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52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赵今年62岁,退休后每天早起遛弯、打太极,生活看着挺规律,身体却出了点问题。前几天单位体检,一量血压上了160/95 mmHg,吓得他立马翻出药箱找降压药。
可医生却提醒他:“光吃药不够,吃进去的东西更关键。特别是你饭桌上的‘三白三红三黄’,要小心。”
很多高血压患者天天吃药,却忽视了饮食这个“幕后推手”,结果血压总是反复,怎么都压不稳。那到底哪“3白3红3黄”最要命?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
高血压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8亿人,每年新增超1000万,而且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血压飙高。慢慢地,心脑血管、肾脏、眼底全都受累,甚至诱发脑卒中、心梗、肾衰竭,一步步把人推向“慢性死亡”。
而饮食,是这个过程里的“隐形杀手”。盐、油、糖吃得多,血压想不高都难。
医生常说,管住嘴,胜过吃药。尤其是血压高的人,这9种食物最好少碰,不仅升压,还容易带来一堆并发症。
1. 3白:盐、糖、白米饭
盐——升压“第一元凶”
别看盐只是调味品,但钠摄入过多会直接升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
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每日摄盐量是不超过5克,但现实中,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超过10克,是建议量的两倍!
特别是咸菜、火腿肠、酱油、泡面这些“隐形盐”,更容易超标。
糖——甜口等于高压?
很多人以为糖只和糖尿病有关,其实糖摄入过多也会间接导致高血压。
因为糖分升高胰岛素水平,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上升。而且高糖饮食还会导致肥胖,进一步加重高血压风险。
最坑的是饮料,一瓶奶茶含糖量可能相当于6~8块方糖!
白米饭——升糖快,易带来高胰岛素血症
白米饭、白馒头这类高GI(升糖指数)食物,会迅速拉高血糖,引发胰岛素抵抗,让血压“间接受害”。
建议血压高的人把白米饭换成糙米、燕麦、荞麦、藜麦等全谷物,升糖慢,饱腹感强,对控制血压更友好。
1红肉——脂肪多,炎症高
红肉指的是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类,尤其是肥肉、五花肉、烤串、红烧肉这些,含饱和脂肪酸高,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动脉硬化,是高血压“难兄难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红肉摄入不超过350~500克,优先选择瘦肉、鱼肉、鸡胸等白肉。
2.红烧——调料多,钠盐高
红烧菜式虽然香,但酱油、料酒、糖、盐下得足,一顿红烧肉,钠含量可能超过全天推荐量。
而且红烧菜多是高油高糖组合,升压、升脂、升糖“三杀”齐下,血压怎么压得住?
3红肠——典型的高钠高脂加工肉
香肠、腊肉、火腿肠等加工红肉,含钠量往往是新鲜肉类的5~10倍,还添加了亚硝酸盐、防腐剂等,长期摄入不仅容易升压,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1油炸食品——热量爆表,血压失控
油条、炸鸡、薯条、炸锅巴……这些不仅油大、热量高,还可能含反式脂肪酸,是血管的“隐形毒药”。
吃一次可能没事,但常吃会导致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直接影响血压控制。
2蛋黄酱——看起来柔软,脂肪含量惊人
一勺蛋黄酱,脂肪含量能高达70%,还含有大量胆固醇和钠。
血压高的人如果天天蘸蛋黄酱吃三明治、沙拉,就等于在血管里“埋炸弹”。
3黄油——高饱和脂肪代表
黄油虽然香,但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50%以上,常吃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心血管事件风险。
建议用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替代黄油,更利于血压稳定。
不是说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吃得“聪明”。
高血压人群的饮食原则,可以记住一个关键词:DASH饮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膳食防治高血压)。
这是一种被美国心脏协会、中华医学会广泛推荐的科学饮食模式,核心要素包括:
· 控盐控糖: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少喝含糖饮料;
·蔬果:每天吃足500克蔬菜,200克水果;
· 优质蛋白:多吃 多鱼、豆、蛋、瘦肉,少吃加工肉;
· 高膳食纤维:主食选全谷物、杂粮,控制血糖血脂;
· 适量钾钙镁:有助于平衡体内钠离子,稳定血压。
光会吃还不够,生活方式也决定了血压能不能稳下来。
1. 每天运动30分钟
哪怕只是快走、骑车、跳广场舞,只要坚持下来,都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运动是天然的“降压药”。
2. 规律作息,少熬夜
长期熬夜会让交感神经亢奋,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3. 情绪稳定,减压为主
焦虑、生气、紧张都会瞬间让血压飙升。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主动减压。
高血压不是“吃药就行”的病,它是吃出来的,也能吃回去。
少吃“3白3红3黄”,多吃蔬果杂粮,养成科学饮食习惯,比吃几种降压药更关键。
记住一句话:嘴上不节制,血压不可能稳;生活不规律,药也帮不了你。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
3. 《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小知识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