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关心的一个是投资问题,一个是进出口外贸的情况。从前10个月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小幅增长,投资的实物工作量仍是增加的。从出口看,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实力的提高,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就2025年10月份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2025年11月14日)
1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5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情况看,您如何评价10月份经济运行情况?有哪些亮点和积极变化?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10月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积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供给继续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持续提高,全年粮食丰收在望,秋冬播进展总体顺利。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保持总体稳定。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增势平稳。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的影响。从两年平均和累计增速来看,服务业增长保持基本平稳。国庆和中秋假期叠加带动相关服务业增长加快,10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2.6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销售持续扩大。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显效,假日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商品和服务零售持续增长。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的销售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的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2%、13.5%。假日居民出行增加,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扩大。1-10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 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全部城镇调查失业率水平。在外部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挑战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改善,对于保民生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物价出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3%。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涨幅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连续收窄。10月份,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效果显现。10月份,锂离子电池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行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0.6%。
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出口情况看,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3%和8.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数实融合稳步推进。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1-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绿色转型成效显现。10月份,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3%、30.4%。
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精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2
南华早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1-10月下降1.7%。请问统计局如何解读以及判断投资的下一步走势?第二个问题,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1.1%,进口增长1%,未达到市场预期。请问能不能分析一下主要原因是什么?另外,对于未来几个月我国的进出口趋势,统计局有何观察和判断?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的一个是投资问题,一个是进出口外贸的情况。从前 10个月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小幅增长,投资的实物工作量仍是增加的。对于当前的投资变化,我谈几点看法。
第一,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影响投资增长。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 1—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4.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项目投资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下拉全部投资3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客观上影响投资增长。
第二,尽管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结构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新兴制造业发展壮大,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 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部分高端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带动部分高技术行业投资较快增长。1—10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7%。绿色转型相关投资增势较好。能源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相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太阳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同比增长10.4%,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空间依然巨大。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下阶段,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继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投资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投资在扩内需、优供给、惠民生方面的关键作用。
关于您提到的外贸情况。总的来看,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和活力。前10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其中货物出口额增长6.2%。这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推动外贸多元化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0月份情况看,货物进出口有以下特点:
一是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10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上月回落,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因素影响。去年9月份受台风影响,部分进出口推迟到10月份,导致去年10月份基数较高。如果将9月份和10月份合并来看,今年进出口保持总体稳定。尤其是10月份在去年基数较高的条件下,货物进口额增长1.4%,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有利于扩大全球贸易需求。
二是外贸多元化稳步拓展。尽管受高关税影响,我国对美的进出口出现下降,但我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对东盟、欧盟等合作伙伴进出口增速较快,有力支撑了外贸持续增长。 1-10月份,我国与东盟、欧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9.1%和4.9%,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5.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外贸企业活力不断释放。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各方面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外贸企业积极作为,主动巩固开拓市场,为外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前 10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7.2%,明显快于全部货物进出口增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2.9%,继续保持增长。
四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前 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7%,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0.7%。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出口额分别增长24.7%、1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向好,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快于全部出口额增速。
总的来看,尽管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挑战和风险上升,部分外贸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会改变,支撑外贸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外贸发展韧性将继续显现。下阶段,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促进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稳住外贸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外贸稳健发展。谢谢。
3
总台央视记者: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请问,今年以来在新动能成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哪些成效?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结构调整和新动能成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特征。这些年我们牢牢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深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传统产业增势减缓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需求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势头明显,有力支撑了经济稳定运行。从今年情况看,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动能继续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场需求焕新提升,新需求不断扩大。从消费看,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数字、绿色、智能产品消费快速壮大,服务消费稳步扩大。 1—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2%,比1-9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高能效等级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产品需求不断扩大,文体休闲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从投资看,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有效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较快增长,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不断扩大,投资质效不断提升。1—10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7%。从出口看,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实力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对外贸的支撑作用明显。1—10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0.7%。
