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号的沉没:被遗忘的二战悲剧》|万有引力新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12:47 1

摘要:这一次,战俘们是幸运的。前一天晚上,大约10点35分,他们听到约0.2米的白棕绳——“丰国丸”号用来拖船的绳子——被折断了。战俘们不知道的是,日军在1点35分左右发现并重新装上了一根类似的绳子。拖船继续行进。6时10分,第二根绳子断裂。50分钟后,日本船员迅速

万有引力新书上市啦!《里斯本丸号的沉没:被遗忘的二战悲剧》这是“友军误击”的沉痛伤痕是战俘营中未曾弯折的脊梁是东海波涛里跨越国界的守望掀开二战史上“沉没”的血色记忆还原生死绝境中奋力求生的人性之光这一次,战俘们是幸运的。前一天晚上,大约10点35分,他们听到约0.2米的白棕绳——“丰国丸”号用来拖船的绳子——被折断了。战俘们不知道的是,日军在1点35分左右发现并重新装上了一根类似的绳子。拖船继续行进。6时10分,第二根绳子断裂。50分钟后,日本船员迅速用一根来自“丰国丸”号的约9厘米的钢缆替换了第二根绳子。这根钢缆一直支撑到“里斯本丸”号停下。此时,“丰国丸”号已经将“里斯本丸”号拖到了豪厄尔发现的岛屿的游泳距离之内。如果没有这根钢缆的拖拽,船上很少有人能活下来。这里靠近长江入海口,数万年以来,来自中国腹地的泥沙在这里缓慢沉积,就在船体以下几米的地方。豪厄尔说:“斯图尔特中校随后让我到甲板上看看船的状况。幸运的是,我有先见之明,我请求会说一些日语的波特中尉陪我一起去,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还有6名‘自杀式’卫兵留在船上,以防任何人逃跑——无论是否会发生。我们俩从刚被撕开的孔洞里挤出来,后面还跟着其他几个人,他们无法抵抗清新空气和阳光的滋润,切断了绳索,扩大了出口,在货舱里延伸出来的铁梯口,也就是舰桥的正下方,开辟了第二个进气口和逃生通道。此时,海水已经冲过了左舷舷墙,“里斯本丸”号的持续晃动造成下面的船舱一片混乱。我转向船身中部,打开了从外面拧上的重型铁门,让一些幸存的“炮兵”从三号舱的上部出来。有些人被卡在舷窗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凹形甲板上的海水越来越近,他们脸上露出的极度恐怖的神情,仍然时不时地困扰着我。”当豪厄尔拧开舱壁门放出炮兵时,他和波特遭到了枪击。和田少尉在上层甲板的通道上俯视着他们,命令船上剩下的几名日军卫兵射杀逃跑的战俘。豪厄尔继续说道:“来复枪发出的‘噼啪’声,子弹击中我身边舱门的‘砰砰’声很快让我意识到,船上并不是只有我们这些战俘。我迅速滑到了凹形甲板上、覆有蒸汽管道的钢板下。波特中尉受了伤,另外两人倒下,还有几发子弹穿过新开的开口射入船舱。舰桥上出现了4名卫兵的面孔,他们正低头看着自己的步枪瞄准镜。他们向包括我在内的各个目标又胡乱射击了几枪,于是我问受伤的波特,如果可以的话,请他通知卫兵,只要他们停止射击,我们就返回货舱。卫兵们停止了射击,我怀着极端的惊恐从蒸汽管道旁的卧倒处出来,站起身,把波特带回我们原来的出口。没有人再向我们开枪;即使有一个目标就坐在距离步枪枪口不到14米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一些炮兵没有回到他们的船舱,而是悄悄地爬到通往舰桥的楼梯上。”三号舱的英国皇家炮兵的处境最糟糕,因为舰尾先下沉。他们急于逃生,没法像其他船舱里的人那样采取相对从容的逃生策略。三号舱没有“平静地撤离”。战俘们一打开门,那些能跳上甲板的人就跳了上来。杰克·埃蒂安布勒在三号舱等待外面有人能打开舱门或舱壁门,放他们出去:“就在我们的舱门被打开时,日军对外面的人开枪。我们设法又松开了几个舱门,然后开始向外爬,日军仍在巡逻艇上射击,我设法爬了出来,躺在甲板上等待射击间歇,再滑入水中。逃生梯倒塌后,没有人能逃出来。我听到一名爱尔兰炮兵喊道:‘我们出不去了,那就唱首歌送给他们吧!’他们唱起了《蒂帕雷里在远方》。我滑入水中,知道炮兵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空气,他们已经随船漂浮了24小时,没有人必须得死……炮兵蔡尔兹和我一前一后爬了出来。我们躺在甲板上,旁边是一名中尉的遗体——他在解开舱口封条时中枪。枪声稍息,我们俩一块滑入水中。”当豪厄尔帮助重伤的波特返回二号舱时,斯图尔特询问了他对“里斯本丸”号后续进展的看法。豪厄尔说,他觉得它随时会沉没。斯图尔特别无选择;他下令“弃船”。*本文摘自《里斯本丸号的沉没:被遗忘的二战悲剧》◎内容简介1942年10月,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载着近2000名英国战俘从中国香港起航,驶向日本军工厂。10月1日,美国“鲈鱼”号潜艇误击该船,日军船员竟封闭舱口撤离,任由海水灌入。黑暗中,战俘以莫尔斯电码传递死讯,船尾的炮兵高唱《蒂帕雷里在远方》,直至被海水吞没,最终800余人葬身东海,成为二战中最惨烈的“友军误击”悲剧。事发后,舟山渔民沈阿贵、郭阿德等人救起200余名战俘,但不久之后,幸存者再次被日军囚禁,事件真相也因日军的封锁长期被掩盖。直至1946年军事法庭审判“里斯本丸”号船长经田茂,真相才逐渐为人所知。本书以幸存者日记、家书及渔民证词,打捞起这段被战火掩埋的历史,让东海波涛中的人性挣扎与守望,穿透70余年的时光迷雾。◎作者、译者简介[英]托尼·班纳姆(TonyBanham)著独立撰稿人、长居中国香港,长期关注二战东亚战场相关问题。陈畅涌、顾叙嘉译◎名家推荐一位长住香港的历史学家渴望为二战的残酷历史赋予人性的一面。——《中国日报》这项细致深入的研究让人们了解了造成盟军战俘惨重伤亡的“地狱航船”。——《卫报》《里斯本丸号的沉没》是至今关于里斯本丸事件的研究中至为深入者,不但涵盖了各方的视角和史料,更细致地描述了经历事件的不同人物之心路历程,以及事件对他们人生的深远影响。此书既清楚交代了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误击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尽力凸显了时人在事件中的多样经历。——邝智文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据香港空间史研究计划,1941—1945”项目主持人原标题:《《里斯本丸号的沉没:被遗忘的二战悲剧》|万有引力新书》

来源:爱墨书法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