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见到阔别30年的陈玉英: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你以后就是我家里人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01:33 1

摘要:陈玉英是毛泽东、杨开慧当年的保姆。陈玉英在毛泽东家里当保姆期间,并不知道共产主义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杨开慧的爱人毛泽东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袖。她就知道杨开慧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和蔼可亲。

文/毛峥嵘

陈玉英是毛泽东、杨开慧当年的保姆。陈玉英在毛泽东家里当保姆期间,并不知道共产主义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杨开慧的爱人毛泽东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袖。她就知道杨开慧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和蔼可亲。

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做一场朋友

1926年冬天,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4岁,二儿子毛岸青2岁,杨开慧身怀六甲,即将生第三个孩子。毛泽东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斗争中,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妻儿,就这样,陈玉英经人介绍来到了杨开慧身边。

陈玉英是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从小给人做童养媳,10岁外出帮工。来到杨开慧身边的那年,她快30岁了。夫家姓孙,人们叫她孙嫂。

◆陈玉英

毛泽东问了问孙嫂家里的情况,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留下吧。

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做一场朋友。

孙嫂在这之前已经给人做了十多年保姆,无论在哪一家的主人眼中,保姆就是保姆,那是下等人,还有谁拿保姆当人看呢?

孙嫂的心里感到温暖和感激。她在心里说,我遇上了好人。

她哪里知道,眼前的这对夫妻,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

后来,杨开慧对孙嫂说:你知道我和润之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你了吗?我们看中了你的一双大脚,看中了你的一头短发。

孙嫂说:家里穷,要下地,想裹脚也裹不了,头发也是这样,做事留长发不方便。杨开慧说:裹脚盘头发留辫子,那是封建社会束缚和压迫女性的东西,一定要破除。大脚,短发,这样的女人多精神。

那时候毛泽东经常下乡考察,还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杨开慧则帮着整理和抄写各种文件材料。

他们的家还是聚会场所,著名的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皆是常来常往的朋友。

他们开会的时候,孙嫂总是坐在门外的一张小竹椅上等着,隔一会儿便进屋去给他们添加开水。虽然听不懂他们讨论的事情,但是她相信,毛泽东、杨开慧和朋友们在一起,商量的一定是好事。

◆1926年毛泽东《农民问题》讲稿。

到了深夜,毛泽东会拿点铜板给她,让她出去买点包子之类的食品回来给朋友充饥。这时候杨开慧一定会说:孙嫂你也饿了,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份。

毛泽东去农讲所讲课,一般都穿着白衬衣,当时毛泽东只有一件白衬衣。那天,孙嫂不知道毛泽东要出去讲课,将白衬衣洗了。毛泽东出门时满屋子找不到那件衣服,孙嫂说:对不起,我将白衬衣洗了。杨开慧见孙嫂着急了,安慰她说:孙嫂,不要紧,你没有做错什么,我这就给他去借一件。毛泽东也安慰说:衣服不用借,我穿长衫照样讲课。

孙嫂在毛泽东、杨开慧家里,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的平等和人的尊严

孙嫂跟随毛泽东、杨开慧住在武昌的时候,毛泽东担心她出去办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她没文化,讲一口宁乡方言人家听不懂,就给她做了一块白布条。布条上面的文字是: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毛泽东对孙嫂说:发个符号给你,上街时把布条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错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问过路人,人家就会告诉你怎么走。

有一天,孙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急得要哭了。杨开慧说:孙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打烂了也好,这个水瓶已经用了好久,我正想买个新的来用。

孙嫂心里非常清楚,热水瓶打碎了,杨开慧很心疼,为了不让保姆着急,故意这么说话安慰她。

杨开慧把孙嫂真的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她拿钱给孙嫂买菜,孙嫂买回菜后,向她报账,算得清清楚楚。杨开慧说:孙嫂,不用一笔一笔算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陈玉英后,将这张亲笔签名的照片送给了她,照片上书“陈玉英同志”,落款为“毛泽东”。

一个没文化的乡下人,被毛泽东、杨开慧视为朋友,这样的平等关系让孙嫂深深感动。

孙嫂知道,自己遇上好人了。

杨开慧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

毛泽东、杨开慧只是按照他们的人生原则,就像他们对待所有普通劳动者一样,平等地对待家中的保姆,却换来了孙嫂对他们的绝对感情。

孙嫂以前给别人当保姆,别人拿她当牲口使唤,动辄打骂;而在毛泽东、杨开慧家里,她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的平等和人的尊严。

