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英国警察破门而入,闯入约克郡一处普通出租屋时,那个搅动了中英两国、让12.8万个中国家庭陷入深渊的女人,此时正狼狈地裹在一床鲜红色的被子里。
当英国警察破门而入,闯入约克郡一处普通出租屋时,那个搅动了中英两国、让12.8万个中国家庭陷入深渊的女人,此时正狼狈地裹在一床鲜红色的被子里。
钱志敏,这位47岁、来自江苏如皋的“比特币女王”,在2024年一个看似平常的清晨,以一种极其不堪的方式结束了长达六年的跨国逃亡。
她试图用围巾遮掩,用混乱的言语辩解,甚至想再次利用她那因车祸留下的腿部残疾来博取一丝逃脱的可能。
但这一次,警方没有给她机会——他们从她身上那条不起眼的运动裤缝线里,精准地抠出了一枚小小的加密钱包密钥。
这枚钥匙,关联着价值超过55亿英镑(约合400多亿人民币)的比特币,也关联着无数中国老人被榨干的养老金、救命钱和毕生积蓄。
一个残疾人,如何在病床上策划并执行了这场惊天骗局?
400亿巨款,又如何在她一次次“卧床”的操作中灰飞烟灭?
随着更多细节曝光,一个关于贪婪、伪装与科技漏洞的黑暗故事,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15年,一场车祸改变了钱志敏的人生轨迹,让她落下了腿部残疾。
行动不便,本该是人生的一大挫折。然而,在钱志敏这里,残疾却意外地成为了她实施犯罪、逃避监管的“完美烟雾弹”和“行动掩护”。
她开始长时间地“卧床”,对外宣称自己因伤势严重几乎丧失行动能力。
但谁能想到,这张病床,竟被她改造成了操控一场百亿骗局的“远程指挥中心”。
早在2014年3月,那时,尚未遭遇车祸的钱志敏,已经在天津注册成立了“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名头听起来高大上——“电子科技”,业务更是蹭上了当时最火热的概念:比特币挖矿、人工智能、区块链理财。
她精心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对外,她租用人民大会堂等极具公信力的场所举办声势浩大的宣讲会,邀请所谓的“区块链专家”站台,甚至打出“投资即爱国”这样极具煽动性的口号。
对内,她设计了一套典型的“庞氏骗局”结构:用后来投资者的钱,支付早期投资者的“高额返利”,制造赚钱假象,吸引更多人入局。
她抛出的诱饵令人咋舌:年化收益率100%到300%!
口号更是直击人心,尤其是对渴望财富保值增值的中老年人:“你给格锐三年时间,格锐给你三世富贵!”
车祸后,行动受限的钱志敏,反而更“专注”于她的“事业”。
她充分利用了“卧床”的“便利”。在天津的公司总部,她通过电话、网络远程操控着这个庞大的吸金机器。
据后续调查和庭审信息,她每天花在电脑前处理“业务”的时间长得惊人。
当2017年7月资金链彻底断裂,天津警方立案侦查时,这位“卧床”的“病人”,早已通过火币网等交易平台,将非法集资得来的430亿人民币巨款,悄无声息地兑换成了超过7万枚比特币,并转移至其个人控制的加密钱包中。
随后,她持着伪造的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化名“张雅迪”,经东南亚成功潜逃至英国。
这张病床,非但没有困住她,反而成了她隐匿行踪、遥控犯罪、最终金蝉脱壳的“黄金堡垒”。
钱志敏和她一手打造的蓝天格锐,绝非广撒网式的诈骗。
她们的镰刀,精准地挥向了社会中抗风险能力最弱、信息相对闭塞、却又往往手握一定积蓄的人群——中老年人,特别是50至70岁的群体。
那句“给格锐三年,换你三世富贵”的甜蜜承诺,像裹着糖衣的毒药,精准地喂到了这些渴望财富增值、为晚年生活或子孙后代多留一份保障的老人嘴边。
蓝天格锐的营销策略极具针对性。除了利用权威场地背书,她们还深入社区,组织小规模“贴心”的理财讲座,专攻老年人的心理。
300%的年化收益!投资十万,三十个月后就能拿回近四十万!这样的数字游戏,对于许多缺乏金融知识的老人来说,诱惑力是致命的。
更讽刺也更令人愤慨的是,钱志敏团队还精心炮制了一份所谓的“2017年十大心愿”,里面充斥着“建立无国界人道主义支付系统”、“打造独立医疗计划”、“捐助千万救助老幼”等听起来无比高尚的公益蓝图。
然而,真相是,就在钱志敏在国内用“公益”画着大饼,用“三世富贵”榨取着老人们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钱、看病钱,甚至棺材本时,她本人早已在英国享受着用这些血汗钱堆砌的奢华生活。
她指令其雇佣的助理温简,用比特币在全球各地疯狂购置资产:伦敦汉普斯特德区价值500万英镑的豪宅只是起点,随后是迪拜50万英镑的公寓、瑞士12万英镑的名表,还有计划中意大利1000万英镑的海景洋房。
她梦想中的“七居室豪宅”价值2350万英镑!
那些被“三世富贵”谎言榨干的老人,可曾想过,自己毕生的积蓄,最终变成了骗子豪宅里的一块砖、名表上的一颗钻?
