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里买醋的队伍从街头弯弯曲曲排到街尾,场面十分壮观。网友们也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没有醋的饭就没有灵魂!”
视频里买醋的队伍从街头弯弯曲曲排到街尾,场面十分壮观。网友们也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没有醋的饭就没有灵魂!”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好奇,山西的醋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人们如此痴迷?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山西人的“酸”爽人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没醋心发慌。”这句俏皮话,道出了山西人对醋的深厚情感。
作家汪曾祺曾在《五味》中如此感慨,“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山西人的餐桌上,醋绝对是主角——吃包子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再倒入陈醋,直到醋汁浸透馅料、从包子底渗出黑色为止;
图源:小红书@笨蛋会幸运嘛
吃煮鸡蛋,也要咬开蛋白,往蛋黄里灌点醋,看着蛋黄由浅黄变成深黄,别有一番风味;
图源:小红书@咩咩
甚至连汉堡,也能蘸上陈醋吃得津津有味。
图源:小红书@没有香槟问题
山西人对陈醋的喜爱,甚至延伸到了“天上”。山西籍航天员景海鹏在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就特意把家乡的老陈醋带上了太空,让这一抹酸香飘出地球。
此前的一项“华北五市喝醋量统计”显示:天津人均年消费5.1斤,石家庄8斤,北京8.4斤,呼和浩特10斤,而太原人均年消费竟高达18斤,稳居榜首。
图源:迎泽发布
正是这份对醋的深厚情感,催生了山西琳琅满目的醋味美食:老醋花生、糖醋丸子、醋椒羊肉、醋炒鸡蛋……一道道皆带酸香。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小红书@好好吃饭
山西人对醋的创意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陈醋可乐、陈醋冰淇淋、陈醋元宵、陈醋油条、陈醋月饼、醋心巧克力……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图源:东湖醋园
走在街头,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缕淡淡的醋香,让人一闻便知:这是“山西的味道”。
“醋都”是怎样“炼”成的?
若问山西人对醋的深情从何而来,答案或许正藏在三晋大地的水土、物产与绵延三千年的酿醋史中。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山西老陈醋,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其酿造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的西周。至北魏时,《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醋技法已为山西醋艺奠定根基。到了明清,晋醋产业更臻鼎盛,食醋之风也深深融入山西人的日常。
图源:1015山西文艺广播
正宗山西老陈醋,以本地高粱、麸皮为主料,稻壳与谷壳为辅,再加大麦、豌豆所制的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酒精与固态醋酸双重发酵,并历经熏醅、陈酿等多道工序,方得酿成。其中,高粱的角色尤为关键——而这也恰恰引出山西与醋的不解之缘。
图源:东湖醋园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境内多高原、山地与丘陵,属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样的环境,尤其适宜高粱、小米等耐旱作物生长,它们不仅养育了三晋百姓,也为酿醋提供了充沛原料,使山西顺理成章成为“醋的故乡”。
图源:东湖醋园
数千年来,山西老陈醋凭借其精湛工艺、传统器具与天然原料,酸香远播,滋味醇厚。而山西人也以一份质朴的坚守,让这一缕醋香愈陈愈醇,愈传愈远。
图源:太原晚报
打开山西醋的“隐藏菜单”
山西人对醋的喜爱,早已融入血脉,而这份深情不只属于老陈醋。在三晋大地的多样风物中,还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醋,它们以不同的原料与风味,共同书写着山西的“醋香地图”。
小米醋以纯粮小米为原料,配以大麦芽为糖化剂、大曲为发酵剂,沿用低温发酵与长期陈酿的传统工艺。这样做出的醋,不仅保留了小米的自然营养,更呈现出醇和柔顺的口感,酸中带回甘,格外适合蘸食与凉拌。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柿子醋
柿子醋则以鲜柿为原料,置入瓷罐中进行天然发酵,不添加任何色素与防腐剂,完整保留果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赋予它温和的酸味与开胃养胃的食养特性,既是调味佳品,也是日常饮用的健康酸饮。
红枣醋则在传统老陈醋基础上融入了优质红枣与蜂蜜,经复配精酿而成。成品兼具醋的酸爽与枣的香甜,枣香浓郁、营养丰富,常被用于拌面、佐餐,也可稀释后直接饮用,兼具美颜与健胃之效。
图源:陵川有礼
山西人对醋的情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调味需求,升华为一种深刻的文化印记与生活哲学。
那一滴浓稠醇厚的老陈醋里,凝聚着三千年的时光、黄土地的馈赠和山西人的质朴与坚守。而不断推陈出新的醋产品和醋美食,则证明了这份古老的味道从未凝固,它始终在传承中流动、在创新中生长。
这缕萦绕不散的醋香,最终凝成了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那熟悉的酸味在舌尖绽放,山西人便知道,这是故乡的味道,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密码。
来源:锦绣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