所以,这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保姆,后来会在那血雨腥风的关头,心甘情愿地陪着毛泽东、杨开慧一家赴汤蹈火,坚强不屈地承受生和死的考验。

孙嫂在杨开慧家里,感受到了他们夫妻的恩爱。毛泽东要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武装革命。一场劫难就要来临,杨开慧和家人就要承受那血与火的洗礼……

杨开慧出身名门,父亲杨昌济(杨怀中)曾在日本、英国、德国留学,是我国有名的伦理学教授,章士钊、杨度等人曾聘请其出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被他婉言谢绝。他一生耕耘在讲台,身体力行地培养出一批在革命年代中指点江山的杰出人才。

痛恨封建制度,向往社会改良,追求民主自由,崇尚众庶平等,正是这位学贯中西、品德高尚的教育家赐给女儿杨开慧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杨开慧是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当年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

杨开慧和毛泽东一同创办文化书社,一同上街闹学潮,一同宣传马克思主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趣,把两个年轻人的心连在一起。

孙嫂在杨开慧家里,感受到了他们夫妻的恩爱。毛泽东革命工作非常忙,经常在外奔忙,很晚才回到家。有点好吃的东西,杨开慧舍不得吃,一定要留给毛泽东吃,她说润之比我累。每次,杨开慧叫孙嫂把饭菜热在灶上。毛泽东一进门,杨开慧就把热饭热菜端到他面前。

1927年旧历三月初三,杨开慧在医院生下了第三个孩子毛岸龙,孙嫂守候在医院照料产妇和婴儿。4天后毛泽东才赶到医院来看望。毛泽东说:开慧,对不起,这么多天我都没来得及看你。杨开慧说:不要紧,你的事情更重要。孩子到了要下地的时候,你在身边我要生,你不在身边我也要生。孙嫂照顾得我挺好的,你放心。

◆1924年,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孙嫂把出生才4天的孩子抱给毛泽东看,毛泽东非常疼爱地望着孩子,还风趣地说:我不在这里,没哪个把我的毛伢子掉换了吧?

孙嫂清楚地记得,杨开慧生下岸龙的那一年,形势非常紧张,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国民党军警四处捕杀共产党人。有一天,毛泽东回到家,对杨开慧说:今天好危险,差点被人抓去了。我在汉口,碰到了他们来抓我。有两个人堵住了我,问我看见毛泽东没有。我指着旁边的小巷子说,看见了,他刚从这里过去,那两个人就朝着小巷子追去了。

形势紧迫,毛泽东把杨开慧和3个孩子送回长沙,要立即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武装革命。

那个繁星满天的秋夜,一家人坐在小坪里,毛泽东给孩子们讲故事,手舞足蹈,孙嫂看见杨开慧的眼睛里却噙着泪水。

孙嫂多么希望杨开慧劝毛先生一句:你不走不行吗?我和孩子们都离不开你……

但杨开慧什么也没说,她默默地回到房间里,将毛泽东的衣服一件件地叠好,放进一个旧提箱中。第二天清早,毛泽东走了,他要去点燃武装斗争的烈火,将反动势力和整个旧世界砸个粉碎。

反动派出动大批军队围剿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还将魔爪伸向了毛泽东的亲人。

一场劫难就要来临,杨开慧和岸英、岸青、岸龙3个孩子,还有保姆孙嫂,这一家人就要承受那血与火的洗礼……

毛泽东上井冈山,留下了杨开慧不尽的担忧与思念。孙嫂担负起革命与情感的信使。建国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孙嫂,毛泽东说你那时候在我家做事,不拿工资,真难得

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带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留长沙板仓坚持党的工作。她继续坚持斗争,深入到贫苦农民家中宣传革命道理,当地的农民亲切地称杨开慧为“霞姑”。

直到1930年,孙嫂在杨开慧家已经4年了。杨开慧忙着革命工作,将这个家和3个孩子全都交给孙嫂照料,孙嫂则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完全全扑在这个家中。

孙嫂在杨开慧家4年多,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为了做事方便,为了省下梳头发的时间,她干脆把头发也剃光了。

