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一个在上海住了六十多年的退休老头,天天逛惯了豫园的亭台楼阁,吃惯了小笼包的甜津津味道,怎么也想不到,跑到西北贺兰山看光秃秃的石头,居然看入了迷还摸清了不少门道。
我一个在上海住了六十多年的退休老头,天天逛惯了豫园的亭台楼阁,吃惯了小笼包的甜津津味道,怎么也想不到,跑到西北贺兰山看光秃秃的石头,居然看入了迷还摸清了不少门道。
一开始我跟老伴儿商量去宁夏旅游,心里头是一百个不乐意,总觉得西北那边除了沙子就是石头,哪有我们上海的小桥流水舒坦,结果到了贺兰山岩画景区,才算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老派。
这地方跟上海的景致那真是天差地别,我们上海的公园绿树成荫,路面平平整整,走哪儿都有歇脚的亭子卖着冷饮。
可贺兰山这边,放眼望去全是灰褐色的山,风一吹还带着沙粒,脚底下的路坑坑洼洼全是碎石子,走几步就得扶着旁边的栏杆,可就是这份糙劲儿,偏偏让人挪不开眼。
走在贺兰山的峡谷里,脚底下全是碎石子,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身边的山壁光秃秃的连棵像样的树都少,跟我们上海外滩的平整石板路比起来差太远了。
可你仔细往山壁上瞅,就能发现密密麻麻的刻痕,有画着羊的,有画着人的,还有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哪个调皮孩子瞎刻的,听讲解员一说才知道,这些都是三四千年前甚至上万年前的人凿出来的。
比我们上海的城隍庙历史还要久远得多。这些岩画不是一个朝代也不是一个民族的活儿,是好多波人在山上刻了上万年,有狩猎的场景,有祭祀的画面,还有些人面像瞪着圆眼睛,看着挺诡异其实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太阳神岩画,刻在挺高的石壁上,头部有一层层的线条跟光芒似的,讲解员说那些线条数量还对应着节气,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
这时候我才明白,这贺兰山的石头不是普通石头,是刻着历史的“活化石”,比我们上海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还要直观,能直接看到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我跟老伴儿跟着讲解员走了八百多米的步道,越看越觉得有意思,那些简单的线条看着糙得很,其实每一笔都有讲究,有的是记录打猎收成,有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就跟古时候的人写日记似的。
路上还碰到了几只岩羊,在山壁上蹿来蹿去,胆子大得很,一点都不怕人,同行的游客都说这羊运动量足,肉质肯定鲜美,我倒觉得这些羊跟岩画里的图案对应上了,就像从老祖宗的画里跑出来的一样。
不过也有同行的年轻人逛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说除了石头上的刻痕没啥看头,全程走马观花连照片都懒得拍,这我就不认同了,逛这地方得有耐心,得听讲解才看得懂门道。
就跟我们上海人听评弹似的,不静下心来品,哪能知道里面的韵味。这趟旅行真是反向惊喜,本来没抱多大希望,结果越看越有味道,主打一个原汁原味不掺假,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人造景观,全是老祖宗实打实留下来的东西。
贺兰山岩画在世界上都挺有名气,听说光记录下来的就有两万多组,单体图形超过五万幅,比我们上海外滩的建筑数量还多,而且这里的人面像岩画是全世界最多的,好多外国人都专门跑来研究。
我还听说北魏的时候就有人记载过这地方,那时候叫画石山,说山石上自然有文,跟虎马的样子差不多,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这些岩画还能保存下来。
不过也有可惜的地方,有些岩画因为风吹日晒,刻痕已经变得很浅了,还有些据说以前有特别精美的图案,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景区里专门有人在做保护工作,给有些岩画搭了保护棚,还用灌浆的方式加固,这点做得比我们上海有些老建筑的保护还细致。
景区里还有个世界岩画馆,里面收藏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岩画精品,三楼的展览还讲岩画和文字的关系,我虽然文化不高,但也看明白了,原来我们现在用的汉字,说不定以前就是从这些刻痕演变来的。
我跟老伴儿是9月份去的,听当地人说这时候温度正好不冷不热,湿度也合适,看岩画能看得特别清楚,不像78月份又热又下雨,有些地方还不让进。
景区里有小火车可以坐,从博物馆到岩画遗址就几分钟路程,不用自己爬山受累,对我们退休老人特别友好,小火车旁边还有休息区,卖的水和零食价格也不算太贵,比我们上海有些景区的物价实在。
太阳神岩画是这里的镇山之宝,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有免费讲解,每次只能进三十个人,我们特意掐着点去的,听讲解员说那岩画头部的光芒线条有24根、12根、6根,可能跟二十四节气有关,老祖宗的心思真是太巧了。
景区里还新修了1.2公里的悬空栈道,连接着观景台和樱桃谷,走在上面能看到不一样的山景,就是有点高,我这老腿不敢往下看,只能扶着栏杆慢慢挪。
景区里还有个韩美林艺术馆,里面全是韩美林先生照着岩画灵感创作的作品,把古老的图案变成了现代的雕塑和绘画,看着还挺新鲜,好多年轻人在那里拍照打卡。
现在景区还开发了夜间观星项目,4月份到10月份都能预约,可惜我们年纪大了熬不了夜,没赶上体验。不过我听说有些游客对景区有抱怨,说有时候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还有人觉得门票有点贵,逛下来不值。
我倒觉得门票钱花得挺值,能看到这么多老祖宗的宝贝,还能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比在上海搓一场麻将有意义多了。这里的衍生品也挺有意思,包包围巾上都印着岩画图案,看着古朴又好看,我给孙女买了个印着太阳神图案的钥匙扣,她收到后特别喜欢。
我跟老伴儿在景区里逛了三个多小时,走得腿都酸了但心里头挺满足,这地方的历史文化跟我们上海完全不一样,我们上海是近代的繁华,这里是远古的厚重,一个是精致的小点心,一个是管饱的大馒头,各有各的味道。
现在贺兰山岩画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年能接待四十多万游客,门票收入都能达到两千万,还带动了周边的民宿和餐馆,附近的老乡也能跟着赚钱,这就是把老祖宗的宝贝用好的道理。
不过我觉得景区开发也不能太过度,得保持住这份原生态的样子,要是以后盖满了高楼大厦,那就失去原来的味道了,就跟我们上海有些老弄堂被拆了盖新房一样,怪可惜的。
我觉得这地方不适合赶时间的年轻人,退休的人慢慢逛挺好,能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感受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去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西北的太阳特别毒,我老伴儿没戴帽子,回来脸都晒红了。
还要穿舒服的运动鞋,景区里的路不好走,高跟鞋肯定不行。最好是跟着讲解员听讲解,不然自己看就是一堆石头上的刻痕,啥也看不懂,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
还有就是景区里吃的有点贵,最好自己带点干粮和水,能省不少钱。我跟老伴儿回来后,好多老邻居问我们宁夏好不好玩,我都跟他们说一定要去贺兰山岩画看看,别跟我以前一样有偏见,老祖宗的东西得亲眼看看才知道有多厉害。
我现在有时候坐在上海的公园里,还会想起贺兰山的那些岩画,想起那种开阔的感觉,退休了能去这么个不一样的地方走走,真是挺值的,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一次,好好看看那些新出土的岩画,再听听讲解员讲讲那些没听够的故事。
来源:大道至简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