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山坡上,一张宣纸被粗暴铺展,张瑞年握着饱蘸墨汁的毛笔,如疯魔般胡涂乱画,末了竟将纸扯得粉碎,任碎纸与墨渍在风中狼藉飘散。这位顶着书协会员、美院院长头衔的“艺术家”,还得意洋洋地将此闹剧拍成视频,扬言“这就是书法”。当这般亵渎汉字的行径堂而皇之现身网络,当张瑞
半山坡上,一张宣纸被粗暴铺展,张瑞年握着饱蘸墨汁的毛笔,如疯魔般胡涂乱画,末了竟将纸扯得粉碎,任碎纸与墨渍在风中狼藉飘散。这位顶着书协会员、美院院长头衔的“艺术家”,还得意洋洋地将此闹剧拍成视频,扬言“这就是书法”。当这般亵渎汉字的行径堂而皇之现身网络,当张瑞年与张旭光、曾翔、王冬龄之流结成“丑书”帮派,用歪理邪说包装胡闹,用癫狂表演践踏传统,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的事实:这群文化掮客正在对书法艺术实施一场蓄意的“谋杀”,其毒害早已穿透书法界的审美底线,直刺年轻人的心灵根基。
这群“丑书”信徒,个个都是明知故犯的文化骗子。他们深谙汉字的文化分量,清楚书法的艺术准则,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王冬龄的“乱书”将汉字肢解成墨团,曾翔的“吼书”伴着怪叫瞎涂乱抹,张旭光的“变形字”扭曲得面目全非,张瑞年的“扯纸书”更是把书法沦为街头杂耍。他们绝非能力不济,而是刻意为之:明知工整笔墨能传情达意,偏要追求“无法无天”的混乱;明知汉字是文化根脉,偏要将其拆解得魂飞魄散;明知传统书法讲究“笔为心画”“意在笔先”,偏要鼓吹“瞎写就行”“不用看”的谬论。曾翔在课堂上对着学生嘶吼“只管写,瞎写就行”,无异于教唆年轻人抛弃敬畏、践踏规则,把无知当个性,把胡闹当创新。他们用“当代艺术”“先锋突破”的理论包装自己,将“解构传统”“打破边界”挂在嘴边,实则是借文化之名沽名钓誉,用猎奇表演收割流量,骨子里藏着对传统的仇视、对艺术的轻蔑、对名利的贪婪。
“丑书”帮的危害性,首当其冲是摧毁书法界的审美根基。书法作为国粹,历来以“真善美”为内核,讲究笔法、字法、章法的和谐统一,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而张瑞年之流的行径,彻底颠覆了书法的审美标准:把混乱当高深,把丑陋当先锋,把无知当突破。当“扯纸”“吼书”“乱涂”能被包装成“书法创新”,当曾翔们的瞎写能被追捧为“艺术高度”,真正扎根传统、潜心钻研的书法创作者反而被边缘化,书法界陷入“以丑为美”“以怪为荣”的病态生态。这种审美倒置,让书法失去了评判的标尺,让艺术沦为投机者的游戏,最终导致书法界的精神滑坡与文化失语——当人们再也分不清美丑,当传统笔墨被弃如敝履,书法这门千年艺术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致命的,是其对年轻人心灵的毁灭性毒害。年轻人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他们的审美认知与价值取向,决定着文化未来的走向。而“丑书”帮的所作所为,正在向年轻人传递最危险的信号:敬畏传统是“保守”,践踏规则是“创新”;潜心钻研是“愚笨”,瞎写乱涂是“个性”;尊重汉字是“束缚”,亵渎文化是“突破”。曾翔教唆学生“瞎写就行”,本质上是在剥夺年轻人的审美判断力与文化敬畏心,让他们误以为艺术可以没有根基,文化可以没有底线,做人可以没有敬畏。当年轻人在这种谬论的蛊惑下,放弃对笔墨功夫的锤炼,抛弃对汉字文化的理解,转而追求表面的癫狂与形式的怪异,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感知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精神层面的毒害,比技艺的荒废更为可怕——它会让年轻人陷入浮躁、功利、虚无的泥潭,最终成为文化断层的牺牲品,让民族的文化根脉在他们这一代出现断裂。
这群“丑书”帮的行径,绝非孤立的艺术闹剧,而是一场有预谋、有包装、有传播的文化犯罪。他们利用自己的头衔与影响力,将个人的名利私欲凌驾于文化传承之上,用歪理邪说扭曲审美,用癫狂表演误导大众,其心可诛,其罪当责!书法不是他们博眼球的工具,汉字不是他们肆意糟蹋的玩物,年轻人更不是他们传播谬论的“试验品”。
文化传承容不得亵渎,审美底线容不得突破,年轻人的心灵容不得毒害!我们必须撕开“丑书”帮的虚伪面具,戳穿他们的谬论谎言,让世人看清其文化骗子的本质。愿书法界能肃清这股歪风邪气,回归传统的根基与艺术的本质;愿年轻人能明辨是非,坚守对文化的敬畏,远离“丑书”的毒害;更愿全社会能警醒起来,守护好我们的汉字文化,不让千年文脉毁于这群宵小之辈的胡作非为!否则,当审美崩塌、文脉断绝,我们终将为今日的纵容付出沉重的代价。
来源:纵马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