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这一形势,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主动靠前,建强联动调解机制,破解交通事故纠纷处理难题,既保障了道路畅通有序,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及道路里程均迅速增长,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持续增强,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也随之频发。
面对这一形势,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主动靠前,建强联动调解机制,破解交通事故纠纷处理难题,既保障了道路畅通有序,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级联调
【案情经过】2021年4月15日,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发生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危湖村村民曹某开车撞伤了马家直河村村民谢某两岁半的女儿,导致其腿部严重受伤。事故责任认定后,法院依法判决曹某需向谢某支付赔偿款。然而,判决生效后,曹某未按照判决要求履行赔偿义务,导致受害方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兑现,双方矛盾逐渐激化。谢某多次找曹某沟通无果后,于2024年10月向黄潭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希望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赔偿纠纷。
【主要做法】接到谢某求助后,黄潭镇综治中心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解专班,启动“镇、村+政法单位”三级联调机制,分步骤化解当事双方矛盾。
综治中心一边通知两村书记分别与谢某和曹某进行沟通,了解事故的详细经过及矛盾焦点;一边主动联系法院、司法所等政法单位,召开协调会,明确各方职责:综治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法院和司法所负责提供法律方面的专业支撑。
基于前期掌握的情况,调解专班采取“先情后理、情理结合”的调解策略:调解专班找到曹某亲属,通过他们引导曹某换位思考,理解受害方的实际困境,通过多方努力,曹某提出了降低赔偿金的想法。在征求谢某的意见后,专班人员迅速组织矛盾双方就赔偿金额、方式、支付期限等进行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2024年11月5日,双方在综治中心签订了调解协议。
【工作心得】时任黄潭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梓根:这起纠纷的顺利化解得益于黄潭镇综治中心创新的“镇、村+政法单位”三级联调机制,这一机制打破了部门壁垒,整合了镇、村基层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与政法单位的法律专业优势,形成“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协同发力”的化解合力,为复杂纠纷的快速解决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融入普法教育,让当事人明确法律底线和自身权利义务,从源头上减少抵触情绪,推动纠纷从“强制履行”向“主动履行”转变,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事心双解
【案情经过】2024年1月,张某和妻子来到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纪家街道综治中心寻求帮助。2023年9月,张某与妻子驾驶两轮摩托车与邹某驾驶的四轮农用车相撞,致张某及妻子腿骨骨折。交警部门认定邹某负事故主要责任,张某负事故次要责任。张某及妻子住院花费12.5万元,要求邹某赔偿全部医疗费用,邹某因经济困难无法支付,且车辆无商业保险,双方就赔偿事宜产生争议,一直无法解决。
【主要做法】接到张某等人的求助后,纪家街道综治中心常驻调解员第一时间调查事故情况,走访知情村民,与交警部门沟通获取详细认定资料。以“背对背”方式和事故双方进行深入交谈后,了解到张某因受伤和家庭经济困境坚持索要全额赔偿,邹某经济困难且有30多万元外债,最多能拿出5万元进行赔偿。
了解双方情况后,调解员召集双方“面对面”调解,为双方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对自身法律责任有了清晰认识后,情绪逐渐平稳,调解员趁机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向双方说明对方存在的困难。当再次安排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双方均放下对立情绪,理性思考解决方案。最终,邹某愿意赔偿6万元,张某同意分3年偿还以缓解邹某压力。
【工作心得】纪家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李春明:我们调解矛盾纠纷一直遵循“事心双解”导向,以法为据,循法而行,将法、理、情贯通融合。遇到矛盾纠纷,我们一方面根据群众诉求确定矛盾化解方案,全面调查矛盾来龙去脉,找出问题关键,了解双方立场和困难,秉持公正公平原则,依法依规调处。另一方面注重多方协作,充分整合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等资源,同时与各职能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对群众诉求事项快速反应,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化解。
双轨融合
【案情经过】2024年10月,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胡某驾驶货车与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赵某相撞,造成赵某十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胡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胡某第一时间将赵某送医救治,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然而,双方就后续赔偿金额问题始终无法达成一致。2025年3月,赵某向肃北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肃北县法院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依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将案件分流至肃北县综治中心进行调解处理。
【主要做法】面对这起历时近半年的赔偿纠纷,肃北县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中枢调度”功能,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综治中心“吹哨”后,迅速组建由综治中心常驻调解员主导、交警部门固定证据、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理支持、法院法官进行业务指导的专业调解团队。
调解团队召开联席会议,系统梳理出包括伤残等级赔偿标准、后续治疗费用、误工时长认定等5项争议核心。调解员采取“背靠背沟通+联合听证”双轨模式,先后开展3轮情绪疏导与释法说理,并组织多方参与的联合听证,就争议事项逐一进行专业辩论和事实澄清。借助交警事故认定、律师法律释义和法官诉讼指引,团队对调解优势与诉讼风险作出客观对比,有效引导当事人回归理性协商。
在调解团队的专业引导和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胡某分期支付赵某赔偿款共计9万元。为确保协议效力,综治中心同步启动司法确认程序,由法院审查后出具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调解员后续进行定期回访,确认协议履行到位,实现纠纷实质性闭环化解。
【工作心得】肃北县综治中心主任于铁忠:我县深化“诉调对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通过“联席研判+专业介入+司法确认+回访落实”的闭环工作模式,不仅高效化解了赔偿争议,更增强了群众对非诉解纷渠道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切实做到了“化解一件、引导一片”。
声明: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来源:崂山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