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辣辣当年在靳东最受欢迎的时候,有一些博主把目标放在了他的身上。
文|辣辣当年在靳东最受欢迎的时候,有一些博主把目标放在了他的身上。
开始伪造他的形象,和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妈去谈恋爱,最后把这些大妈骗的血本无归。
江西61岁的黄阿姨,退休金一个月3800,三年里给手机里的“靳东”打了62万。
儿子拦她,她说你们不懂爱情。
直到警察把银行流水摆在她面前,她还在问:他为什么突然不理我了?
这不是段子,是2020年10月派出所笔录里原原本本的记录。
同一天,靳东本人在北京拍杂志封面,压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在管别人叫老婆。
三年后,同样的剧本换到温峥嵘身上。
2023年8月,《许我耀眼》刚播完大结局,抖音冒出两百多个“温峥嵘”同时开播。
点进去,全是AI换脸,眼角纹路一模一样,连左脸那颗小痣都不差。
直播间里刷一个“热气球”,AI人就嗲声说“谢谢哥哥”,再刷一个“嘉年华”,马上比心。
一周下来,榜一大姐砸进去18万,直到真温峥嵘在微博发视频:我从不直播,别上当。
央视财经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做了个合集,12月14日播出,收视率飙到同时段第一。
节目里,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一台普通游戏本,跑开源软件DeepFaceLab,用20张高清照片,3小时就能做出一段真假难辨的换脸视频。
成本不到30块,骗到的钱能买一辆特斯拉。
屏幕外的观众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爸妈手机里的“明星”,可能是隔壁出租屋里的抠脚大汉。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大妈会上当,其实数据不骗人。
公安部“净网2023”通报,AI换脸诈骗案里,30%的受害人是90后,最小的一个才17岁,给“明星女友”打赏花掉了学费。
年轻人觉得自己识货,可骗子把脸换成爱豆,再配上一句“只有你能看到我直播”,脑子一热,该转账还是转。
人性面前,年龄只是数字。
平台也不是没动手。
抖音过去30天下架32个温峥嵘相关账号,封禁1.2万条视频,可新号像割不完的韭菜。
前脚封完,后脚换个剧里角色名又冒出来。
技术跑在规则前面,等审核识别出来,钱已经进兜。
网友问:为什么不能像实名办手机卡一样,直播先刷脸备案?
答案很简单:明星的脸属于明星,平台没权力提前收集,一旦泄露,二次伤害更大。
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把靳东、温峥嵘两起案例写进年度警示录,文件里第一次出现“深度伪造双罚”:既罚操作者,也罚平台。
听上去解气,可执行起来像捉迷藏。
骗子把服务器架在境外,用虚拟身份证注册,打赏走数字人民币钱包,到账立刻分流,十分钟内转进十张银行卡。
警察追到第三级账户,钱已经在越南取现。
规则再严,也得先找到人。
有人提议:干脆禁止所有AI合成。
事情没那么简单。
AI换脸也用在正地方:失语者用明星声音开口说话,老电影修复让模糊画面变高清,医生用它模拟术后效果。
技术无罪,有罪的是拿它诈骗的手。
一刀切只会把技术逼进黑巷,更难监管。
真正该着急的,是普通人怎么给爸妈装防火墙。
央视节目最后30秒,主持人给了三步:第一,把父母手机里的支付类App设成“转账需人脸识别”;第二,帮他们开通银行短信提醒,超过500块立刻电话确认;第三,把12377.cn举报页面添加到桌面,一键就能提交证据。
很多人看完就滑走,其实第三条最管用:举报量一旦集中,平台下架速度比客服投诉快十倍。
还有人问:明星本人不能提前注册一堆“自己”占坑吗?
靳东工作室2020年就试过,一口气认证了200个带“靳东”的抖音号,结果被网友骂“抢注民号”,最后只能注销。
明星也是人,没三头六臂,不可能24小时盯着全网。
说到底,这事得靠家属、平台、警方三方接力,缺一环就漏风。
最扎心的是,骗子剧本年年升级。
2020年只说“我爱你”,2023年开始拉群演戏:群里30个人,29个是托,就等一个真粉丝。
第一天聊剧情,第二天聊投资,第三天“哥哥新剧缺资金”,一呼百应。
心理学上叫“群体认同”,一旦陷进去,外人拉都拉不出来。
想保钱包,先得让爸妈知道:真明星不会私下问粉丝要钱,这是铁律。
年底了,各大平台又在冲业绩,诈骗团伙也要“年终奖”。
把这篇文章转进家族群,不会显得你唠叨,只会让人松一口气:原来不是爸妈傻,是骗子太懂人心。
下一个“靳东”“温峥嵘”已经出现,名字还没上热搜,脸已经在直播间里动。
早点把防火墙装好,比事后哭天抢地强得多。
来源:村里的姑娘小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