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却在X网站高调晒出沃尔玛感恩节套餐,宣称现在价格比拜登时期降了25%,还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降价。
距离美国感恩节没几天,家家户户正忙着筹备节日大餐,可持续上涨的食品价格让不少人高兴不起来。
特朗普却在X网站高调晒出沃尔玛感恩节套餐,宣称现在价格比拜登时期降了25%,还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降价。
看到这消息我还真愣了一下,难道美国通胀真的好转到这种程度?结果往下翻评论,全是网友的“实锤打脸”。
有人直接晒出两年套餐的对比清单,去年的套餐里有21种食材,优质火腿、足量火鸡样样齐全,够六个人吃;今年的套餐只剩15种,火腿换成了普通香肠,份量肉眼可见地少了不少,四个人吃都得精打细算。
如此看来,特朗普口中的“降价”根本就是偷换概念。
沃尔玛官网早就标注了每年套餐内容可能调整,他却偏偏不提食材缩减和品质下降的事,只拿价格说事儿。
CNN记者还专门做了调查视频,拿着两年的清单一一对比,直言今年的食材品质普遍不如去年,用缩水套餐证明物价下降,纯属自欺欺人。
特朗普之所以盯着这套餐不放,说白了还是冲着经济议题来的。
之前中期选举里,经济民生问题帮民主党占了上风,这让特朗普不得不重视“生活成本可负担性”这个话题。
本来以为他能拿出点真凭实据,没想到最后揪着一个促销套餐大做文章。
有网友调侃,特朗普怕不是被商家的营销噱头骗了,不然怎么会把“缩水套餐”当成经济政绩来吹。
还有人尖锐批评,美国需要的是懂实事的领导人,不是连套餐里食材多少都搞不清的政客。
网友的吐槽确实在理,一个连普通家庭餐桌情况都不了解的人,又怎么能制定出贴合民生的政策呢?
沃尔玛的这份感恩节套餐,原本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没想到成了政治人物的“道具”。
去年套餐能满足多人家庭的需求,今年为了压低价格,不仅砍了六种食材,还把部分高价食材换成了廉价替代品,份量整体减少了约20%。
这种“明降暗升”的套路,商家常用,但被拿来当经济成绩单,确实有点让人意外。
本来以为只是一场简单的言论争议,后来发现背后反映的是美国民众的真实困境。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肉类、乳制品这些感恩节必备食材价格一直涨,火鸡因为供应链问题,涨价幅度更是不小。
加上能源价格起起落落,家庭取暖、烹饪的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普通家庭的日子并不好过。
美国广播公司的民调显示,七成美国人都觉得今年的基本生活开支比去年高太多,就算是之前坚定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维持生计不容易。
这和特朗普口中的“经济空前繁荣”完全对不上号,说白了就是政治话术和民众现实脱节了。
我查了下相关数据,虽然美国通胀率较峰值有所回落,但食品、住房这些核心民生领域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对普通家庭来说,每天要面对的是杂货店货架上越来越贵的食材,是不断上涨的水电煤气账单,这些实实在在的压力,不是一句“价格下降”就能掩盖的。
有美联储的报告提到,通胀已经让多数美国人的财务状况恶化,储蓄越来越少,债务却在上升。
不少低收入家庭甚至要靠“先买后付”的服务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这种情况在节日前夕显得更突出。
沃尔玛自己也有数据显示,很多消费者提前很久就开始假日采购,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后续可能的价格上涨。
特朗普之前还说能源成本、食品杂货价格都在大幅下降,只是媒体绝口不提。
但现实是,普通美国人去超市购物,明显能感觉到钱越来越不值钱。
本来想凑一顿丰盛的感恩节大餐,结果一看价格,只能忍痛砍掉几种食材,有的家庭甚至直接简化了大餐流程,能省则省。
这场套餐争议,本质上就是美国民生困境和政治话术的碰撞。
感恩节的餐桌账单,记着的不只是食材价格的涨跌,更映照出政客言论和民众生活的巨大鸿沟。
普通家庭想要的从来不是虚假的数字包装,也不是被偷换概念的“降价”,而是能真正缓解生活压力的务实政策。
特朗普拿缩水套餐当政绩的操作,不仅没起到正面效果,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政治人物对民生的漠视。
当七成民众都在为生计发愁时,不去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纠结于商家的促销噱头,这样的做法显然得不到民众的认可。
美国的经济问题从来不是靠一句口号、一个缩水套餐就能解决的。
通胀带来的影响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节日大餐的食材选择,到日常的柴米油盐,每个普通家庭都有自己的账本。
这些账本上的数字,才是最真实的经济成绩单,远比政客口中的“繁荣”更有说服力。
感恩节本是团聚感恩的节日,如今却成了观察美国经济民生的窗口。
当一顿节日大餐都要让家庭精打细算,当政客还在玩数字游戏和话术包装,美国社会面临的就不只是通胀问题,还有民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危机。
说到底,真正的经济繁荣,应该体现在每个家庭都能轻松负担得起一顿节日大餐,体现在民众不用为基本生活开支发愁。
而不是靠偷换概念、玩文字游戏来粉饰太平,这样的“繁荣”终究是镜花水月,骗不了真正过日子的普通人。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