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3日,“2025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会议由山东省大数据局主办、济南市大数据局承办,国家数据局等相关部委负责同志、院士专家、多省市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企业代表400余人参会。大会以“智绘全域·数创未来——共谱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黄河记者:高莹
11月13日,“2025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会议由山东省大数据局主办、济南市大数据局承办,国家数据局等相关部委负责同志、院士专家、多省市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企业代表400余人参会。大会以“智绘全域·数创未来——共谱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全域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交流。
主旨演讲: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出席并作主旨讲话。他表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努力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以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重点,以城市数字底座建设为支撑,以适数化改革为保障,推进城市治理、民生、经济等全领域数字化转型。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山东先试先行,在全省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全领域推进“一码通城”,积极探索“无证明之省”便民服务,形成了一系列让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标志性成果。
针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刘烈宏提出六大实施路径,一是聚焦实战实效,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二是突出可感可及,着力创造美好数字生活。三是深化产城融合,着力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四是加强数字更新,着力推进传统设施与社区数智升级。五是强化共建共享,着力打造集约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六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适数化改革。
本次大会设置主题大会、现场观摩、专题研讨会、供需对接会及成果展等五大板块,系统展示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为全国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对凝聚共识、促进政企协同、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主题大会:共话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安全底座
大会上,多位权威专家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安全基础发表重要观点,可信计算、物联感知等成为高频关键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题为《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智慧城市安全新生态》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网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必须构建以自主可信计算为核心的主动免疫防护体系;可信计算3.0技术已在国家电网电力调度系统等领域全面应用,可有效抵御各类网络攻击。
会上,物联感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被多位专家重点提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当前城市数字底座中物联感知体系普遍缺位,亟须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补齐短板。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等专家也分别就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分享了洞察。大会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与筑牢安全底座提供了重要思路与方向。
成果发布:全景呈现转型场景与标准体系
大会发布多项重要成果。国家信息中心与华为联合发布《城市一张网——可信数据空间联接底座》研究报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2025年数字政府标准化发展指数报告》;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发布《山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此外,《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全景图》和“浪潮城市数字化转型智能体”同步亮相。
大会的专题研讨阶段围绕如何推动政策、技术与需求的深度融合展开研讨对接。供需对接会现场发布《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手册》,多家企业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同期举办的AI赋能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大赛颁奖仪式,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数字化创新的热情。
山东实践:构建“千城千面”智慧发展新格局
作为数字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山东省在高位推动、标准引领、试点示范等方面成效显著。全省16个设区市全部入选2025年中国数字百强市,92%的县(市、区)达到省新型智慧城市四星级以上标准,建成智慧社区4095个,打造标杆型智慧社区57个,累计打造7000余个数字化场景应用。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以“1+4+N”框架体系推动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发展,打造出“数字先锋城市”的亮丽名片。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高端交流平台,也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动能”。未来,山东将持续夯实数字基础底座,拓展更多智慧应用场景,构建安全、智能、宜居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
摄影:高莹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