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没碰面的两个人,一站上球台就告诉你:铜牌也能打出决赛的心跳。
五年没碰面的两个人,一站上球台就告诉你:铜牌也能打出决赛的心跳。
陈梦4比1把朱雨玲挡在领奖台第三级。
比分看着轻松,过程刀刀见骨。
全网刷到这一幕的人,先愣了两秒,接着集体去翻旧账:原来她们上一次交手还是2017。
那一年的朱雨玲拿世界杯,世界排名第一。
陈梦只能站在她侧身后面,镜头扫过去,给的特写只有半张脸。
后来剧情反转,陈梦把三大赛金牌攒齐,朱雨玲却被免疫系统毛病拖出场外。
有人以为她退役了,结果今年她代表澳门队回来,一路杀进铜牌战。
全运会女单铜牌战,五局球,把两人这五年所有不甘打包清算。
第一局9平之后,陈梦连拿两分。
第二局朱雨玲立刻11比6推平,告诉观众她没生锈。
第三局撕到13比11,朱雨玲把拍子抡到极限,球还是擦网出界。
第四局她5比2开局,却被陈梦连追6分,10比12,心脏已经顶到嗓子眼。
第五局7比10,朱雨玲把三个赛点一个个救回来,比分扳到10平,现场分贝爆表。
陈梦最后靠一记反手直线锁定11比7,结束战斗。
哨声响起,两人隔着球网对视,没有拥抱,也没有哭,只是同时把球拍插进球包。
镜头放大,陈梦右手虎口贴着厚厚肌贴,朱雨玲左膝黑色护膝勒得发紫。
那一刻很多人才反应过来:她们一个29岁,一个30岁,放在国乒女队已经算高龄。
陈梦拿下铜牌,热搜词条却是朱雨玲。
点进去,评论区写满谢谢。
有人贴出她2017年夺冠的旧照,配文:那年她21,以为来日方长。
更多人刷她生病期间自己剪的短发,说原来真正的勇气是敢把巅峰推倒重来。
铜牌战结束当晚,朱雨玲开直播,人数瞬间冲破百万。
她一句话没说,先给镜头看手里的球,上面用记号笔写着202409。
网友问这是最后一球吗,她摇头:只是提醒自己,还能再练一次。
弹幕刷到飞起,她笑着关掉直播,屏幕最后定格在她比的一个小小胜利手势。
陈梦那边更安静。
颁奖结束,她把花束直接塞给看台上一个小女孩,转头去热身场加练。
记者追上去问巴黎之后还打不打,她回:先把今天输的几个半出台拉明白。
没人拍到她下场后把护腕攥在手心,指节发白。
那块铜牌挂在更衣室里,她没自拍,也没发朋友圈。
有人统计,这场比赛两人多拍相持超过七板的回合一共21次,陈梦赢下14次。
看似数据领先,实际每一板都在赌:赌脚还能不能到位,赌反应是不是比球快。
球迷看得热血,行内人看得心惊。
国乒内部流传一句话:当老将开始算板数,新秀已经在算角度。
孙颖莎和王曼昱包揽金银,就是最好证明。
铜牌战结束第二天,国家队训练馆门口贴出新一期选拔表。
00后占了前四行,陈梦名字排在第五,朱雨玲没有上榜。
工作人员说,她还在走澳门队流程,未来身份可能是队员,也可能变成教练。
那张A4纸被太阳晒得反光,远远看去像一道分水岭。
很多人把这场球叫青春落幕,其实更像一次交接。
陈梦用铜牌守住老将尊严,朱雨玲用失败告诉世界,她还能回来。
两人都没赢新生代,却一起给后辈上课:想接班,先学会在伤口上继续挥拍。
看台上一个小男孩问爸爸,谁赢了。
爸爸把比分告诉他,小男孩歪头:可她们都在笑。
爸爸没解释,只把孩子的手举高,跟着人群一起鼓掌。
那一刻胜负真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在聚光灯下把疼痛打给你看。
比赛结束第三天的凌晨,陈梦更新一条动态,只有六个字:球没停,人还在。
朱雨玲随后转发,加了一个表情:拳头。
网友把这两句截在一起,配文: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变成路标。
如果你最近刚好觉得生活把你逼到绝境,建议把这场四十分钟的录像翻出来看一遍。
不用懂旋转,不用记比分,只要看她们每一次弯腰捡球时眼里的光。
那光在说:再远的路,也能一球一球打回去。
来源:洒脱饭团BA8W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