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买正版课的孩子,被踢下线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6:46 1

摘要:乐乐的在线课程是妈妈刚续费了几千元的年课账号,他不知道,在几分钟前自己被风控系统强制踢出,是因为:周末这两天他在爷爷家用了手机登录,在叔叔家里用了电脑登录,回到自己家用了平板登录,此前他还用妈妈的手机登录。

一个周日的晚上7点,乐乐(化名)屏幕上的阅读课程突然卡住,随即弹出的“账号异常”提示,让他晚上的学习计划戛然而止。

乐乐的在线课程是妈妈刚续费了几千元的年课账号,他不知道,在几分钟前自己被风控系统强制踢出,是因为:周末这两天他在爷爷家用了手机登录,在叔叔家里用了电脑登录,回到自己家用了平板登录,此前他还用妈妈的手机登录。

他想不通,自己正常的账号登录,为何“账号异常”?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腾讯视频VIP设备超限被封号7天”事件登上网络热搜。腾讯视频方面表示,此举旨在防止黑灰产。

乐乐更想不到,在一些平台上,精品课和读书资源等数字内容正被标上“永久更新”、“全网最低”的标签,被公然贩卖。他们有的是将体验课以“1元到十几元”的价格出售,有的是将正版年课/年卡以“低于一半”的价格出售。

这荒诞的一幕,正是当前在线教育行业最真实的困境。

企业投入上亿元研发的精品课,在黑灰产的流水线上被拆解成廉价的“共享资源”或者是“引流课程”。

这并非简单的“侵权”。如果说“盗版”资源是用盗播等手段在网盘中进行传播,“灰黑产”则是一条更加恶劣的手段,甚至是违法,它们直接侵蚀着教育科技行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从而影响行业的持续创新。

在这背后,有一条组织严密、反应迅捷的黑灰产链条:账号贩子像收割庄稼一样批量囤积会员权益;团伙中每个操作员面前同时运行着6台手机……

对内容生产方而言,应对黑灰产像是一场投入巨大却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沉渣泛起,教育科技公司被黑灰产“反复折磨”。时至此刻,灰黑产正深刻扰乱着行业生态、夺走公司正当收益……然而,内容生产方的防御系统为阻击黑灰产挥出的每一刀,最终却可能落在像乐乐这样遵守规则的正版用户身上。

这背后远比用户想象的复杂。

01 “黑灰产是行业公敌”

某电商平台的页面上,各色课程封面琳琅满目,没有认证,没有资质,一个个披着官方外衣的“李鬼”,正在这条灰色流水线上运转。

多知了解到,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深受黑灰产的困扰。其中,自主学习形式的AI互动课程因其内容价值高、复用性强,侵权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多位从业者向多知描述,“黑灰产”形式多样,大致有以下形态:

第一,盗版资源,最为普遍。课程被录屏或下载,存入网盘后,在社交平台被低价售卖。

在二手平台上,卖各种低价课程,而这些往往存在于网盘当中。

还有达人通过在直播间等平台,以“购买XX学习产品附赠海量资源”等名义进行低价售卖,作为其引流的“抓手”。

于商家而言,盗版是最直接的侵权伤害;于用户一端,则是真实的“体验降级”。

洋葱学园执行总裁王斌提到:“盗版视频后用户只能把互动性强的AI课当作粗制滥造的动画片资源来看,导致我们品牌方精心设计的交互体验完全失效。”

有不愿具名的A在线教育公司高管Carl(化名)向多知分析:“用户误以为网盘中‘盗版’内容就是我们公司的课程,事实上他没有接触到一个更好的内容,这直接伤害了品牌声誉。”

多知了解到,当前,纸质的图书盗版实际上已经在逐步减少,较难的是数字资源或者学习资源,但这种其实还比较容易溯源。

第二,利用技术手段售卖在线课程,技术含量更高,性质更为恶劣,这甚至涉及到犯罪,可以称为“黑产”。

比如,云手机/云主机这种形式,用户登录的是一个远程虚拟手机,相当于一个共享的、临时的云端设备来访问课程。Carl说:“比如,有人300块钱卖给你我们原价3000的年包,然后你打开一个APP,其实是连接到远程的一台云手机。”

Carl解释,这种方式可以让一台设备供上千人轮流使用,对用户而言,自始至终没有拥有自己的账号,学习数据无法保存在个人名下,且学习数据混乱。

这是典型的通过技术犯罪手段获利,对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第三,账号租赁/账号欺诈,团伙利用平台规则批量注册真实账号,领取官方为拉新和转化设置的“体验权益”(如7天课程),还有的用虚假账号直接卖年课,这都涉及到黑灰产。

体验课往往是新学员才能领取,而账号租赁破解官方渠道,可以无限领取,很多时候账号租赁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号,但比真实体验课价格卖得贵。

而年课“账号租赁”会以“1元学1年”、“50元学1年”等话术进行欺诈销售,用户往往使用一两个月后便无法登录,这时卖家会提供一个新的手机号和密码让用户继续使用,实际上是另一个新的体验账号,如此循环,但常常卖家只提供一两个月的服务就消失了。

账号租赁有时也和云手机/云主机的方式相关,此类型的黑灰产难以遏制,层出不穷。

教育公司投入重金研发的精品课、精心设计的交互设计,在黑灰产的冲击下变得千疮百孔。提起教育黑灰产,教育从业者语气里均透着一股切齿之痛。多位从业者向多知坦言:“黑灰产持续挑战在线教育行业知识产权和商业模式,可以说是行业的公敌。”

02 反“黑灰产”与用户体验之间艰难平衡

面对“黑灰产”团伙猖獗的进攻,各家教育科技公司都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封堵漏洞。然而,对于在线教育公司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防御有时可能有误伤正常用户。