骗局崩塌后,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受害者中不乏曾经的商人,如今卖房还债;有银行职员,因投入巨资无法收回,只能靠扫厕所维持生计;
更有无数像天津那位李阿姨一样的普通老人,投入了一辈子攒下的120万元,如今只能在街头捡拾废品艰难度日,余生被绝望笼罩。
钱志敏能在中国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后,还能在英国逍遥法外长达六年之久,其核心的“护身符”并非仅仅是她的残疾伪装,而是她深谙并充分利用了一种新兴的、监管尚存巨大空白的工具——比特币及其背后的加密货币技术。
她就像一个躲在数字幕布后的幽灵,在床上动动手指,就能让数百亿赃款在全球网络间穿梭流转,让追捕者一次次扑空。
技术,在这里成为了犯罪的加速器和保护伞。
她的洗钱路径,充分暴露了虚拟资产监管的脆弱性。
她在国内非法集资的430亿人民币,通过多个渠道分批兑换成比特币。再将巨额比特币资产分散存储在多达87个不同的加密钱包中。通过场外交易(OTC)或者兑换成泰达币(USDT),再转换成英镑、美元等法币进行支付。这种“比特币→分散存储→稳定币→法币→实体资产”的链条,如同在数字世界布下重重迷宫。
英国警方并非没有机会。
早在2018年,当她的助理温简试图用比特币购买一栋价值2350万英镑的伦敦豪宅时,这笔异常交易就触发了英国严格的反洗钱警报系统。
警方迅速行动,突袭了温简的住所,现场查获了6.9万英镑现金,更重要的是,查获了当时价值高达14亿英镑的6.1万枚比特币(创下当时英国单案查获记录)。
这本该是重大突破。然而,关键人物钱志敏在哪里?当警方根据线索找到她时,她再次利用“卧床”和伪造的严重伤病身份,成功蒙混过关,金蝉脱壳。
比特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性,加上她个人的伪装,让警方在确凿的赃款面前,却难以立即将她这个主犯绳之以法。技术的漏洞,让正义的审判迟到了整整六年。
直到2023年,钱志敏的贪婪最终压倒了她的谨慎。
她不甘心于隐匿,企图再次打入英国上流社会,指令新的管家凌胜国再次动用比特币购买伦敦的超级豪宅。
这笔巨额的、模式类似的加密货币交易,再次点亮了监管雷达。
这一次,伦敦警察厅动用了更先进的“加密追踪”技术,通过追踪相关休眠加密钱包的转账记录和IP地址等数字足迹,终于锁定了她的藏身之处——约克郡的一所1.7万英镑租住的豪宅。
钱志敏被捕的豪宅
当警察冲进去时,她的床头电脑屏幕上,甚至还显示着未关闭的比特币交易界面。这个在数字世界里游走了六年的“幽灵”,最终现出了原形。
2025年11月10日,英国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主审法官莎莉·安·黑尔斯(Sally Ann Hales)的判决词掷地有声:“你是犯罪的核心,动机纯粹是贪婪。你卷走无数家庭积蓄,在异国过着奢华生活,毫无悔意。”钱志敏最终因非法获取及持有犯罪财产(即洗钱)两项罪名,被判处11年8个月监禁。她的管家凌胜国(Senghok Ling)也获刑4年11个月。
早前落网的助理温简(Jian Wen)则在2024年3月因洗钱罪被判6年8个月。
主犯入狱,似乎标志着这起横跨中英两国、历时八年多的惊天大案终于落幕。
然而,对于那12.8万名中国受害者来说,这远非终点,甚至可能只是另一个漫长痛苦的开端。最大的痛点在于:钱被追回来了吗?答案是残酷的。
英国警方确实成功查扣了钱志敏关联钱包中的6.1万枚比特币。但问题在于,这些比特币的价值已今非昔比。当初被转移时,比特币价格远低于当前水平。
如今这批被查扣的比特币,市值已超过50亿英镑(约493亿人民币),远高于当初被转移时的价值。钱志敏也当庭认罪,但这笔天文数字的财富,能回到受害者手中吗?
现实情况异常复杂且不容乐观。根据英国现行的《犯罪收益法》(Proceeds of Crime Act 2002),被没收的犯罪资产,如果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6年,具体情况更复杂)无人能证明其合法所有权,最终将由英国警方和内政部分享。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受害者无法通过复杂的跨国司法程序成功主张对这些比特币的所有权,这笔巨额资金最终将流入英国国库。
尽管已有数千名受害者委托律师在英国提起了法律诉讼,要求返还约400亿元人民币的被骗资金,但跨国司法协作的难度、中英法律体系的差异、资产所有权证明的复杂性,都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截至目前,国内案件处理方面,根据公开报道,蓝天格锐案在2023年进行了两轮清退:5月份退回了被骗资金的8%,10月份又退回了5%,合计清退比例为13%,与430亿的本金损失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钱志敏曾在法庭上轻飘飘地声称“比特币涨价后足够赔偿”,但这更像是对受害者苦难的漠视与嘲讽,在法律程序面前毫无意义。
钱志敏的入狱,是罪有应得,她两次在床上被捕的戏剧性画面,连同那床刺眼的红被子,成为了她贪婪人生的最佳注脚。
英国警方称此案为“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之一”。
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针对信息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如何防范?
虚拟资产(如比特币)的匿名性和跨境流通特性,如何被犯罪者利用并给全球监管带来的巨大挑战?
当跨国犯罪发生时,不同司法体系之间如何更有效地协作,尤其是涉及虚拟资产这种新型财产形态时,如何确保受害者的财产权得到切实保障?
它呼吁我们,必须加速构建更高效、更务实的跨国司法协作机制,让“跨国追赃”不再是一句空话,这不仅仅是对12.8万个破碎家庭的交代,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未来安全感的必要守护。
完善加密资产监管,强化跨国司法协作,这才是守护老百姓钱袋子真正的、坚不可摧的“防盗门”。
---
来源:夏天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