有位邻居对杨开慧说:霞姑,你家请了这样好的保姆,真难得。孙嫂对那位邻居说:莫这样讲,遇上这样的主人,是我的福气。

孙嫂在杨开慧家做保姆,原是有工资的,每月5元。看到此时杨开慧也很困难,孙嫂主动提出不拿工资,还把以前积蓄的工资全拿出来,贴补家里用掉了。

◆毛泽东写给陈玉英的信。

建国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孙嫂,毛泽东说:你那时候在我家做事,不拿工资,真难得。孙嫂问道:我没拿工资,那是后来的事,你怎么知道?毛泽东说:开慧写信告诉我的。

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经常写信回家。他的信被送到一个叫罗家铺的地方,罗家铺子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嫂每隔几天就到那里看有没有信。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也是由孙嫂送到罗家铺子。

每次收到毛泽东从井冈山寄出来的信,杨开慧总是非常高兴,捧着信件看了又看。有时候隔好长时间收不到来信,杨开慧便非常着急。

杨开慧曾多次要求去苏区工作,但身边拖着3个孩子,加之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重封锁,党组织无法批准她的要求。

杨开慧对井冈山的向往,对毛泽东的思恋,只能深埋在心头。她在日记中写道:“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接着喜欢得眼泪滚滚下来,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我总是要带着痛苦度日……”

“又是一夜没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着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杨开慧对毛泽东的思念浓情跃然纸上。

杨开慧和孙嫂被抓,审讯动刑时,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禁打。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0月,湖南的国民党政府悬赏捉拿杨开慧。他们扬言,抓不到毛泽东,那就先抓住他的老婆孩子,杨开慧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杨开慧的家被包围了起来。反动派先将杨开慧的母亲抓来逼着她敲门。

杨开慧打开门,问道:有什么事吗?站在她面前的所谓的铲共义勇队范队长说:没什么事,请你到长沙走一趟。

反动派用麻绳将杨开慧和孙嫂五花大绑,杨开慧说她是保姆,帮我家做事的,抓她干什么?那个范队长说:这个保姆不一般,必须走。

他们还要把年仅8岁的毛岸英也带走,杨开慧痛恨地骂道:要抓就抓我,为什么抓我的孩子?你们要抓我的孩子,我就不走。范队长说:你不走,拖也要将你们拖到长沙。

邻近的农民群众赶来了,看到反动派凶残地抓走他们敬重的霞姑,无不义愤填膺。

两个农民兄弟推来独轮土车说:霞姑,我们送你一程。

淡淡的晨雾中,乡亲们手推两辆独轮土车在乡村的小路上走着,车上放着竹篓,杨开慧抱着孩子坐在前一辆车的竹篓中,孙嫂坐在后一辆车上。

40多个手拿武器的敌人跟在两辆独轮土车前后。

◆关押杨开慧的监狱旧址。

杨开慧和孙嫂被关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当天便过堂接受审讯。

敌人问:毛泽东在哪里,你们的地下党在哪里?你在东乡一带煽动农民都干了些什么?

无论怎么问,杨开慧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皮鞭、竹鞭一齐向杨开慧身上疯狂地抽打。

杨开慧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敌人换了一种刑具,一根碗口般粗的木杠压在她腿部膝弯中,几个男人踩在木杠两头用力往下压。

杨开慧昏过去了,敌人朝她身上泼冷水。

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禁打。

反动派说:你禁打是吧,那就打你。

他们当着杨开慧的面开始折磨孙嫂。

皮鞭、竹鞭雨点般落下,抽打得孙嫂满身是血。打累了,一样踩杠子。

孙嫂受刑的时候,杨开慧在一旁喊:不要打她,她只是我家的保姆。我和毛泽东做的事与她没有关系。

◆陈玉英(右二)在杨开慧烈士墓前。

反动派对孙嫂说:对呀,你只不过是个保姆,何必跟着受罪。只要你说出哪些人经常到他家,他们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相貌,毛泽东写来的信是在什么地方取,你说了我们就放你。

孙嫂学着杨开慧的样子,无论问什么,她也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孙嫂看见杨开慧那么坚强,所以也挺直腰板学杨开慧的样。受这样的刑罚哪能不痛,孙嫂本来想哭,看见杨开慧不哭,所以她也强忍着把眼泪往肚里吞。

孙嫂回到监狱,再也忍不住伤口的剧痛,伤心地哭起来。杨开慧说:孙嫂,真的对不住,让你为我受这么大的苦,想哭你就哭吧。孙嫂擦去眼泪说:不要这样说,我为你受苦,那你在为谁受苦呢?

