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皇帝如何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19:29 1

摘要:结果比老百姓想的还狠:十五岁以上男丁一个不留,十五岁以下捆成一串发往宁古塔,连吃奶的娃娃都戴枷。最惨的是年家大小姐,原本要嫁进曲阜孔府当“衍圣公夫人”,喜帖都发了,一夜之间被退婚,理由是“恐污圣门”,其实就是怕沾龙血。

“年羹尧死了,他全家怎么办?”——1726年冬天,北京茶馆里最热的话题不是炭价,而是皇帝会不会“杀光姓年的”。

结果比老百姓想的还狠:十五岁以上男丁一个不留,十五岁以下捆成一串发往宁古塔,连吃奶的娃娃都戴枷。最惨的是年家大小姐,原本要嫁进曲阜孔府当“衍圣公夫人”,喜帖都发了,一夜之间被退婚,理由是“恐污圣门”,其实就是怕沾龙血。

雍正没给年家留活路,却给自己留了后手。清宫新档透露:年羹尧最小的儿子被太监连夜抱走,改姓“严”,落户保定府,每年从内务府领二十四两银子——皇帝杀人也怕绝后,留一根苗,算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

抄家清单更离谱:年宅搜出两百零七箱象牙筷子,箱底刻着“臣年羹尧恭进”,筷子头包金,一双就够京城百姓吃半年。雍正看完只骂了一句“狗彘不如”,转手把筷子赏给上书房,大臣们一边夹菜一边打颤,生怕下个轮到自己。

最黑色幽默的是年家女人。正妻觉罗氏是宗室女,照理该留全脸,可雍正偏叫她“回娘家”,其实是赶回娘家抄她爹的老宅——娘家人连夜把大门漆成黑色,表示“划清界限”。几个丫鬟倒因祸得福:被发配到辛者库,反而学会蒸御膳点心,后来放出宫,在前门摆摊卖“年贵妃糕”,三块一个,生意爆火。

东北那边,流放的年家男孩长大,靠给驿站喂马活命。有一支改姓“粘”,后代成了今天黑龙江的“粘家岗”。去年有村民翻修老房子,墙皮里掉出半块铜镜,背面刻着“年”字,被文物贩子两千块收走,村民乐呵:“原来祖上真是京里的大官,可惜是砍头的大官。”

说到底,雍正要的不是命,是恐惧。他让全京城看到:再热的官,也暖不过皇帝的刀。年家倒台后,张廷玉连夜把自家门匾“父子宰相”摘下来,换成“谨敬”;隆科多得了“一等公”,却天天穿旧棉袄上朝,汗味熏得乾隆都皱眉——这就是活下来的代价。

所以看历史别只数人头,得看人心。年家血脉没断,但“年”这个姓在官场成了禁忌,直到清末才有人偷偷改回来。今天辽宁那位卖“年贵妃糕”的网红,直播时喊“家传御膳”,弹幕刷的全是“求雍正同款筷子”,没人记得筷子原主人尸骨早凉——历史最大的报复,就是把你的悲剧熬成别人的梗。

来源:纯真的刺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