二是产业升级态势明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提升。制造业向中高端稳步迈进,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生产支撑作用明显。 1—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6.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7%。随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6.3%,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行业成长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2.3%。还要看到,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发展潜力巨大,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前景广阔,未来有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将有力支撑新动能发展壮大。
总的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稳步推进中,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但从未来发展看,新质生产力培育成长,新动能持续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向好。下阶段,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谢谢。
4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略高于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如何解读CPI数据的这一近期趋势?这是否表明经济中的价格低位运行因素正在开始缓解?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价格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由降转涨。
从环比来看,10月份CPI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CPI环比涨幅扩大主要是由于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扩大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一是假日旅游出行需求旺盛,带动交通和住宿价格上涨。10月份,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环比上涨0.07个百分点。其中,宾馆住宿、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6%、4.5%和2.5%。二是假日用餐需求增加,带动食品价格上涨。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鲜菜、羊肉、鲜果、虾蟹类和牛肉价格环比涨幅在0.5%-4.3%之间。三是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10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3%,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上个月是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 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涨幅扩大。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主要是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改善,服务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带动影响。一是服务价格涨幅扩大。国庆、中秋假日叠加,居民旅游出行、文化体育消费增加,带动服务价格上涨。10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和宾馆价格上涨比较明显。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持续,高品质社会服务需求增加,也带动服务价格上涨。10月份,医疗服务和家政服务价格都保持小幅上涨态势。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实施,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其中,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4%-5%之间,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3%。三是食品和能源价格下拉影响降低。我国粮食等食品供应充足,加之国际能源价格下行的输入性影响,今年以来国内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下降,对CPI影响较大。10月份,食品和能源价格降幅双双收窄,对CPI下拉影响降低。10月份,食品、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9%和2.4%,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5和0.3个百分点。此外,国际金价上涨对国内的传导效应也影响了CPI回升。
总的来看,在促进价格合理回升的各项措施作用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但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改善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合理回升。谢谢。
5
九派新闻记者: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进入冲刺阶段,请问根据前10个月数据,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国内市场供强需弱,价格运行低迷的复杂局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国民经济顶住压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从下阶段情况来看,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空间逐步拓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宏观经济四大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1%和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出现积极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1-10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10月末外汇储备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
二是需求潜能继续释放。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各项措施作用下,市场销售稳步扩大,前 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快于上年全年。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网上消费持续活跃,为消费扩大注入新的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多元化市场拓展不断加力,我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9.1%、4.9%和5.9%,快于全部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下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力,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三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 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25.5%。绿色材料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生物基化学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18.9%和12.8%。
四是宏观政策持续显效。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需求扩大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相关部门推出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使用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出台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将有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还要看到,近期市场供求出现积极变化,企业效益逐步改善,积极因素继续累积,有利于经济向好发展。10月份PPI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连续回升。
总的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尤其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极大振奋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信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谢谢。
6
闪电新闻记者:请问10月份消费市场的恢复情况怎么样?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增长特点分别是什么?节假日消费对整体数据的拉动作用是否明显?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消费关系到经济发展,也关系着民生福祉。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和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消费,推动了消费潜力释放。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服务零售额增长5.3%。从10月情况看,在国庆、中秋长假和促消费政策等带动下,市场销售总体稳定,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新兴消费持续壮大。从商品消费看,在居民消费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因素的带动下,商品销售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部分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随着居民消费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商品质量、档次、品牌等因素更加注重,部分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10月份,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1%和7.4%,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
二是一些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文化、体育、娱乐商品消费需求扩大,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增长。 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1%、9.6%。
三是部分以旧换新商品销售持续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2%和13.5%,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从服务消费看,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加快转型,服务消费增长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在国庆、中秋假日效应因素带动下, 10月份服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1—10月份,服务零售额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从服务消费结构看,一是文旅服务增势较好。各地积极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体育赛事、演出市场活跃,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较快增长。1—10月份,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10%以上较快增长。二是信息服务快速增长。数字影音、网络娱乐等服务需求持续扩大,相关行业市场销售增势较好。1—10月份,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假日居民外出就餐增加,10月份餐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
从新兴消费看,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持续壮大,有力促进消费增长。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6.3%,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即时零售交易额和直播电商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10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消费空间广阔,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快速发展,也为消费扩大注入新动能。
总的看,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促消费政策不断显现,市场销售总体平稳。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消费内生动能仍需增强。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各项措施,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大力增加优质供给,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有效释放消费潜力,更好促发展惠民生。谢谢。
7
