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隐婚三年她对他一无所知,因为失望,离婚冷静期知道了他的身世
1.隐婚三年她对他一无所知,因为失望,离婚冷静期知道了他的身世
隐婚三年才发现老公是富豪?
这届年轻人结婚像开盲盒。
沈姝英提离婚那天,靳远航还在掏耳朵以为听错了。
三年来她守着空房子,连亲戚问起老公都得编故事,最后在离婚冷静期发现对方是隐形富豪。
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狗血,但现实里这种婚姻模式越来越常见。
民政局的章没落下去,沈姝英把离婚申请揉成团塞包里,抬头问:“靳氏继承人?你在玩cosplay?”
靳远航没笑,他把手机递过去,屏保是一张银行余额截图,数字后面一串零晃得她眼花。
沈姝英把手机推回去:“钱是你的,和我没关系。”
她说完就走,高跟鞋踩得地砖哒哒响,像在倒计时。
三天后,她收到一条定位:靳家老宅。
沈姝英原本不想去,可户口本还在他车里,她得拿。
老宅在郊区,车子越开越偏,导航最后显示“前方私人道路”。
门卫看见她车牌,直接放行,连问都不问。
她进门那一刻懂了:靳远航没说谎。
院子大得离谱,中间立着一栋青砖洋房,像民国电视剧的取景地。
管家迎上来,递上一张房卡:“少爷说您落了点东西在三楼主卧。”
沈姝英觉得滑稽,自己的东西什么时候跑别人主卧去了?
她进去才发现,整个三楼打通做成衣帽间,三面墙全是包,包上挂着小卡片,写着购买日期,最早那张是四年前——他们领证前三个月。
靳远航站在最里面,手里拿着两本结婚证:“我藏的不是钱,是这些包。每到一个城市出差就给你带一只,想着将来告诉你,我娶你不是一时冲动,是早有预谋。”
沈姝英没动,她眼睛有点酸,但声音稳:“预谋三年,结果我连用一只的权力都没有。”
靳远航把结婚证翻开,指着合照:“那天你说讨厌拍照,我偷偷多洗了一份。”
照片里她笑得敷衍,他笑得像个傻子。
衣帽间灯光柔和,沈姝英忽然看清,最角落的玻璃柜里摆着一只落灰的帆布包,大学时代她常用的那只。
靳远航说:“我捡到的,没敢还,怕你认出我。”
沈姝英记起来,大一运动会她丢了包,里面有学生证和两百块现金。
她跑去广播站喊了半天,没人理。
那天她蹲在操场边哭,一个男生塞给她一瓶水,帽檐压得低,看不清脸。
原来是他。
她从兜里掏出那团揉皱的离婚申请,摊平,上面“双方自愿”四个字像在嘲笑。
靳远航抽出钢笔,在“男方签字”那一栏写下名字,又把纸递回去:“我尊重你的决定。”
沈姝英捏着纸边缘,指甲发白。老宅暖气足,她却打冷战。
下一秒,她把申请书对折再对折,直接扔进旁边桶:“先别签,我们谈笔交易。”
靳远航挑眉:“什么交易?”
沈姝英说:“三个月,你带我认识真实的你。三个月后,我再来决定离不离。”
靳远航眼里那点光又回来了,像断电的灯泡突然亮了。
从那天起,她搬回空了三年的婚房。
靳远航把行程同步给她,晨会几点,午餐和谁,晚上飞哪座城市,全写在共享日历。
沈姝英第一次知道,他出差连轴转不是借口,是真在忙。
她也把自己的生活摊开:几点起床,几点赶地铁,几点改方案,几点被领导骂。
两个人第一次像室友一样,在客厅撞见会打招呼:“吃了吗?”
第二周,靳远航让她陪他去工厂。
车间噪音大,她戴安全帽跟在后面,听见工人喊他“小靳总”,语气熟得不像第一次见。
她问工人:“你们认识他多久?”
工人笑:“三年,他每月来一次,跟我们一起吃食堂大锅菜。”
沈姝英愣住,记忆里靳远航出差回来总是西装笔挺,身上一点油烟味都没有。
那晚回家,她在包里摸出一张饭卡,背面贴着编号:0001。
靳远航说:“厂里的第一版饭卡,我做的,专门给你留的,想着哪天带你来吃。”
沈姝英把饭卡放在床头,盯着看了很久。
第三个月尾,靳远航带她去参加靳氏年会。
她穿一条旧裙子,站在一堆高定礼服里反倒显眼。
有人起哄:“这就是小靳总藏了三年的老婆?”
靳远航牵着她,掌心全是汗:“是,我太太。”
沈姝英听见自己心跳咚咚,比音响还响。
回家路上,她靠在副驾闭目养神,靳远航忽然开口:“明天我把股权委托书给你,如果有一天我先走,你可以直接接管。”
沈姝英睁眼:“你在立遗嘱?”
靳远航说:“我怕再瞒你一次,你就真的跑了。”
她没说话,只伸手把车载音乐调到最小声,电台里正好播《勇气》。
三个月期限最后一天,她又去了民政局。
靳远航西装革履,手里拿两份打印好的协议:一份离婚,一份股权赠与。
她把两份都抽过来,当着工作人员面撕得粉碎。
“靳远航,我认输了,”她说,“我怕穷,更怕一个人过冬天。以后你出差提前三天告诉我,我替你收行李。”
靳远航愣了两秒,直接把她抱起来转圈,工作人员在后面喊:“大厅禁止喧哗!”
当晚,沈姝英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合照,配文只有四个字:持证上岗。
底下一溜评论:终于不装了?
她回复最上面那条:不装了,老公帅,摊牌了。
来源:情感慧客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