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龙是我国众多地方的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凡重大节日,舞龙与舞狮是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无论是远观还是近摩,都能使人的肾上腺激素飙升,使人真正理解什么叫蛟若游龙,什么叫飞龙在天,使你感受龙的威武、龙的图腾、龙的崇拜。作为龙的传人,恍若自己化为众人

谈
创
作
我的心里始终有一条龙在舞——《舞龙头的清祥》诞生记钟志良
舞龙是我国众多地方的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凡重大节日,舞龙与舞狮是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无论是远观还是近摩,都能使人的肾上腺激素飙升,使人真正理解什么叫蛟若游龙,什么叫飞龙在天,使你感受龙的威武、龙的图腾、龙的崇拜。作为龙的传人,恍若自己化为众人手里舞动的那条龙,左盘右旋,首尾相接,昂首腾飞,直冲云霄。那气势,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1969年4月的某天,当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消息传来,全国上下,到处是隆重庆祝的场面,人们仿佛掉进了欢乐的海洋。那年我六岁,还未启蒙,懵懂无知,只是听大人说,公社下令,要搞游行庆祝活动。大队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在我居住的那个围龙屋派出一个舞龙队,在游行时走在队伍的前列,边走边舞,这叫龙灯开道。老人们说,喜庆之事,没有舞龙舞狮助兴,怎么行呢?但是,在那个特殊时期,舞龙的道具和锣鼓之类的东西,早就作为四旧扫进了垃圾堆。没有舞龙的道具,龙怎么舞?围龙屋的掌事人连夜开会研究,有人建议用稻秆扎好,外面裹上塑料薄膜。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好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于是,大人们分工,谁去弄稻秆,谁去购买塑料薄膜,谁去上山砍竹竿,经过一天的奋战,一条草龙扎好了。在围龙屋门前的晒谷坪上,一群平时拿锄头镰刀的汉子,把一条草龙舞得左右腾跃,上下翻飞,宛如一条白龙在晒谷坪上空飞舞,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舞龙,那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年龄稍长,听老一辈人讲古,大意是这样∶我们围龙屋的舞龙队,在乡里小有名气,而且这名气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民国期间的某年春节,我屋舞龙队应邀去十多公里外的某村表演,目的地山高路远,道路狭窄,路遇一舞狮队,窄路相遇,一定得有一方紧贴山边,另一方小心翼翼才能过去。但哪一方都不肯相让,于是,在动口不能解决问题时,就只能动手了。我屋舞龙队在打斗过程中,舞龙头的老大用手柄(舞龙的竹竿)把对方的狮头戳穿,舞狮队败北,只好乖乖地让开一条路。这事,传得十里八乡都知道,舞狮队从此退出江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围龙屋里的人们(那时的围龙屋几乎没人居住了,每家都建了楼房搬离了老屋,围龙屋只剩下祠堂的功能)又开始捣鼓舞龙的事情了。那些年春节回家,都可以欣赏到舞龙的场面,但心里已没有第一次看舞龙的那种兴奋与激动了,也许司空见惯就觉得平淡了。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回忆往事,闲时经常会想起第一次看舞龙的情景,也时常忆起老一辈人嘴里流传的舞龙队“辉煌战史”,我决定以此题材写一篇小小说,于是就有了这篇《舞龙头的清祥》。
舞龙头的清祥钟志良
[作者简介:钟志良,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惠州市小小说学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作家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小说月刊》《广西文学》《山西文学》《羊城晚报》等报刊,著有小小说集《野生鱼》]
E
N
D
来源:活字纪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