从用户来说,可能利益受损,比如,账号租赁,用户买了之后,可能会出现卖家消失的现象。

多知发现,有用户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悔恨交加,“图便宜,在XX平台上买了XX的课程,结果用了两天不能用了!恨死了!以后还是要买正版,不能贪图小便宜。”

对于黑灰产,尤其是账号租赁类的,限制账号设备是在线教育公司的防御手段之一。

如“腾讯视频限制设备登录”,一部分用户认为这些视频平台“吃相难看”。同样作为数字资源生产方,王斌向多知解释:“视频用户对平台的感受是一种‘错位的理解’。实际上,平台不是为了限制用户从而多赚钱,其真正目的是打击隐藏在灰色地带的产业链。”

Carl提到,公司甚至动用了“声纹识别”等技术,来判断账号是否为多人在异地使用。

Carl强调,反击黑灰产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损失,而是对正常用户体验的干扰与牺牲。他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场景:一个孩子今天在自己家、明天在姥姥家、后天在奶奶家,使用不同设备登录学习。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家庭生活,但是,这种行为模式就极易被系统误判为“潜在侵权用户”而踢出登录。

因此,企业方被迫在“防御强度”与“用户体验”之间寻找一个痛苦的平衡点。

“我们找到的平衡就是容忍一部分的灰色侵权,以确保更好的用户体验。”Carl感到无可奈何。

王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洋葱甚至为了服务多孩家庭而主动支持多设备登录,但此举同样被“灰产”利用,催生了大量的“拼单”行为。

同时,为保护用户权益,各家教育科技平台也在各个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官方账号。

可以看到,针对黑灰产,在线教育公司虽投入重金筑起高墙,却总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攻防拉锯中陷入被动。

更令人忧心的是,Carl感慨:“倘若每个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究对抗‘黑灰产’的方式,如反录屏这些事情,是社会成本的一个巨大浪费,这些成本原本可以用于研发更好的课程内容。”

03 如何破局?

在这场战争中,在线教育企业从业者普遍感到独木难支。

一些电商平台和网盘常以“避风港原则”为盾牌,只要在接到投诉后尽到形式上的审查义务,便可免责。

王斌坦言:“实际上如果电商等平台重视,是可以做到的,这方面的技术非常成熟。关键在于,这是否能被当作一个需要被严肃对待的问题。”

“这背后是电商平台的收入和流量,平台不可能自己断自己的手脚。”Carl言辞更为直接:“电商平台有时候不作为,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更现实的困境在于,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教育科技行业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网盘企业面前往往缺乏话语权,相关侵权问题在平台庞大的业务体系中,常常排不上优先级。

在这种普遍性的行业困境中,法律教育领头羊方圆众合教育的破局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深耕法律赛道十余年的培训品牌,方圆众合教育影响的法律人已近千万,因为品牌好,影响力大,它同样是黑灰产的受害者。起初,他们也尝试了刑事报案等传统路径,虽能打掉部分典型案例,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但受限于警力等公共资源,难以持续且全面地解决问题。

关键转折在于,他们回归了法律人的专业本行——民事救济。

“我们发现,只有通过民事诉讼,让侵权者付出实实在在的经济代价,他们才会对教育企业高标准、高投入的原创内容怀有敬畏。”众合团队发现,虽然民事诉讼流程长,但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系统化地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仅一年案件量就达数百件。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浮现:作为一家教育培训公司,是否应该无限制地扩张法务团队来应对成千上万的侵权案件?答案是否定的。

基于此,众合孵化了一个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依托集团旗下律所的专业资源,他们成立了众桓知产这一法律服务实体。现在,众桓知产可以说是“教育行业里面最懂法律的,法律行业里面最懂教育的”。

众桓知产核心洞察在于:知识产权维权必须“以量取胜”,依靠个案打击无法根除问题,必须通过公司化、标准化的运营,实现批量化、高效率的维权处理。

众桓知产将其自身验证成功的“技术监测+快速固证+平台申诉/精准诉讼”模式产品化、标准化。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推出了“零投入”合作模式,所有前期费用由众桓知产垫付,客户仅在维权成功获得赔偿后按约定分成。这一模式极大降低了教育公司的决策门槛和试错成本。

多位教育从业者也提到了仅仅靠企业个体的诉讼与维权的艰难。洋葱学园选择与专业的众桓知产携手,系统性地追溯与打击各类侵权行为,目前已在多个维权战场上取得初步成效。

社交平台和各个法律平台上,“在XX平台卖洋葱的课程,被洋葱告了该怎么办?”这类话题屡见不鲜。洋葱学园近年来积极维权,确实对部分黑灰产团伙形成了一定震慑。但评论区里“如果就几单,那没事儿,赔不了多少钱”的轻佻支招也随处可见,暴露出不少人对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认知模糊,整体法律意识仍显淡薄。

实际上有的案件并非是“几单的”小数目。众桓知产提到,比如,在一个“卖账号”的侵权案例中,卖家收到诉讼辩称“只成交了4单”,但企业后台可以监测到同一账号在多地的高频登录情况的。这样一来,还向法院申请调取了这个人网店近三年的交易流水,从而发现该卖家近三年流水8万+,法院最终判赔经济损失及维权开支合计8.4万元。

不过,从根源上遏制黑灰产的蔓延还有更多努力的空间。这需要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形成合力:一方面要筑牢“盗版可耻、侵权必究”的社会共识,电商平台和网盘公司肩负起责任;另一方面更要强化立法保障,同时从执法层面加大力度,大幅提高侵权违法的成本,让心存侥幸者付出沉重代价。

来源:多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