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刚入行时也这么想,结果第一个月账号粉丝还没破百,后台连条互动评论都没有。
很多人觉得新媒体运营就是刷刷微博、写写公众号,躺着就能赚钱?
我刚入行时也这么想,结果第一个月账号粉丝还没破百,后台连条互动评论都没有。
作为在深圳摸爬滚打5年的运营老司机,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小白怎么实打实从“门外汉”变成能独当一面的运营高手。
零经验想进新媒体行业,最忌讳的就是光说不练。
我见过太多求职者,简历上写满“熟悉各大平台”“擅长内容创作”,一追问具体操作就露馅。
其实用人单位要的不是空口号,是能落地的能力。
当初我转行做运营时,也是一张白纸。
无奈之下,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职场领域,注册了个公众号。
本来想跟风写热点,但后来发现职场人更需要干货内容。
从定位“职场技能拆解”到每周两篇原创,从琢磨标题到回复每一条评论,完整走了一遍运营流程。
这个账号虽然没做成大V,但面试时我用STAR法则讲自己怎么调整选题、怎么通过优化标题提升阅读量,面试官当场就表示认可。
新手没必要一开始就追求全平台布局。
有的人又做抖音又做小红书,结果精力分散,哪个平台都没做好。
你擅长文字就先攻公众号,喜欢拍视频就从抖音入手,找准一个平台深耕才是明智之举。
而且不一定非要直奔“新媒体运营”岗位,内容编辑、渠道推广这些相关岗位都是不错的跳板。
我认识个朋友,先从小红书内容编辑做起,慢慢接触数据优化和活动策划,半年就转成了正式运营,这样的过渡更稳妥。
搞定了入门门槛,接下来就得打磨真本事。
很多人做运营只盯着内容创作,写了半年还是个“小编”,核心就是缺了底层思维。
新媒体运营本质是用内容连接用户和产品,光会写稿远远不够。
先说平台规则,这是运营的基础。
你不能在抖音发长篇大论,也不能在小红书放枯燥的行业报告。
我当初就踩过这坑,在小红书发了篇几千字的职场干货,结果阅读量才几十。
后来研究平台调性才发现,小红书用户就吃“图文+短句干货”那一套,调整形式后阅读量直接翻了倍。
每个平台的用户画像和偏好都不一样,抖音年轻人多喜欢娱乐化内容,公众号用户更看重深度和实用性,摸透这些才能让内容被更多人看到。
然后是核心技能,内容创作、渠道推广、数据优化、用户互动这四项缺一不可。
日常内容输出能维持粉丝粘性,但想快速增长还得靠策划。
我之前做职场账号时,借着毕业季策划了“应届生简历避坑”系列,单篇阅读量破万,还涨了不少粉。
数据优化也很重要,不要凭感觉做事,后台的阅读量、完播率、互动率都是调整方向的依据。
比如发现某篇文章标题点击率低,下次就换种表达方式,慢慢就能摸出规律。
最关键的还是营销思维闭环。
用户调查、内容制作、推广渠道、数据反馈、调整优化,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你才能从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管理者。
我现在做账号,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个闭环。
先通过评论区和问卷收集用户需求,再针对性做内容,发布后根据数据调整,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很多运营做不好,就是因为少了这个闭环思维,只顾着埋头写稿,却不知道用户真正想要什么。
新媒体这行,机遇和挑战并存。
它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也不是高不可攀。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这行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能让你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你既要会感性创作,又要懂理性分析;既要对市场敏感,又要够心思缜密。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从小白到高手的路径,没必要再纠结迷茫。
选一个你喜欢的领域,注册一个账号,把这些认知、技能和思维用到实战中。
在行动中学习,在反馈中调整,慢慢就能从内容的消费者,变成能掌控全局的运营者。
新媒体行业从来都不缺机会,缺的是愿意踏实付出、持续学习的人。
你的声音值得被更多人听见,现在就动手,迈出第一步,说不定下一个运营高手就是你。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