天天提审,天天受刑,杨开慧和孙嫂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屈服。

反动派对杨开慧说:只要你登报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马上可以放你回去。否则,你只有死路一条。杨开慧说:要杀就杀,我不会听你们的。

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后来,在拆除杨开慧在长沙板仓旧居时发现了她藏在夹墙中的诗文,发黄的纸页上是她那隽秀的字迹,字字句句倾诉着对毛泽东的挚诚情爱,倾诉着她对3个孩子的拳拳眷恋。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啊,真是舍不得他们……”

字字珠玑、情真意切,感动得无数后人泪如雨下。

1930年11月14日,荷枪实弹的军警将杨开慧的双手反绑着押出了牢房。

平常总是她和孙嫂一块被押去受审,这次只带她一个走,杨开慧和孙嫂都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了。

孙嫂大声地喊着: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带孩子!

这时候的杨开慧异常地平静,她对孙嫂说:孙嫂,我走了,请你把孩子带回去。等他长大了,你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孙嫂用身体堵住牢门,不让他们带走杨开慧。这个全身都是伤的弱女子怎么挡得住那些如狼似虎的军警?杨开慧被带走了。

8岁的毛岸英看见妈妈被带走,哭着扑上去。那些军警居然无耻地朝着孩子一阵拳打脚踢。

◆杨开慧故居。

19年后,已经长大成为革命战士的毛岸英在给外婆的信中写过:“我当时人还小,见母亲被押赴刑场时,就不顾一切狂奔过去,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可恨被几个守卫的狗强盗抓住。我不依,拼命挣扎,他们就打我,把我打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杨开慧被反动派枪杀在长沙识字岭,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了,孙嫂回到了老家宁乡。老家的人问起孙嫂,这4年里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孙嫂摇摇头,什么也不说。她不想说,一说心里就痛

杨开慧牺牲了,孙嫂和毛岸英继续被关押在监狱里。1个月后,经过党组织和亲友的多方营救,全身是伤的保姆孙嫂和毛岸英终于被释放出狱。

回到家,孙嫂和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抱头大哭。家还在,人已亡,物是人非,3个孩子失去母亲,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孩子们被送到上海,寄养在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后来由于叛徒出卖,大同幼稚园被解散,孩子们于是流落街头。捡破烂、做报童、推黄包车,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天下的屈辱。

◆毛岸英

告别了杨老太太和毛岸英,孙嫂回到了老家宁乡。

老家的人问起孙嫂,这4年里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孙嫂摇摇头,什么也不说。

她不想说,一说心里就痛,说了别人也不一定明白。

她的心里时时想着杨开慧在监狱中对她说过的话,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一天不会很久。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孙嫂在宁乡听说毛泽东的队伍打回来了,立即赶到长沙。她对解放军一位军官说,我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保姆,我要见毛主席,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向他报告。

1950年5月下旬,毛岸英来到长沙。陈玉英一见岸英,两人便抱头大哭起来。

◆毛岸英给陈玉英的信。

毛岸英怎能忘记陈玉英那一段母爱啊。他对陈玉英说:“我这次回湖南有三个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找到你,这是父亲反复交代的,同时要安排好你的生活。”陈玉英听了,非常感动。她说:“我没有什么困难,只有一个女儿,她父亲也死了,现在放在她乡下伯伯家,我放心不下。”毛岸英当即给陈玉英10万元钱(旧币),让她去乡下接女儿来长沙,待在岸英他外婆家。

毛泽东和孙嫂的两次见面,那是在1957年的6月。

长沙板仓一别,已经30年了。故人相见,毛泽东感慨万端,说起往事,愈发激起他对亡妻杨开慧的绵绵怀念。

毛泽东对孙嫂说:你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你以后就是我家里人了。

解放后,陈玉英一家住进了长沙城,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1981年陈玉英病逝。临终前,她对女儿孙燕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了……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来源:党史博采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