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麻镇(也叫麻地沟、边上、君子镇)在清末民国时期有一大户人家叫〝德盛王”,其都甲户口是合河都七甲(都: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甲:类似于行政村)。依据府谷县政协文史研究相关人员考证,麻镇“德盛王”家族属于现在神木市马真村合河都七甲王氏一个分支,其先祖
浅谈“德盛王”家史点滴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麻镇(也叫麻地沟、边上、君子镇)在清末民国时期有一大户人家叫〝德盛王”,其都甲户口是合河都七甲(都: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甲:类似于行政村)。依据府谷县政协文史研究相关人员考证,麻镇“德盛王”家族属于现在神木市马真村合河都七甲王氏一个分支,其先祖们在明朝从山西晋中迁移到神木市马真村(当时马真村归府谷县管辖,1933年划归神木)。后先祖们又从马真村搬迁到府谷县海则庙乡狄家畔村定居生活。一直到清朝中叶(1750年前后)由始祖王義迁移到麻镇好牙沟一户张姓人家的土窑洞居住。
由于“德盛王”先祖们是从山西晋中迁移而来,而“德盛王”与山西灵石县静升村王家大院王氏可能同属山西太原王后人(因原麻镇完小是山西“王家大院”王氏族人出资修建的,取名叫“天合院”,后将该院卖给“德盛王”家,麻镇当时有甄、魏、孙、王四大家族,〝德盛王”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天合院”却偏偏卖给“德盛王”家,这里边可能有本族亲情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说,麻镇“德盛王“家族大概率归属山西太原王始祖王威之后代。而王威是秦朝大将王翦之孙王离的小儿子。王翦是东周周灵王之子废太子姬晋(王子晋、王子乔)第18世孙。东周废太子姬晋因治水与周灵王方略不同而遭贬为庶人。后废太子姬晋有一子叫宗敬,在朝当了“司徒”,由于是从王室中来,大家都叫他“王家”,久而久之后代便以王姓而称谓,并尊废太子姬晋为王子晋或王子乔,这便是王姓的由来,其根在周朝皇族姬姓的血脉之中。
始祖王義来到麻镇后,经过三四代人的不懈努力,从初起肩挑背扛走村串户做小本生意,到蒙汉互市边贸兴盛后才逐步开始置地、建房、开商铺、开设米、面、油、小食品加工作坊完成了原始积累,到了第四代“振”字辈已经是远近有名的大户人家。从现有信息资料推算,王義始祖来麻镇到汝字辈共计八代。第三代共有弟兄四人,大门是德盛昌,二门是准旗暖水(包括麻镇王天勋一脉),三门无后人,四门是南院王天伦一脉。王天伦祖父王映辰,父亲叫王绎。
据长辈说,清末民国时期〝德盛王”家族在麻镇黄甫川畔南北向桥头街两侧开设多家商铺和小食品加工及粮食油料加工作坊,加上住宅占了整个半条街。1820年“德盛王”向灵石县王家大院掌门购买了“天合院”(即后来捐献为麻镇完小、府谷县教育志里有记载),1820年前修建了“五世同堂院“、“天喜院”、南院(王天伦豪宅大院,大门有牌楼、石狮、东西向长方形四合院,有阁楼十分气派)。新院(内蒙包头八爹祖宅,现仅保存西厢房、正房、大门、东大厅很阔气宽敞已拆除。当时桥头街是关内商贾和走西口人群住宿的必经之地,整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人员川流不息真是生意兴隆,盛极一时。
我们“德盛王”名号的由来,是以〝德盛堂”商铺的商号而来,商号的命名是要报官府审核备案的。为了区别于其它王姓人家,凸显我们家族与众不同的名望,久而久之大家都把我们家族叫“德盛王”。麻镇解放前夕我们家族几乎全部搬迁到内蒙准旗境内(实际是逃避)。后来也许是为了书写方便或许是后人长期受压抑屈辱而求胜心切的表达,便通用“胜”字取代“盛“,这便有了现在“德胜王“之名称且被社会广泛认可。“德盛”是我们家族特有的商铺名号,是我们家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说明先祖们深刻理解并践行了“厚德载物”的哲理,体现了“尚德育人”、“以德求盛”的坚定意愿。其意义深远,不同凡响,是我们家旅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引以为傲的一个不朽的标志。
