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码农财经”蹲守机房多年,第一次把“云计算”比作一口高压锅:过去十年,大家拼命往锅里添水添米(堆服务器、扩数据中心),锅盖却迟迟没拧紧,蒸汽四处漏;这两天,几口“新高压锅”横空出世——锅盖自带密封圈(CPO光电共封装)、锅底嵌了AI芯片(智算融合)、排气阀还能
“码农财经”蹲守机房多年,第一次把“云计算”比作一口高压锅:过去十年,大家拼命往锅里添水添米(堆服务器、扩数据中心),锅盖却迟迟没拧紧,蒸汽四处漏;这两天,几口“新高压锅”横空出世——锅盖自带密封圈(CPO光电共封装)、锅底嵌了AI芯片(智算融合)、排气阀还能根据菜谱自动调压(云原生Agent)。蒸汽不再乱窜,一股脑儿冲向应用层,香味飘得整条科技街都闻得到。A股小伙伴谁手里端着这口锅?且听我拆机细聊。
一、48小时技术热搜:从“光模块”到“云原生Agent”
1. CPO光电共封装:让光信号“坐电梯”
11月12日光迅科技在WeChat公众号透露,其800G CPO(Co-packaged Optics)硅光模块已小批量送样海外云巨头,插损值
2. 云原生Agent:给云装上“自动驾驶”
11月13日国盛计算机简报提到,Agent不再只是“聊天机器人”,而是“云原生智能代理”:它像一位24小时不眨眼的SRE(运维工程师),能自己写YAML、调HPA、重启Pod,甚至预测流量洪峰并提前扩容。阿里、腾讯内部已把这类Agent嵌进CI/CD流水线,故障平均修复时间(MTTR)从半小时压到90秒。
3. 华为CloudMatrix 384:万卡集群“搭积木”
虽然华为未上市,但产业链已被A股光模块公司“围猎”。CloudMatrix 384需要384×8=3072个800G光模块,且要求“零丢包、低抖动”。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三家已拿到测试席位,只要华为11月下旬发布会官宣量产,订单就会在12月集中释放。
二、技术→订单→业绩:三级火箭如何点燃?
一级火箭:技术验证→Design-win
CPO与Agent目前都处于“Design-win”阶段,也就是芯片/模块公司把样品塞进云厂商的测试柜。只要通过,未来三年生命周期内很难被替换,锁定营收。
二级火箭:云厂商CapEx回升
三大运营商2026年资本开支指引刚出炉,云计算相关预算同比增18%,其中“智算”占比首次突破40%。移动、电信把原本买x86服务器的钱,改买GPU+高带宽光模块+CPO交换机,单柜ASP(平均售价)从15万抬到45万。
三级火箭:A股公司收入确认
光模块公司收入确认周期36个月,云软件公司按订阅制逐月确认。若12月拿到订单,明年Q1就能在财报看到营收跳增;如果错过,就要等2026年H2。换句话说,现在正是“左侧布局”窗口。
三、A股“端锅”公司全景扫描
(一)光电共封装赛道——“卖铲子”的
1. 光迅科技:国内唯一拥有从芯片、器件到模块全链条的“国家队”,800G CPO硅光方案已进入阿里、华为测试池。
2. 中际旭创:全球400G/800G出货量第一,海外云大客户占比七成,回单速度最快。
3. 新易盛:市值弹性最大,800G收入占比每提升10%,净利润可增厚18%。
(二)云原生Agent——“卖自动驾驶系统”的
1. 用友网络:旗下YonSuite已集成Agent框架,面向中型客户推出“AI-SRE”订阅包,月费2万起,ARR模型极稳。
2. 东方国信:Cloudiip平台内置自研Agent,主攻工业场景,帮助钢厂、石化客户把故障率降40%。
3. 宝信软件:背靠宝钢,Agent先在自家钢厂跑通,再对外输出,商业模式“先内后外”,现金流扎实。
(三)混合云底座——“卖高压锅本体”的
1. 深信服:超融合+安全一体化,深信服云的“云原生安全Agent”能自动封禁暴力破解IP,金融客户复购率95%。
2. 网宿科技:CDN龙头转身“边缘云”,把Agent部署在边缘节点,做“近场运维”,延迟低于20ms。
3. 优刻得:中立云厂商,GPU裸金属按需秒级交付,适合大模型公司快速起量,缺点是仍在亏损,博弈反转。
(四)数据中心配套——“卖煤气灶”的
1. 光环新网:北京、上海核心机柜上架率92%,已拿到能耗指标,明年新增6000个8kW高功率机柜,专供GPU。
2. 数据港:阿里云深度绑定,共建张北超级基地,只要阿里CapEx回升,数据港收入率先弹升。
3. 奥飞数据:华南民营IDC黑马,自建+并购双线并行,800G CPO交换机已进机房测试,带宽租赁单价可提价15%。
四、风险与节奏:如何不被“蒸汽”烫伤?
1. 技术迭代过快:若1.6T CPO提前量产,800G可能“跳票”减值,需紧盯客户技术路线。
2. 价格战:光模块毛利率已从45%压缩到28%,若再降10%,业绩弹性将大打折扣。
3. 美国出口管制:GPU若进一步被限,云厂商需求萎缩,反向传导至光模块、IDC。
4. 收入确认节奏:云软件公司订阅制虽稳,但短期爆发力不足,需耐得住寂寞。
五、码农实操笔记:一张“锅铲”时间表
11月下旬:华为CloudMatrix发布会→光迅科技、中际旭创短期催化剂。
12月上旬:运营商集采开标→光环新网、数据港、奥飞数据订单落地。
明年3月:用友、东方国信、宝信软件发年报,若AI-SRE订阅数环比+30%,将正式确立“第二成长曲线”。
明年6月: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1.6T CPO若亮相,800G板块或迎“毕业照”,提前减仓。
结语
云计算十年,上半场是“堆规模”,下半场是“拼效率”。CPO让光跑得更远,Agent让人歇得更稳,万卡集群让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开即用。A股里有人卖锅、有人卖铲、有人卖煤气,热闹程度堪比早市。投资最怕“闻香没来早,接盘成韭菜”,牢记技术→订单→业绩的三级火箭,盯紧财报里的“环比增速”与“合同负债”,才能在下一波蒸汽升腾时,端稳属于自己的那碗“云原生热汤”。
来源:程序员讲故事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