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OGO 以亚洲书法为基底,书写 “RICEMAN” 时暗藏巧思:“R” 的起笔如农民插秧时弯曲的腰脊,“I” 的竖线化作田间直立的秧苗,“C” 的弧度模拟稻田灌溉的水波纹,“E” 的缺口恰似镰刀收割的痕迹,“M” 的三峰则对应 “播种、生长、丰收” 三个农时
RICEMAN 的品牌标识,没有走传统谷物品牌 “聚焦米粒” 的老路,而是将 “稻田劳作场景” 提炼为核心视觉符号,让 “致敬劳动者” 的理念从第一眼就深入人心。
LOGO 以亚洲书法为基底,书写 “RICEMAN” 时暗藏巧思:“R” 的起笔如农民插秧时弯曲的腰脊,“I” 的竖线化作田间直立的秧苗,“C” 的弧度模拟稻田灌溉的水波纹,“E” 的缺口恰似镰刀收割的痕迹,“M” 的三峰则对应 “播种、生长、丰收” 三个农时。
整套字体既有汉字的厚重感,又融入东南亚稻作文化的灵动,墨黑的笔画落在米白色背景上,像一幅极简的稻田劳作速写,无声诉说着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来之不易。
顶部采用亚洲农民传统的圆锥形帽纸箱盖,既呼应稻作文化,又暗藏实用巧思 —— 内侧印着清晰的米杯刻度(1 杯 = 120g,对应 2 人份粥 / 饭用量),解决 “煮米不知放多少” 的痛点,让传统农具造型真正服务于日常使用;
开口处用棉绳做了 “束口设计”,不用剪刀就能轻松打开,吃不完时系紧棉绳,还能防潮保鲜,适配小家庭 “多次取用” 的需求。
长粒米口感偏韧,适合做炒饭、寿司或宴席硬菜,包装以 “庄重质感” 为方向,高袋(2kg)的尺寸更符合多人聚餐的用量需求。
袋身正面印「收割」场景水墨图,镰刀收割稻穗的线条更粗重,搭配 “长粒米” 的书法大字,视觉上更具分量感;袋身侧面做了 “透明视窗”,用米白色 PE 材质模拟稻田水面,透过视窗能看到饱满的长粒米,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米的品质,减少 “看不到实物不敢买” 的顾虑。
同样采用高密度麻布材质,但在袋底加了可折叠的棉绳提手,展开后方便手提,收纳时又能隐藏,不破坏整体视觉的简洁;
圆锥形帽纸箱盖内侧除了米杯刻度,还印着 “长粒米适用食谱”(如 “寿司饭:米 1 杯 + 水 1.1 杯”“炒饭:米 1 杯 + 水 0.9 杯”),用简单的指引帮助消费者做出美味,让包装不止是 “装米的容器”,更是 “烹饪的小帮手”。
RICEMAN 选择高密度麻布作为袋身主材,不仅因为它透气防潮、可回收的环保属性,更因为麻布的纹理与稻农劳作时的粗布衣质感相似 —— 当消费者触摸袋子时,能通过触觉联想到田间场景,让 “致敬” 从视觉延伸到感官。
圆锥形帽纸箱盖则用可回收纸板制作,表面做了 “仿竹编纹理” 处理,既还原了亚洲传统农具的质感,又避免过度包装,与 “珍惜自然、尊重劳动” 的品牌理念完美契合。
“RICEMAN” 这个名字,直接将 “大米(RICE)” 与 “人(MAN)” 绑定,没有复杂的寓意解读,却直白地传递出 “大米因劳动者而珍贵” 的核心 —— 它不像 “XX 香米” 那样聚焦产品属性,而是让 “稻农” 成为品牌的身份标签,让消费者每次看到 “RICEMAN”,都能想起那些在稻田里默默劳作的无名者,让他们的付出被看见、被记住。
RICEMAN 的设计,最打动人的不是多么华丽的视觉,而是它始终把 “人” 放在核心 —— 从品牌标识里的劳作场景,到包装上的贴心细节,再到材质与命名的选择,每一处都在诉说:“这袋米的背后,有无数人的汗水。”
当我们在超市拿起 RICEMAN 的米袋,看到的不只是一袋大米,更是一幅浓缩的稻田劳作图景,一段关于 “珍惜” 与 “尊重” 的故事。它提醒着我们:那些习以为常的食物,从来都不普通;那些默默劳作的人们,值得被永远铭记。这,就是 RICEMAN 设计的真正价值 —— 让每一粒米,都成为连接城市与田野、消费者与劳动者的情感纽带。
来源:朴琢连锁设计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