我们的先祖们在麻镇素以“积德行善、助人为乐”而闻名乡里。依据《府谷县民国县志》、《府谷县教育志》、和《走西口》的史料记载,先祖王天伦、王汝霖叔侄二人与甄树雄、卻凤翔、李春芳共同倡议成立了高等小学校,王天伦等家族成员腾出王家大院天合院(麻镇完小)供学校办学使用。民国九年,县佐罗寿唐、地方绅士王汝霖等在麻镇河神庙筹建女子学校一所,招生二十多人。族人还在麻地沟北口子外,每年搭建一座通往河曲的木桥,供车马人无偿通行,每年秋天架桥,次年春夏拆除。每年麻地沟二月二灯游会都是“德盛王”家出资由毛纺织院王家协办。先祖王天伦的曾祖父在光绪年间与王二憨头、王老久之父在准旗纳林、包头中滩、暖水、德胜王塔、德胜昌、德胜西、德胜成、敖靠塔、特拉沟门、麻磺塔、等地置地七千来亩,成为有名的二地主。(走西口里有记载)地多雇用长工也多,长工们为了生计而经常间隔一梱拿回家,有人说给先祖、一笑了之,并说“这个我知道、是好事,长工不偷,来年不收。〞先辈对长工竞如此宽厚忍让。
当年我们“德盛王〞家族五世同堂是常态,五世内不分户赁家。(官府赐名五世同堂院就是说明)儿女外出回家后要先看望父母请安问候,然后才能与妻子儿女团聚。有什么好吃好喝稀罕东西先长辈后晚辈,尊老敬老是我们“德盛王”家族的行为准则之一。家族中不管远近亲疏都叫上一辈“爹爹”,一直延续至今,这说明我们家族是十分重视已经确立的家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信念得以传承和发扬。
由于我们家族在清末民国时期地产丰厚、物产充盈,解放后自然划分为地主成份,所以必然要受到政府的管制、批斗、打压。麻镇解放前夕,我们家族几乎全躲避到准旗本族地产属地,比较集中居住地有暖水镇,敖靠塔村、特拉沟门村、德胜有梁村、德胜王塔村、德胜昌。解放后到八十年代期间,我们家族成员在劳动就业、参军升学、社交职场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天字辈和汝字辈这两代人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十分艰 难。当然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是一次历史阶段的大洗牌,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是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的大变革,他们只能去适应这种变革,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废除了“唯阶级成份论”,甩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汝字辈及后人才获得了新生,能以正常公民的身份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纵有出人投地的也是寥寥无几,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的曾祖王股患精神分裂症,难以守成家业,逐渐破产致贫、靠天伦爷爷接济才能过日子。解放后自然而然成为贫农,才得以留在麻镇居住。
我们的始祖墓地、先辈们选在麻地沟笔尖塔沟北坡一个背风向阳的风水宝地。此墓地背靠大山,远眺群峰,怀抱寨则山,脚踏黄甫川,采万物精华滋养先祖神灵安息,集大地灵气护佑子孙繁衍生息、对于咱老百姓来说~天人合一运用的适中。无奈,因“文革”破除封建迷信,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大量毁墓复耕,修堤造田,致使墓地石碑、石柱等标志性物件拆除毁损。现仅剩一个水糟子,一块青砖,墓地杂草丛生无坟头痕迹。王義始祖三代宗亲仍在此墓地安息。“振”字辈与“映”字辈已陆续由各门后人另择墓地安葬,大门振字辈、映字辈、应该还在始祖墓、一九六八年,我随祖父和大爹、父亲去此墓地祭过祖上过香。当时,给我的印象祖墓十分豪华气派,应有尽有。王義始祖墓碑在最上面,至今脑海中还有大大的王義二字。
我们家族后人解放后主要居住地在内蒙准旗的暖水镇、敖靠塔、特拉沟门、德胜有梁、德胜王塔、德胜昌以及巴盟杭后三道桥、乌海、包头、东胜、薛家湾,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榆林市、府谷县、麻镇等地。据推算“德盛王”家族约有上万人,各行各业都有。厅级领导就有两人,一个是鄂尔多斯市人大副主任王评,另一个是内蒙教育厅副厅长王惠忠,他俩都是厅级待遇。县处级、科级领导也有许多,经商办实体致富者也不在少数,可谓是人才济济,后继有人。