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敢吵敢闹的朋友,值得你去深交的三个原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02:28 1

摘要:但在现实中,我们总是更喜欢那些说话好听的,而远离那些说话难听的。

老话说得好,刀子嘴,豆腐心。

但在现实中,我们总是更喜欢那些说话好听的,而远离那些说话难听的。

直到自己吃过几次亏了,才慢慢品出人情味儿来。

往往只有那些敢跟你吵、敢跟你闹的朋友,才是真把你放在心上的。

第一个原因:他把你当“自己人”,才不拿你当外人

人往往只有在外人面前才需要客套,在自己人面前才会放肆。

他敢跟你吵,潜意识里是觉得你们的关系“吵不散”。

唐朝的魏征在朝堂上经常跟唐太宗皇帝争得面红耳赤,有次甚至把太宗气得回宫后大骂:

“会须杀此田舍翁!”,跟长孙皇后说非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明原因后,换上朝服向太宗道贺:“君主贤明,臣子才敢直言。”

魏征去世后,太宗痛惜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敢于把最难听的真话说给最有权势的人听,正因为他把太宗看作共同的“社稷之主”,而非需要畏惧的君王。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真正的朋友,是在你获得成功时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时,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

现实生活里,那些只说好听话的,可能只是“捧场”,而敢跟你闹的,才是真正“支持和鼓励”你的人。

这就像在家里,你可以穿着拖鞋四处晃荡,说话不用过脑子,但是去别人家做客,却要正襟危坐。

敢跟你吵的朋友,就是让你能穿“拖鞋”的人。

所以,别把直率当无礼,在那份不客气里,藏着的正是没把你当外人的亲近。

第二个原因:他在替你“排雷”,才不怕得罪你

其实吧,好听的话像糖,吃多了腻牙,而难听的话像药,喝着苦却能治病。

那个敢跟你吵的朋友,是在用他的方式帮你避开看不见的坑。

鲁迅和瞿秋白相识时间不长,却结下深厚友谊。

两人经常为文学、时事争论不休。

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个“知己”,指的就是能与他思想碰撞的瞿秋白。

有一次,瞿秋白直截了当地指出鲁迅某篇杂文的不足,两人愣是争得面红耳赤。

事后鲁迅却对人说:“看得出,他是真心为我的文章好。”

在那份争吵里,没有个人恩怨,只有对真理的探求和对朋友的负责。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说过:“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小人只记得你的好,君子却会记住你的“不好”,因为那些是逆耳的忠言。

你想想,当你头脑发热时,是顺着你说“我支持你”的人可贵,还是拉住你说“你等等,这事不对”的人更可贵?

前者让你舒服一时,后者可能让你受益一世。

所以,珍惜那个敢跟你闹的人,他本可以沉默,却选择了得罪你。

第三个原因:他在教你“相处”,才不敷衍你

好的关系不是从不红脸,而是红脸之后,大家还能和好如初。

敢跟你吵的朋友,是在用行动告诉你:我们的关系足够结实,经得起风雨。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两个是过命的交情。

年轻时,他们一起做生意,管仲总多分钱,但鲍叔牙不认为他贪,而是能体谅他家里穷。

管仲打仗时三次逃跑,鲍叔牙也从来不笑他怯懦,知道他家有老母要赡养。

后来,两人各为其主,甚至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但这并不妨碍鲍叔牙后来还特意向齐桓公极力举荐管仲为相。

他们之间的友谊,经历了利益、立场甚至生死的考验,反而越发坚固。

鲍叔牙对管仲,有过不满,有过争执,但更有深深的理解和不变的信任。

作家三毛说:“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真正的友谊,经得起争吵的考验,像好茶一样,余味悠长。

这就像炼钢,千锤百炼,才能去掉杂质,成为精钢。

经不起争吵的关系,就像没炼过的铁,一碰就弯。

所以,感谢那个敢跟你闹的朋友,起码他让你明白,真正的关系,吵不散,闹不走,越磨合越光亮。

说到底,朋友分两种:

一种像伞布,外表光滑漂亮,却是遮不住大雨的。

一种像蓑衣,看似粗糙扎人,却能为你挡风遮雨。

而那个敢吵敢闹的朋友,就是你的蓑衣。

下次当他再跟你红脸时,别急着生气。

自己先想想,这份“不装”的背后,藏着多少难得的真心。

人生路长,有个敢跟你吵吵闹闹的朋友,是福气,愿你懂得珍惜。

来源:洞见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