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预制菜市场涨得飞快,大家都爱买,结果去年达到120亿,但是奇怪的是,传统茶楼反而少用预制了,回归手工现做,陶陶居、广州酒家都搞起了“全透明厨房”,让你看得见他们怎么炒虾饺。
你知道吗,现在广州早茶真是火得不行,尤其是预制菜和现制的“你追我赶”。
去年预制菜市场涨得飞快,大家都爱买,结果去年达到120亿,但是奇怪的是,传统茶楼反而少用预制了,回归手工现做,陶陶居、广州酒家都搞起了“全透明厨房”,让你看得见他们怎么炒虾饺。
监管那边也不闲着,出了新规,要在点心菜单上标明哪些是预制的,违规最高罚10万。
确实有几家连锁被查到没标清,就被曝出“黑历史”。
消费者调查显示,差不多七成喜欢花多点钱吃现做,但年轻人接受预制的比中年还高,难怪两边都在角力。
商家也在试新套路,比如“分开菜单”,现做和预制分着卖,一个贵一点,一个便宜点。
还有一些店铺搞“试吃体验区”,让顾客现场对比,挺有意思的。
预制菜企业拼命研发,最近有人说他们的虾饺微波后还能还原85%,汤汁也能60%以上保留,但真正的老饕觉得皮还是回生得不行,没那么完美。
技术上也在突破,比如用“溯源小程序”把点心的制作全过程都公布出来,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哪家出品,区块链追踪,已经有17家茶楼用上了。
而且,广州的“早茶侦探”群也起来啦,几万人的粉丝专门分享鉴别预制菜的小技巧。
那些手工虾饺的师傅工资涨得飞起,一个月能拿到1.8万,还举办“褶子王”大赛,捏出36个褶子,真不简单。
还有不少年轻人专门跑到“预制茶楼”打卡,把他们的测评视频刷爆网络,短视频播放量破了5000万。
这说明,消费者的心态也在变化,既喜欢便利,也尝试新鲜,形成了“传统和工业”的新格局。
说到底,广州的早茶市场现在像一锅乱炖,监管严格,商家创新,消费者分层。
虽然预制菜像是在“偷师”传统,但其实也是一种突破。
传统的“镬气”标准,促使预制菜不断改良,未来可能会出现“混合模式”——一部分现制,一部分预制,变得温柔而又高效。
广州的老字号们啊,还是那锅最香的“粥底饭”在等着我们去品味。
来源:多彩钢笔klc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