特别是王汝霖爹爹之孙王君瑞是我们“德盛王”家族后起之秀,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进入神华公司就职,后又自己创办实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名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豁达大度,乐于助人,仗义疏财,传承了先祖们的优良品德。几年来,他执着于家族寻根溯源,奔波于府谷、麻镇、包头、呼市、沙圪堵等地走访考证,亲力亲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二0二三年七月成功主持操办了 “德盛王”家族大聚会,实现了家族几代人的宿愿,得到府谷、准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家谱的丢失是我们家族的一大损失,它阻断了探询祖辈的完整信息联络,给我们编修家谱造成很大困难。侄儿继成在世时提出并筹划编修家谱。无奈,继成英年早逝未能如愿完成编修家谱之重任,令人痛心。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君瑞完成家谱编修一事,以慰继成在天之灵,实现大家的共同心愿。目前,老二门有比较完整的家族世系图表,第四代振字辈以下都有名字列表,辈分分明。唯第二、三代没留下名字,第一代是来麻始祖王義。大门、四门后人积极行动起来,汝字辈之后排序应没问题,能排到天字辈以上更好。
历史是胜利者写成的,自然法则是优胜劣汰。我们“德盛王”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延续下来,除有强大而优良的基因作用外,还有先祖们长久积淀的功德福报在护佑,先祖们曾经历过多少兴衰荣辱无法考证,但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受生死抉择,艰难困苦的考验是勿容置疑的。他们的成功或许是一次特定历史阶段的偶然产物,但他们能在纷繁复杂,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中争得一席之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充分说明了先祖们有着非凡的处世本领,坚韧的竞争意识和优良的道德修养以及以德求盛的坚定信念。先祖们能够载入史册,名留青史,为世人所传颂、称赞最多的功绩就是郭明华老师所说的捐宅办学,为麻镇培养了无数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才,为府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是我们后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闪光点。当然,人无完人,先祖们也有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抽洋烟在家族中也不是少数,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从先祖们成功的辉煌业绩中我初步领悟到,我们“德盛王”先祖们具有以下家风精粹和优秀特质,可供我们后辈借鉴效法;
一 积德行善 以德求盛
积德而行善,可以聚人气,织人脉、通财路,完美体现人生价值。善行的积累,品德的升华可以养育、吸纳、包容万事万物。能洞悉人生真谛,荣辱不惊,抑恶扬善,明辩是非,合理取舍方可常胜不衰,留芳百世。
二、博学厉志 追求卓越
知识改变命运,可以启迪智慧,超越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无止境,力求精益求精,勇于挑战,善于创新,敢于攀登人生的颠峰。
三、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从滴点做起,从头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明明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着眼千里之外,展望万里之遥。
四、审时度势 巧谋善断
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百事预则立,谋定而后动。机遇与挑战同在,成功与风险并存,遇事当机立断,不可犹柔寡断。
五、团结友爱 公平诚信
团结就是力量,友爱收获信任。公平立足长远,诚信赢得未来。
作者:德盛王第九代王林林
二0二五年十月一日
来源:府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