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皮革加工领域,有一种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就是钛白粉,即二氧化钛(TiO₂)。无论是制造高白度的时尚皮革,还是需要强遮盖力的实用革制品,钛白粉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皮革加工领域,有一种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就是钛白粉,即二氧化钛(TiO₂)。无论是制造高白度的时尚皮革,还是需要强遮盖力的实用革制品,钛白粉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钛白粉在皮革加工中的角色与应用方式
钛白粉的应用贯穿皮革制造的多道工序,根据加工阶段的不同,其功能也各有侧重。
在复鞣与填充环节,钛白粉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填充与增厚:提升皮革的丰满度和紧实感,增强其物理强度。瑕疵修饰:有效遮盖皮面上的疤痕、色斑或血管痕等天然缺陷,提高皮革的利用率与商业价值。匀染辅助:作为惰性填料,为后续染色工序提供均匀的底色,改善染色效果。基础增白:为需要白色效果或浅色调的皮革打下底色基础。在此阶段,钛白粉多以浆料或粉体形式加入,并在复鞣后期或填充工序中通过充分搅拌确保均匀分散,防止沉淀。
在此阶段,钛白粉多以浆料或粉体形式加入,并在复鞣后期或填充工序中通过充分搅拌确保均匀分散,防止沉淀。
在涂饰阶段,钛白粉的核心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强力遮盖与着色:提供极高的遮盖力,彻底掩盖皮革底色,呈现纯净亮丽的白色表面,同时也是调配浅色系的基础。提升涂层性能:增强涂层的不透明性,防止底色反渗;适量添加还能改善涂层的耐磨性、耐刮性及耐老化性能。优化外观与手感:对涂层的光泽度和最终触感有积极影响,通常需与其他助剂协同使用。此阶段,钛白粉作为颜料膏或色浆的组成部分,预先分散在树脂体系中,应用于底涂、中涂或面涂。工艺关键在于确保其充分分散,避免出现白点或遮盖不均,同时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添加量,以平衡遮盖效果与涂层柔韧性。
此阶段,钛白粉作为颜料膏或色浆的组成部分,预先分散在树脂体系中,应用于底涂、中涂或面涂。工艺关键在于确保其充分分散,避免出现白点或遮盖不均,同时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添加量,以平衡遮盖效果与涂层柔韧性。
在顶层或效应层处理中,钛白粉用量较少,主要用于微调光泽、实现哑光效果或营造特殊的视觉质感。
二、钛白粉的类型与选择依据
皮革工业中使用的钛白粉主要根据晶体结构和表面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从晶体结构看,主要分为两类:
锐钛型:具有较高的白度(常带蓝相),遮盖力稍弱,耐候性较差,长时间光照易引发材料粉化或黄变。适用于对白度要求高但使用环境温和的室内革制品。金红石型:结构致密,遮盖力和耐候性俱佳,抗紫外线能力强,是户外革、汽车革及家具革等耐久性要求较高产品的首选,也是目前皮革行业的主流选择。表面处理技术进一步优化了钛白粉的性能:
无机包覆:通过在颗粒表面包裹氧化铝、二氧化硅等物质,提升其分散稳定性、耐候性及抗老化能力。有机改性:利用硅烷、多元醇等有机剂进行表面处理,显著改善其在树脂体系中的分散性与相容性,对涂层的光泽和流平性有积极作用。选择合适的处理类型需与所用涂饰体系(水性或溶剂型)相匹配。三、钛白粉的利与弊
其优势显著:
超凡遮盖力:凭借高折射率特性,能以较少用量实现卓越的遮盖效果。纯正白度与亮度:提供纯净亮白的视觉效果,是其他白色材料难以企及的。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溶剂,尤其金红石型在复杂化学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安全环保:本身无毒无味,符合常规消费品安全标准。耐候性佳:经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产品具备优异的抗紫外线及抗老化能力。功能多样:既可用于湿加工改善皮革内在品质,又适用于涂饰提升外观性能。增强物理性能:适量使用可提高皮革的紧实度、耐磨性和机械强度。皮革制品其局限性亦不容忽视:
成本较高:是皮革加工中较昂贵的颜料之一,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密度较大:在湿加工中易沉淀,需借助良好搅拌或预分散浆料来避免。过量使用负面影响:湿态阶段过量添加可能导致皮革板硬、扁薄;涂饰中过量则会降低涂层柔韧性,引起脆裂、掉浆等问题,影响手感。分散要求严苛: 实现最佳分散需要很大的机械力,分散不良会导致各种表面缺陷。环境压力:其生产过程(尤其是硫酸法)能耗较高,并伴生副产物,对环境有一定挑战,行业正积极推进绿色工艺转型。锐钛型耐候性不足:限制其在户外或高耐久性产品中的应用。可能增稠:在某些配方体系中,高添加量可能导致粘度上升。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选择钛白粉的类型与规格,需结合目标皮革的风格、加工工艺、性能要求(遮盖度、耐候性、手感等)以及所用化学体系的特性进行综合考量。
来源:中信钛富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