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还记得三个月前,那个让全国人民屏住呼吸的发射时刻吗?当返回舱拖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缓缓降落,戈壁滩上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一刻,所有牵挂终于落地!北京时间10月31日上午8时26分,在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航天员聂
您还记得三个月前,那个让全国人民屏住呼吸的发射时刻吗?当返回舱拖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缓缓降落,戈壁滩上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一刻,所有牵挂终于落地!北京时间10月31日上午8时26分,在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戈壁滩的清晨寒意袭人,但着陆现场却热血沸腾。当搜救队员打开舱门,聂海胜第一个露出脸庞。他对着镜头露出标志性的笑容,虽然面容略显疲惫,但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感觉非常好,我们回家了!”这句朴实的话语,通过直播信号传遍大江南北,让无数守在屏幕前的观众湿了眼眶。
你可能要问:在太空出差三个月,航天员是怎么“打包回家”的?这次返回任务堪称完美教科书。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轨道,到精准降落在预定靶心,返回舱要经历分离、制动、再入、过黑障区、开伞、缓冲着陆等20多个关键步骤。最惊险的再入大气层阶段,返回舱表面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就像在火海中穿行。而我们的航天员,就在这个“火球”里淡定自若。
这趟太空之旅创下多个“首次”: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开展6个月长期驻留,首次进行多领域空间实验。在轨期间,乘组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从太空育种到新材料制备,从在轨维修到航天医学研究,这些成果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将聂海胜这次已是第三次飞天,57岁的他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长新纪录。着陆后他动情地说:“每次回家都有新感受,这次最特别的是看到了我们空间站完全体的模样。”而航天员刘伯明在出舱活动时那句“外面太美了”,成了本年度最火的太空金句。最年轻的汤洪波则成了新晋“太空厨师”,他研究的太空美食制作方法让同事们赞不绝口。
你知道吗?这次任务带回了大量珍贵实验数据。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科学家成功制备出新型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有望让手机芯片性能提升三倍。医学团队获得了首批航天员在轨免疫功能数据,这对未来长期太空驻留至关重要。更令人振奋的是,航天员在轨种植的水稻已经收获,这意味着人类离建设“太空农场”又近了一步。
随着神舟二十号任务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新阶段。接下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将陆续发射,明年我们还将见证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的历史性时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周建平透露:“预计在2024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完全建造,届时它将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向全球科学家敞开大门。” 当三位航天员踏上祖国大地,他们带回的不仅是科学实验成果,更是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坚定信念。从神舟五号杨利伟的孤勇出征,到今天空间站的常态化驻守,这条飞天路我们走了整整19年。此刻,仰望星空时我们格外自豪——在那片璀璨星海中,永远有中国人忙碌的身影!
本次任务期间:航天员在轨时长91天,绕地球飞行1458圈,总行程超过6200万公里,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往返80次。开展科学实验78项,获取实验数据12.6TB,这些数据需要普通家用电脑连续存储230年才能存满。
来源:腊梅花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