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饼与打油诗:一个大唐市民的烟火一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6 04:23 1

摘要:“盛唐”俩字一出现,大家脑里先蹦出霓裳羽衣、金樽清酒,可跟我一样的穷肚子马上会咕咚一声: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昨晚刷到“王二狗卖炊饼顺手写打油诗”这段,我直接笑清醒——755年安史之乱,长安108坊乱成一锅粥,他倒好,摊前五文钱一个髓饼,收摊后拿烧焦的柴棍在门板

“盛唐”俩字一出现,大家脑里先蹦出霓裳羽衣、金樽清酒,可跟我一样的穷肚子马上会咕咚一声: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昨晚刷到“王二狗卖炊饼顺手写打油诗”这段,我直接笑清醒——755年安史之乱,长安108坊乱成一锅粥,他倒好,摊前五文钱一个髓饼,收摊后拿烧焦的柴棍在门板背面写: “胡马奔,官军跑,囤饼三日记饱饱。”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唐代版“末日囤货指南”?

我连夜去翻报告,新疆阿斯塔那墓地真出土过跟今天烧饼差不多大的面点,干成化石,轮廓还看得清芝麻。 再翻敦煌卷子,20%-30%识字率把我也算进去——我奶小学没毕业,却能靠手机手写输入法发长语音,古人也一样:会写自己名字,就能帮人代写情书、借条、休书,一条坊门开三业务,比现在的地摊文案还野。 安史那几年,长安物价蹦极,米价斗万钱,王二狗把《齐民要术》翻烂,专挑油糖面最省的那款“髓饼”,巴掌大,抗饿三天,硬生生把碳水卖成硬通货。 他隔壁翠花更绝,嫁粟特商队里一个红胡子,彩礼十头骆驼,转手租给逃难的官宦搬家,日进斗金——汉胡通婚不是浪漫,是硬核避险,混血娃天生会双语,乱世间就是活通行证。

最戳我的是那份《诸杂略要抄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破烂小册子,里头记: “若遇兵至,急取井泥,和面摊薄,炙干可十日不硬。” 简直把饼写成续命外挂。 王二狗照做,再配押韵口水诗,顺坊门传诵,活成大唐版“流量博主”。 李白写“仰天大笑出门去”,他写“低头怕箭躲坊里”,一个上头条,一个进热搜,区别就是谁手里有饼。 所以啊,什么盛世滤镜,落到肚子上都得换算成碳水。 王二狗留给我们的彩蛋只有一句: “真到乱世,能冒烟的锅,比任何诗都贵。”

来源:认真的香瓜zZrU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