新华客户端记者:就业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问10月份我国就业情况如何?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吸纳就业、稳岗转岗的支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 10月份情况来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就业“稳”的格局没有改变,为惠民生、促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从月度变化看,受到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7月和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季节性上升。随着毕业生陆续找到工作,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10月份延续下降态势,进一步降至5.1%。
二是劳动力主体人群失业率下降。30-59岁劳动力主体就业人群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0月份,30-59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是3.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保持总体稳定。
三是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失业率下降。10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是4.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随着毕业季结束,青年群体就业有所改善,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
在外部不利影响加深、经济顶压前行的情况下,我国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是经济平稳增长、服务业吸纳就业增加、稳就业政策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下阶段,既要看到经济平稳运行、新质生产力培育、稳就业政策显效等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就业承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要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抓好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衔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谢谢。
8
澎湃新闻记者: 我比较关注工业生产的情况,请问如何评价10月工业生产表现,有哪些积极信号?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上升,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加大,我国工业生产顶压前行,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向新向好。从10月份数据看,工业生产基本平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稳健。
一是工业生产总体平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占70.7%。从产品看,623种主要产品中有50.2%的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从累计看,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与1-9月份相比保持总体平稳。
二是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6.1%,对工业生产支撑作用明显。从行业看,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8%和15.2%。从产品看,民用钢制船舶、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1.4%和16.9%。
三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稳健。数实融合深入推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发展向好。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和6.7%。机器人“走入”千行百业,AI赋能“新”生活,10月份,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8.4%;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7.9%和17.7%。
四是绿色化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产品生产增势不减,10月份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30.4%和19.3%。绿色转型带动明显,清洁能源、绿色材料相关产品较快增长。10月份风力发电机组、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6%和16.6%。
五是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比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9.4%、8.7%,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在宏观政策组合拳发力下,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承压。下阶段,要推动各项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扩内需、优结构、育新能,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动能焕新,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谢谢。
9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10月份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PPI同比降幅也进一步收窄。请问这一变化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对于下一阶段的PPI走势有哪些判断?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近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总体上是在下降的。随着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显效,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积极推进,发展新动能逐步壮大, 8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出现积极变化,同比降幅连续收窄。从10月份情况看,PPI继续改善。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
10月份PPI环比首次上涨,主要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季节性用能需求增加,以及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的输入性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10月份P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是以下因素:
一是提振消费各项措施显效。今年以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的同时,顺应消费升级需要,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促进文化体育消费、品质消费潜力释放,带动了价格上涨。 10月份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8.4%,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3.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2.1%。
二是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随着我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设施需求扩大,带动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 10月份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6.8%,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2.3%。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发展,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向好,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行业需求扩大,带动价格上涨。10月份微波通信设备价格同比上涨1.8%,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飞机制造价格分别上涨0.9%和0.5%。
三是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效果显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重点行业市场竞争秩序得到规范,也带动相关行业价格改善。 10月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业的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1.4个、1.3个和0.7个百分点。
总的看,PPI运行呈现积极变化,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循环。下阶段,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强化创新驱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促进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谢谢。
10
封面新闻记者: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举措,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发言人怎样看待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走势?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房地产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领域。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出台实施各项支持性政策,积极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统计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虽有所波动,但政策成效仍在继续显现。
第一,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1-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8%和9.6%,降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收窄9个和11.3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也有所改善。
第二,商品房去库存持续推进。随着控增量、优存量等房地产政策措施持续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房地产去库存稳步推进, 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5606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今年以来连续8个月减少。
第三,房企资金状况有所改善。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等积极因素带动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收窄, 1-10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收窄9.5个和7.3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谢谢。
11
红星新闻记者:前期部分地区收获期遭遇连阴雨天气,对秋粮生产有何影响?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如何?谢谢。
答:谢谢您的提问。当前秋粮生产已进入收官阶段,虽然部分地区受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但大部分农区秋粮生产形势良好,今年全国秋粮预计会实现丰收。
一是播种面积稳中略增。今年国家继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继续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保护和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秋粮播种面积在连续多年增长的基础上略有增加。
二是单产水平持续提升。今年秋粮生产期间,我国大部分农区光温水匹配良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各地持续推进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力促进单产水平提升。黄淮海地区在收获期遭遇连阴雨天气,由于产量已基本形成,对产量影响总体可控。
三是秋粮产量预计增加。今年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带动秋粮产量提高。分地区看,大部分地区秋粮生产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特别是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在种植结构调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等因素带动下,秋粮生产形势较好。
综合来看,今年我国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产量预计会增加,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谢谢。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