加赞赏,赏了使者很多好东西,但对于“编入版图”这个核心要求,他给拒绝了

乾隆的批示大概意思是,苏禄国这么向往我们,这份诚心值得表扬,但海外的地方,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天 朝的恩威能到就行了,没必要当成郡县来管。

你们只要诚心朝贡,我自然会保你们一方平安,在乾隆看来,大清是天 朝上国,四方来朝就够了,没必要去直接管一块千里之外、风俗完全不同的“化外之地”。

这种传统的“宗主藩属”观念,让他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

乾隆的拒绝,等于给苏禄国的命运判了死刑,失去了最后希望的苏禄,在西班牙的不断打击下越来越弱。

到了19世纪,另一个更厉害的殖民者,英国人也来了,1878年,内外交困的苏禄苏丹跟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签了一份改变一切的协议,把自己对婆罗洲北部,也就是沙 巴的统治权“租”了出去,每年换5300块西班牙银元的租金。

这份协议的性质,成了后来一百多年争端的根源,在协议的马来文版本里,用的词是“pajak”,这个词既能解释成“租赁”,也能解释成“割让”,苏禄苏丹的后人坚持说,这只是租出去,主权还在苏禄,而英国人和后来的马来西亚则坚持说,这就是永久性的割让。

英国人拿到沙 巴的控制权后,就把它并进了自己的殖民体系,二战后,随着全球非殖民化浪潮,英国人准备走人。

1963年,在英国的主导下,沙 巴被并入了新成立的马来西亚联邦,尽管马来西亚刚成立时,为了安抚苏禄苏丹后裔,还象征性地每年支付5300林吉特,大概一千多美元的“租金”,但这笔钱在2013年被彻底停了。

停付的导火索,是2013年发生的“拿笃入侵事件”。

当时,一个自称“苏禄苏丹”的贾马鲁尔·基拉姆三世派了大概200个支持者,从菲律宾南部坐船登陆沙 巴州的拿笃,想用武力要回“祖地”,最后被马来西亚军警给打垮了。

这事之后,马来西亚政 府就以此为由,彻底停了这笔付了一百多年的“租金”,还宣称苏禄苏丹国早就不存在了,它的后人没权利再对沙 巴提任何要求。

面对马 来 西 亚的强硬,苏禄苏丹的后裔们没放弃,武力不行,他们就拿起法律武器,他们根据1878年协议里的仲裁条款,把马来西亚政 府 告上了国际仲裁法庭。

因为马来西亚拒绝参加,仲裁庭就在法国巴黎继续审,2022年2月,仲裁庭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裁决,马来西亚政 府需要向苏禄苏丹后裔支付高达14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过1000亿元的赔偿金

这个天文数字,是对马来西亚停付租金还侵犯苏禄方商业利益的惩罚,一下子,全世界都炸了,马来西亚政 府马上说绝不承认,也绝不执行这个“非法裁决”,还动用外交和法律手段在全球反击,而苏禄苏丹的后裔们,则在全球开启了一场“追债”行动,试图冻结、扣押马来西亚政 府在海外的资产,比如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卢森堡的子公司资产,就一度被法警给查封了。

一场从19世纪殖民时代开始的土地纠纷,就这么变成了一场牵动千亿资金的现代国际法律大战,苏禄苏丹的后裔们,这些过去王国的“王子公主”,正在用现代文明的方式,为祖先的“祖产”和国家的“正义”进行着一场看起来不可能的抗争。

回头看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我们忍不住要问,如果当年乾隆皇帝没有拒绝苏禄的归附请求,历史会变成什么样,或许,苏禄国就不会遭受殖民者百年的欺负,沙 巴这片富饶的土地早就成了中国的“苏禄省”,南海的局势也会是另一番光景,可历史没有如果,乾隆皇帝的一个决定,不光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也留下了一段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遗憾和纷争,至今还在南海的上空回响。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属国传》

2.C. Adib Majul. (1973). Muslims in the Philippines.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ress.

3.“The Sulu Arbitration: A Sobering Tale for Sovereigns”. (2023).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来源:苏兼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