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日复一日地推翻与重建。摘要: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导演用真实的细节和未经雕琢的对白向观众直观地呈现了,那些被推翻的东西,是如何重建的。
看完《胡阿姨的花园》后,脑中首先浮现了这样一行字。
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导演用真实的细节和未经雕琢的对白向观众直观地呈现了,那些被推翻的东西,是如何重建的。
——
主角胡阿姨,重庆话叫胡嬢嬢。
她以拾荒为生,捡来的杂物堆满院子,几乎无处落脚。
但她同时在这开了个旅馆,三块一晚,像捡流浪猫狗一样,把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类」捡回家,给他们一处蔽身之所。
她每天背着竹筐去拾荒,卖的💰还要借给住客们,这个二十,那个十块,有一个借了她八百一直没还……她知道,对方也吃不起饭。
——
胡阿姨做这一切的原因,是想「赎罪」。
年轻时她是个出纳,因为帮单位下海的人担保而背上巨额负/债,一笔笔三角账击垮了她的生活,家庭离散,前路黯淡。
从那往后,胡阿姨觉得自己不配吃饭,就靠捡来吃的果腹,不为自己花一分钱。
可她做错了什么呢?帮人担保是出于信任和良善,如今拾荒、收留流浪者,也依然是出于本能的善良。
——
贫瘠生存几十年,胡阿姨靠双手重建生活。她捡来泡沫蘑菇、恐龙蛋、灯笼,还有被扔掉的绿植,用这些东西搭建起一座「花果山」。
胡阿姨说,她到哪里都伴随着花。一直陪伴她的,还有一把彩虹伞。
“我走到哪,彩虹伞就升在哪。”
但时代的车轮轰然碾来,流浪者的安全屋成了必须拆迁的危房……铲车推平了十八梯旧街巷,重建起新景区。
而胡阿姨的“花园”却以一种更坚韧的方式,在废墟上完成了重生。
——
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这是胡阿姨的生存哲学。
儿子少斌因眼疾对生活悲观,认为“活着没意义”,用谎言编造虚假的妻儿安抚母亲。而胡阿姨却说:“被遗弃的都能活。”
在与少斌同住的公租房走廊,她重新种下别人丢弃的花苗,让绿意再次复苏。
儿子在废墟前看见终结,母亲却在废墟中看见开端。
——
胡阿姨的精神支柱其实是劳动。
影片看到结尾才知道,胡阿姨全名胡光荣。
劳动最光荣,她说,劳动能创造一切。这是她身上携带的时代印记。
一双朴实的、劳动的手,从泥里挖出一朵花背在身上,摇摇晃晃坐上地铁,把生机带回家。
花园是不会消失的,胡阿姨在哪,花就开在哪。
如果有天,你在路上看到一个戴着圣诞帽,背着沉重行囊的老人,不要认错,她不是圣诞老人,她叫胡光荣,愿用一生余热,温暖无数冬天。
#胡阿姨的花园[话题]# #我的人生电影[话题]# #纪录片[话题]# #小红书电影假日[话题]# #红薯地新鲜事[话题]# @热点薯 @纪录电影《胡阿姨的花园》
来源: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