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台大医院门前,为掩护接头暴露的同志,吴石将军暗示战友挟持自己,然后押上汽车“逃跑”。追击的保密局特务,竟不顾误伤中将次长的风险,悍然开枪射击吴石的专车。
在台大医院门前,为掩护接头暴露的同志,吴石将军暗示战友挟持自己,然后押上汽车“逃跑”。追击的保密局特务,竟不顾误伤中将次长的风险,悍然开枪射击吴石的专车。
事后,带队特务谷正文驱车赶到,直接跑到吴石面前跪下,枪口朝地,高喊误会请求将军手下留情。这个场景清晰勾勒出吴石当时的巨大权势——全因他那被很多人低估的职务“国防部参谋次长”。
1946年国民党改组军事体系后,国防部长名义上是最高军政长官,如首任部长白崇禧一级上将,听起来官很大,但其实是个空架子,没有实际军权。
真正的权力核心在参谋本部。它直接归蒋介石管辖,是全军最高军令机关,作战指挥、情报研判、部队调动这些实权,都归这里说了算。参谋本部的头儿叫参谋总长,由陈诚、顾祝同等蒋介石的嫡系心腹担任,是军方第一实权人物。
吴石的“参谋次长”,正是参谋总长的核心副手。尽管名称里带“次”,但和“国防部次长”那种管行政杂务的闲职完全不同,参谋次长是直接参与军机大事的实权派。在当时的国民党军界,国防部长、参谋总长以及他们下属的几位次长,这寥寥数人构成了真正的军方权力核心。
参谋次长的门槛极高。军衔必须是陆军中将以上,吴石早在1942年就已晋升中将,资历深厚。更重要的是,得懂军事、有硬本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吴石能坐上这个位置,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分量。
参谋次长权力首先体现在能接触到国民党军队最核心的机密。当时国军所有重要的作战计划、部队部署图、武器装备清单,甚至像台湾的“雷场图”、“防空雷达网”这类绝密文件,都得经过参谋次长这一关。
吴石的办公室紧邻作战指挥厅,墙上挂满了绝密军事地图。某个集团军调整防区、长江要塞弹药调配这类大事,都必须经他签字画押才能执行。
其次,参谋次长拥有广泛的指挥监督权。国防部下属的业务单位,如各厅、局,包括保密局这样的特务机关,其实都在参谋本部的管辖范围内。也就是说,像毛人凤领导的保密局,在组织层级上需要向参谋本部汇报工作。
因此,尽管保密局特务有时狐假虎威,但在面对吴石这样的顶头上司时,也不得不保持表面的恭敬。参谋次长的实权甚至超过没有军事实权的“国防部次长”。
1949年9月,吴石经好友林蔚举荐,出任参谋次长,标志着他正式进入了这个最高决策圈。
吴石恰好利用这一关键岗位,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大量价值无可估量的情报。例如在淮海战役前,他帮助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获取了“徐州剿总”的兵力部署图。
他亲自写信给自己的学生、时任“徐州剿总”参谋长的李树正,要求其对吴仲禧多加关照,使得吴仲禧得以进入机要作战室查看核心部署。
吴石提供的情报不仅让我军看到了“兵摆在哪”,更是看透了敌人的整个作战思路和节奏。这一关键情报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毛主席都曾当面表示“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
吴石的身份暴露后,蒋介石极为震怒。他原本身处国民党军事机器的“心脏”位置,是守护核心机密的人,却被发现是最大的“漏洞”。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吴石通共,实乃国军之耻!
来源:热爱热点的小糖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