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冠军爆大冷!可怕不是输球,而是赛后赵心童这番话 心气没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09 21:38 1

摘要:从世锦赛封王到被00后9比6掀翻,赵心童只用半年把天才标签摔得粉碎。

从世锦赛封王到被00后9比6掀翻,赵心童只用半年把天才标签摔得粉碎。

镜头扫过球员通道,他低头刷手机,屏幕停在去年夺冠捧杯画面,手指悬在暂停键,像按不下去的昨天。

那场决赛他轰出六杆破百,对手毫无还手之力,球迷把掌声攒到最大,以为中国斯诺克终于等来下一个十年核心。

半年后,同样的掌声送给19岁吴宜泽,现场分贝更高,因为年轻人差点打出147,黑球晃袋而出,观众齐声叹息,随后爆发更热烈的喝彩,替未来买单。

记分牌停在6比9,赵心童把杆盒往肩上一甩,先冲观众点头,再向对手致意,礼貌到位,情绪缺席。

赛后采访区,他嗓子沙哑,只留一句:很普通的一场比赛,自己拼了就可以。

没有懊悔,没有不甘,像读完一份例行通告。

屏幕外,老球迷直接关机,他们知道,当球员开始用普通形容半决赛,比赛已经提前结束。

数据更直白。

世锦赛夺冠后,他参加七站排名赛,五次首轮出局,两次领先被逆转,上次进四强还是春天。

同期,同龄的颜丙涛稳在八强,奖金榜甩开他近十万英镑。

技术统计里,赵心童长台成功率从九成掉到七成,防守失误每场多出四次,对手越来越敢放他先上手,反正早晚会送机会。

进攻型打法被摸透,短板被放大,赛场变成裸泳池。

吴宜泽的教练透露,赛前布置只有一句:别怕,他比你更怕输。

年轻人照做,一杆比一杆狠,144分那局黑球不进,他咧嘴一笑,回来继续拼,像打游戏续命。

赵心童反而越打越薄,关键球力度轻一分,角度差半度,母球贴库就翻袋,翻袋不进就留大角度,恶性循环。

七局过后,他坐在椅子上拧毛巾,拧到手指发白,毛巾却一滴汗也没拧出。

有人把原因推给训练量。

世锦赛结束后,赵心童商业活动排满,广告拍摄、直播带货、粉丝见面会,日程比比赛还密。

队友看见他凌晨两点还在补杆法,但身体诚实,熬夜后第二天练球,母球走位总差十厘米。

职业选手的十厘米,就是胜负分水岭。

更麻烦的是心气,当赢球变成理所当然,输球就成了意外,意外多了,人就麻木。

麻木比低谷更可怕。

低谷还想爬,麻木直接躺平。

丁俊晖曾经连输十一局,被外媒写成已过气,他闷头练了三个月,回来连斩两个排名赛冠军。

奥沙利文告诉晚辈,顶尖球员每年至少拿一冠,不是为了奖金,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赢。

冠军是心脏起搏器,缺了它,节奏就乱。

赵心童现在最缺的不是新杆,不是新教练,是眼里那团火,火灭了,杆再贵也打不热。

球迷还在等。

有人翻出他十七岁打资格赛的视频,白球像听他的话,红球堆被拆得七零八落,对手摇头苦笑,解说直呼天才。

六年过去,天才被研究透,只剩套路,套路遇上限量版的勇气,套路就碎。

下一轮排名赛月底开打,签表已出,他首轮对上塞尔比,以现在状态,凶多吉少。

若再输,排名跌出前十六,大师赛席位告急,恶性循环继续滚。

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关掉社交媒体,删掉夺冠回放,把杆盒背回基地,每天练满六小时,先练防守,再练长台,最后练围球,练到肌肉记忆替心跳。

比赛日提前一小时到场,不看手机,只看台呢,把母球当敌人,把红球当解药,先救自己,再谈复兴。

球迷要求不高,只要他在输球后说一句我还想要,掌声就会回来。

最怕他再开口,还是那句很普通,真到那天,斯诺克江湖就彻底换了主角。

来源:篮坛风云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