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多家全球顶级机构的持仓情况曝光,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伯克希尔减持苹果、首次买入谷歌;桥水大幅减持科技股,加仓标普500ETF;高瓴继续重仓中概股,大举加仓阿里巴巴。这些机构的调仓背后,藏着什么投资逻辑?
近期,多家全球顶级机构的持仓情况曝光,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伯克希尔减持苹果、首次买入谷歌;桥水大幅减持科技股,加仓标普500ETF;高瓴继续重仓中概股,大举加仓阿里巴巴。这些机构的调仓背后,藏着什么投资逻辑?
伯克希尔抛苹果,首次买谷歌,“股神”出手有玄机
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将在年底结束长达60年的首席执行官(CEO)任期。
在这个关键时刻,伯克希尔的持仓情况更加引人关注。
根据伯克希尔递交的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13F),季度末,伯克希尔的持仓总市值较上季度末稍有回升,至约2670亿美元,新建仓1只股票,增持6只股票,减持5只股票。
13F文件还显示,前十大持仓股占到伯克希尔接近87%的仓位,分别是苹果(AAPL.US)、美国运通(AXP.US)、美国银行(BAC.US)、可口可乐(KO.US)、雪佛龙(CVX.US)、西方石油(OXY.US)、穆迪、瑞士安达保险、卡夫亨氏和谷歌-A(GOOGL.US),其中最大的个股持仓变动是苹果和谷歌-A。
数据显示,伯克希尔连续第二个季度减持苹果,其持有的苹果股票进一步降至约2.38亿股,持股数较二季度末环比减少14.92%,持仓规模降至607亿美元,但苹果仍然是伯克希尔头号重仓股。
此外,伯克希尔还减持了美国银行、威瑞信、德维特等个股。
而在今年三季度,伯克希尔首次建仓了谷歌-A,季度末持有谷歌-A约1785万股,在总持仓中占比达1.62%,持仓规模约为43亿美元,成为伯克希尔第十大重仓股。
除谷歌-A外,伯克希尔在三季度还买了安达保险、达美乐披萨等个股。
桥水降低科技股持仓,大幅增持标普500ETF
和巴菲特的情况有点类似,知名投资人达利欧已经于今年8月份离开了其一手创建的桥水基金,这只规模首屈一指的对冲基金在三季度则在三季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仓换股。
最新的13F文件显示,桥水基金三季末的持仓市值约为255亿美元,较二季度末稍有上升。
前十大持仓集中度超过32%,包括标普500ETF-iShares(IVV.US)、标普500ETF-SPDR(SPY.US)两只ETF,以及谷歌-A、微软(MSFT.US)、赛富时(CRM.US),英伟达(NVDA.US)等个股。
在第三季度,桥水基金大幅减持了大型科技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桥水基金持有约251万股英伟达的股票,环比大降约65%。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还遭到软银集团的清仓。
11月11日,软银在业绩报告中提及,截至第二季度末,其持有的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含资产管理子公司持股)已于2025年10月以58.3亿美元价格售出。华尔街知名“大佬”彼得·蒂尔旗下的蒂尔宏观基金也披露了13F报告,显示已经出售了对英伟达的全部持股,截至9月30日,已不再持有英伟达任何股份。
此外,桥水基金还在三季度大幅减持谷歌-A、微软、亚马逊、博通(AVGO.US)等科技公司股票。
下半年以来,关于“AI泡沫”的讨论愈演愈烈,桥水基金大幅度减持大型科技股的股票,也显示出对科技股的后市的看法趋于谨慎。
而在另一边,桥水基金在第三季度大规模增持IVV(标普500ETF-iShares),增持数量约为174万份,环比增持比例超过75%,目前是桥水基金的第一大持仓品种。
标普500ETF-iShares(IVV.US)跟踪的标普500指数是典型的美国宽基指数。桥水基金这种大幅减持科技股,同时大幅增持美国宽基指数的做法,通常被视为是一种偏防御性的策略,这值得投资者留意。
此外,桥水还在第三季度增持了软件公司赛富时、泛林集团、Adobe,超威半导体(AMD.US)、互联网公司Sea、万事达(MA.US)等公司。
高瓴继续重仓中概股,加仓阿里巴巴、百度
另外一家知名机构——高瓴旗下专注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管理平台HHLR Advisors的13F报告则显示,其仍然专注于中概股板块,占比超九成。
13F文件显示,三季度末,HHLR Advisors的持仓市值约为41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9.9亿美元,增幅32%。
HHLR Advisors最显著的特点是持仓高度集中于中概股板块。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其前十大持仓股包括拼多多(PDD.US)、谷歌-A、通用电气航空航天(GE.US)、阿里巴巴(BABA.US)、富途控股(FUTU.US)、百济神州(ONC.US)等公司。
从具体的持仓来看,在国内三大电商平台中,HHLR Advisors增持了将近162万股拼多多,持股比例大幅提升逾23%,持仓市值增至约11.4亿美元,继续稳居第一大持仓股。此外,HHLR对阿里巴巴的持股数激增逾186%,增持近214万股。
与增持拼多多和阿里巴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HHLR Advisors在三季度清仓出售了全部的228万股京东(JD.US)股票。
有投资者认为,HHLR Advisors三季度爆买阿里巴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AI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
数据还显示,HHLR Advisors在第三季度首次买入百度164.1万股,持仓市值达2.16亿美元,这项操作也被视为对百度AI及自动驾驶方面的押注式投资。
除百度外,该基金还小规模新建仓了满帮集团(YMM.US)和Sea。
事实上,在伯克希尔、桥水、高瓴之外,还有多家知名机构披露了持仓。
例如,在国内投资界享有盛名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段永平美股持仓主体)也披露了13F文件,三季度新进了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大幅增持伯克希尔,同时减持了苹果、英伟达、阿里巴巴等。
尾语
巨头调仓的硝烟背后,是顶尖机构对2025年下半年市场趋势的鲜明博弈:有人减持科技股拥抱防御性宽基,有人重仓中概股押注AI与成长赛道。从伯克希尔首入谷歌的布局,到高瓴对百度、阿里的押注,再到段永平新进光刻机龙头的远见,每一笔调仓都是机构对行业周期、企业价值的深度研判。
值得投资者警惕的是,顶尖机构的操作虽具参考价值,但核心逻辑往往绑定其资金规模、风险偏好与长期策略,盲目“抄作业”易陷入被动。与其追逐表面调仓动作,不如穿透持仓变动,拆解背后的行业趋势判断与估值逻辑,再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这才是机构持仓报告真正的价值所在。
你认为,哪些机构的调仓策略更值得参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财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