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故土的双向奔赴——《云上》新书分享会在西充县图书馆举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1 01:44 1

摘要:离开西充三十余年,辗转成都五区的作家庞惊涛,用一本20万字的散文集《云上》,完成了对故乡的深情回望。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老屋榆钱、石匠号子、家族记忆,是他写给西充最滚烫的情书。如今,这位故乡的游子终于要带着满纸乡愁,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转,但西充的烟火,永远藏在记忆最深处。”

离开西充三十余年,辗转成都五区的作家庞惊涛,用一本20万字的散文集《云上》,完成了对故乡的深情回望。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老屋榆钱、石匠号子、家族记忆,是他写给西充最滚烫的情书。如今,这位故乡的游子终于要带着满纸乡愁,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11月8日下午,作家庞惊涛全新散文集《云上》西充分享会,与读者共赴一场关于乡愁和乡土记忆的约会。南充市政协副主席黎萍、南充市文联主席何永康、中共南充市委宣传部和中共西充县委宣传部、西充县政协等部门相关领导参加《云上》分享会。《云上》分享会由中共南充市西充县宣传部副部长范铭主持,会场座无虚席,读者反响非常好,现场签售火热。

庞惊涛笔下的西充,是每个游子的故乡模样

分享会现场,四川人民出版社向西充县图书馆赠送《云上》,作家庞惊涛向西充县车龙乡阅读室赠送《云上》。

一部《云上》,几乎半部写满了西充的光阴故事。

《老屋记》里,一椽一瓦都藏着眷恋。这座无人居住却永远鲜活的老屋,是所有西充人心中不变的精神原乡。《牛年六记》更藏着时代的密码:1973年出生时母牛接生的祥瑞,2021年村里最后一头耕牛被卖时的沉默,牛的命运里,藏着几代西充人的集体记忆。

还有石匠明大爷:“眯眯眼、轻轻嘴和柔柔手”在石头上丝滑游走的模样,南池书院里师友闲谈的余温,甚至《苕食记》里那口带着泥土气的香甜…… 庞惊涛用“时光切片”般的细腻笔触,把西充的烟火气刻进文字,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童年少年影子。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读《云上》?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而是西充人乃至60、70、80生人的“集体记忆存档”。

庞惊涛说,他“迫不及待”写下这些故事,是因为故乡的一切人、物、记忆流失得太快。那些老匠人、老物件、老习俗,正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渐渐远去。而《云上》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学的方式,为西充、为这个大时代留住这份珍贵的文化基因。

签售现场

“《云上》字字不提爱,却处处都是爱:《云上》也不强调乡愁,每一个故事都是乡愁。”对谈环节,南充市文联主席、散文家何永康表示,在他看来,全书最动人的人物是“父亲”这个角色,尽管因为放暖水瓶这件事和“作者”儿子产生了冲突,但在儿子失手打碎了暖水瓶后,第一时间投来的眼神,问的第一句话是儿子烫到没有。这些细节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经历的,我的父亲是这样,我现在作为父亲也是这样,父爱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承。“这些来自生活细节中的文学写作,让读者在《云上》中找到了普遍的共情。”这本书里藏着我们与故乡最深的情感联结。

更动人的是书中的精神力量。“唯有精神,才可以像云一样,除了自己,没有疆界”,庞惊涛笔下的“云”,既是西充天空的流云,更是每个游子心中无界的乡愁。无论走多远,这份源自故土的澄澈与丰盈,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归宿。

--THE END--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

让思想流动起来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9月,是以出版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良好出版社”。

改革开放初期,以出版“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成为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地方人民出版社。四十多年来,陆续推出领袖画传书系、邓小平书系、近现代史书系、天下四川书系、论世衡史书系等众多双效益图书。

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人民出版社有四百余种图书在全国和省级图书评奖中获奖,多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近十年来,承担并完成了一百余种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出版项目。

四川出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川人民出版社努力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治立社、学术立社、精品立社”,创品牌、抓项目,融合出版渐入佳境,“走出去”工作逐年升级,行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正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网络购买渠道

四川人民出版社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推荐申报出版机构,欢迎学者优秀成果选择我社推荐申报!

来源: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