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们的快速崛起凸显了阿里巴巴、中爱智库、登月计划和 MiniMax 等中国开发商的竞争优势,这些公司通过提供所谓的“开放”语言模型,以远低于美国竞争对手的成本而获得了显著优势。
2025 年 07 月 26 日,一名参观者在中国上海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路透)
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正在硅谷迅速崛起,成为美国公司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科技领袖的赞誉。
它们的快速崛起凸显了阿里巴巴、中爱智库、登月计划和 MiniMax 等中国开发商的竞争优势,这些公司通过提供所谓的“开放”语言模型,以远低于美国竞争对手的成本而获得了显著优势。
这一趋势也使美国试图通过对先进芯片实施出口管制来阻碍中国科技行业的努力受到质疑,因为这些管制措施未能阻止中国开发者向硅谷科技巨头靠拢的能力。
爱彼迎(Airbnb)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在今年10月份透露,这家短租平台选择了阿里巴巴的Qwen而不是OpenAI的ChatGPT,并称赞中国模式“快速且便宜”,此言一出,立即成为头条新闻。
“Social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查马斯·帕利哈皮蒂亚在同月透露,该公司已将大部分工作迁移到Moonshot的“Kimi K2”模型,因为该模型比OpenAI和Anthropic的模型“性能更高”且“价格更低”。
社交媒体上的程序员最近也指出,有证据表明两款流行的美国编程助手Composer和Windsurf也是基于中国模型构建的。
这两款助手的开发商Cursor和Cognition AI尚未公开证实使用了中国技术,也未回应置评请求,但技术网站认为这一猜测与其“内部调查结果”相符。
2025 年 4 月 1 日,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AI"字样,旁边是人工智能应用程序"DeepSeek"的标志 (法国媒体)
机器学习研究员内森·兰伯特创立了 Atom Project,这是一个旨在推广美国开放模型的项目。他表示,这些公开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兰伯特告诉半岛电视台:“中国的开放模型已经成为美国初创公司事实上的标准。”
兰伯特补充称,“我个人听说过许多其他备受瞩目的案例,其中最有价值、最受关注的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开始使用Qwen、Kimi、GLM或DeepSeek等平台来训练模型”,尽管许多美国公司一直不愿公开披露他们使用中国技术的情况。
虽然无法精确量化不同人工智能模型的使用情况,但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连接开发者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平台 OpenRouter 提供的数据,在上周使用量最高的 20 个模型中,中国人工智能工具占据了其中7个席位,包括 MiniMax 的M2、Z.ai 的 GLM 4.6 和 DeepSeek 的 V3.2。
OpenRouter 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用于编程的前十大模型中,有 4 个是由中国公司开发的。
在开放模型领域内,中国遥遥领先。根据 Atom Project 对托管平台 Hugging Face 数据进行的分析,截至今年 10 月,中国模型的累计下载量已超过 5.4 亿次。
Tech Buzz China 的创始人马睿表示,中国模型对初创企业尤其具有吸引力,而“资源雄厚的企业”则更倾向于使用美国高端模型。
马睿告诉半岛电视台:“这些通常是注重成本的早期公司,它们会进行广泛的实验,但其中很多最终都无法生存下来。”
与 ChatGPT 等美国领先平台不同,中国的开放权重大型语言模型会将其训练好的参数(称为权重)公开。
虽然开放权重模型不产生许可费或订阅费,但企业级运行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而开发者可以付费向用户提供这些计算能力。
北京的 Z.ai 和杭州的 DeepSeek 等开发者表示,他们使用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的旧款芯片,并且数量相对较少,与硅谷的竞争对手相比,这大大降低了训练和硬件成本。
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工智能专家托比·沃尔什告诉半岛电视台:“这些中国模型的成功表明,出口管制未能限制中国的发展。”
“事实上,出口管制反而促使中国企业更加灵活地利用资源,构建更小、更精良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在旧款硬件上进行训练和运行。正所谓‘需要是发明之母’。”
由于投入成本更低,中国企业提供的服务价格远低于其美国同行。
AllianceBernstein 今年 2 份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DeepSeek模型在当时的定价估计比 OpenAI 低 40 倍。
中国科技公司阿里巴巴的标志出现在其位于北京的办公楼外 (美联社)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格雷格·斯莱博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我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被低估了,其中部分原因是信息分散。”
“中国模型的普及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出版物和专利规模早已显而易见;开源模型的出现只是让这种能力更容易被全球用户所接受。”
一些行业分析师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策略比作中国企业在其他行业(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采取的策略,即以低价商品充斥市场。
“这就像是用软件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板剧本”,北京科技分析师 Poe Zhao 上周在其 Substack 通讯"Hello China Tech"中这样写道。
但分析师们指出,尽管中国人工智能模型凭借低成本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美国科技巨头在高端市场和国家安全等高度监管的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领域至关重要。
Tech Buzz China创始人马睿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最终可能与安卓和苹果平台类似——安卓在全球的用户数量约为苹果的3倍。
马睿表示,“从长远来看——速度可能比移动时代更快——人工智能的普及完全有可能遵循类似的经济动态。世界上优先考虑价格实惠的用户比选择高端产品的用户更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大的利润或市值将出现在低端市场;价值可能仍然集中在那些差异化、性能和信任度能够带来溢价的领域"。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斯莱博格在谈到中国模式的普及时表示:"在财富 500 强企业和受监管行业,广泛采用中国模式可能并非迫在眉睫"。
"如果真的出现'当头棒喝',那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价格和灵活性方面,而不是美国模式突然被取代"。
来源:语言学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