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能否进一步分享国际游戏业务的战略规划?比如,是否会继续投资优质海外游戏工作室,或是将更多自研游戏推向全球市场?第二个问题关于资本支出,公司本季度资本支出约为513亿元人民币,但资本支出的现金付款为200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数字的差异该如何解读?全年资本支出
今日,腾讯发布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第三季 (“3Q2025”)未经审核综合业绩。
总收入为人民币1,929亿元,同比增长15%。
毛利为人民币1,088亿元,同比增长22%,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经营盈利,同比增长18%。
财报发布后,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总裁刘炽平、CFO罗硕瀚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回答了股东提问。
以下为Q&A问答环节:
Q:第一个问题关于游戏业务,公司国际游戏业务的增速已连续多个季度加快增长,想了解你们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实现这一良好成绩?未来的增长趋势该如何看待?
此外,能否进一步分享国际游戏业务的战略规划?比如,是否会继续投资优质海外游戏工作室,或是将更多自研游戏推向全球市场?第二个问题关于资本支出,公司本季度资本支出约为513亿元人民币,但资本支出的现金付款为200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数字的差异该如何解读?全年资本支出指引是否有新的更新?
詹姆斯·米歇尔:
关于游戏业务的问题,包括国际游戏业务的增速及相关战略。本季度我们公布的国际游戏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基本增速趋势,主要得益于本季度新收购或近期收购游戏工作室的合并报表影响,以及《消逝的光芒:猛兽》游戏的销售收入。展望未来,进入第四季度后,国际游戏细分业务的增速预计将放缓,逐步接近基本增速趋势水平。关于国际游戏业务的战略,正如你所提及的方向,我们会继续寻求收购游戏工作室、与海外游戏工作室建立合作,同时也会持续推动更多中国自研游戏走向全球市场。
罗硕瀚:
关于资本支出的问题,两者的差异反映了服务器相关支出的计提与现金付款之间的时间差,这种时间差可能导致两者出现暂时性不匹配。具体而言,我们向服务器供应商支付款项的信用期通常为60天。关于2025年资本支出的问题,在此说明一下,2024年公司总资本支出同比增长221%,约占营收的12%。此前我们曾预计2025年总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例为“低双位数”,而最新调整后,2025年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将低于此前指引区间,但支出金额会高于2024年。
Q:第一个问题,管理层能否详细说明关于 “混元” 团队及基础设施升级方面的情况?升级后的版本会呈现哪些变化?此外,过去几个月里,管理层对于“元宝”在补充公司现有的 AI 能力、并更好地融入微信生态方面,是否有新的看法?
第二个问题关于广告营销服务营收,腾讯的自动化广告投放解决方案 AI Plus 能否满足中小型广告主的需求?我们是否可以期待该方案提升广告主的广泛采用率、提高广告支出的投资回报率,进而推动未来几个季度广告营收加速增长?
刘炽平:
关于 “混元” 团队与架构,我们正在招募更多顶尖人才,尤其是研究领域的人才,以补充现有的强大工程团队。同时,我们也在多维度优化 “混元” 的整体架构,例如升级软硬件基础设施,从而更好地支持数据准备、模型预训练,以及跨多个知识领域的大规模强化学习。
至于 “元宝” 与微信的互补关系,微信已基于“元宝”的能力推出了多项 AI 功能。例如,在此前的发言中,我们提到视频号和公众号评论区已上线 “元宝” 相关功能,用户可通过该功能总结内容以便快速参考,而 “元宝” 生成的总结还激发了许多有趣的后续提问和评论。此外,我们还通过 “元宝” 生成的内容丰富了微信内的腾讯新闻信息流,让大量用户能够借此探索更多相关新闻内容、并针对新闻内容提问。目前我们正在且计划继续向微信中添加更多 “元宝” 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方面能更好地服务微信用户,另一方面也能帮助 “元宝” 触达更广泛的受众。越来越多用户通过微信发现 “元宝” 的能力,最终成为 “元宝” App 的用户,这正是两者互补的体现。
詹姆斯·米歇尔:
关于自动化广告投放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该方案能为广告客户带来价值,帮助他们自动触达效果更优的广告库存和用户画像,相比其手动定向的库存与用户群体表现更佳。你说得没错,中小型企业是首批或最踊跃采用这类产品的群体,这也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型广告主开始采用 AI Plus,这与我们海外自动化广告解决方案的推广经验一致。
Q:首先我想跟进提问一个关于 “元宝” 和微信关系的问题,显然,“元宝” 的推广应用以及微信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功能,均依赖基础模型的能力。但根据公司最新的表述,似乎腾讯的资本支出仍保持在较低水平,那么是否存在投入不够激进,导致潜在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被其他模型能力更强,或资本支出更积极的企业抢占的风险?
第二个问题关于公司的销售营销费用与研发费用,内部人工智能的应用何时能带来成本效率提升,且足以抵消在 “元宝” 和游戏广告方面的部分投资支出?
刘炽平:
关于 “元宝” 的推广应用及当前的资本支出,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图形处理器(GPU)供应并无短缺,现有 GPU 完全能满足内部使用需求,当前限制外部云服务收入的是其他因素。
至于 “元宝” 及基础模型的能力,正如我在回应前面问题时所提及的,我们正在团队建设、人才招聘、“元宝” 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持续推进改进,整体研发进程顺利。我们对目前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后续推出的新版本模型中,大家将看到 “元宝” 能力的显著提升,随着各项改进举措的落地,“元宝” 的能力提升速度还会加快。目前在中国市场,我们并不认为存在一款绝对领先的模型,行业内各方处于激烈的紧追态势,不同模型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各有优势。
因此,我们不认为公司处于落后地位,而且随着 “元宝” 能力的持续提升,其用户活跃度也在稳步增长,可见模型能力与 AI 产品均在不断进步。
关于费用问题,目前,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尤其是研发费用的增长,部分与人工智能投资相关,随着 AI 领域投入的增加,这类费用自然会有所上升。现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提升更多体现在营收端和毛利端,这两个指标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而在成本端,公司几年前就已完成大规模组织优化,当前组织架构精简高效。与部分其他企业不同,我们应用人工智能的核心目的是让团队创造更多价值,而非单纯降低成本。
Q:
第一个问题,您提到腾讯正在微信内开发智能体AI能力,能否分享您关于智能体AI如何为微信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看法?我尤其想了解您对智能体商务的看法。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资本支出。我有没有听错John的话,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低于之前的指引,但高于24年的实际资本支出,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是否反映了AI芯片供应情况的变化,或是AI投资策略的变化,还是您对未来令牌消耗预期的变化?谢谢。
刘炽平:
是的,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答案是您没听错。这并非反映我们AI策略的改变,也不是对未来令牌消耗预期的改变。这确实是AI芯片供应情况的变化。
目前,我认为理想的蓝图是,微信最终会推出一个AI智能体,帮助用户在微信内部利用AI完成很多任务。微信的生态系统拥有非常强大的通信和社交生态系统,拥有大量数据,使智能体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意图和兴趣;拥有非常强大的内容生态系统,包括公众号和视频号;拥有小程序生态系统,这基本上涵盖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用例;拥有商业生态系统,允许人们购买商品,以及支付生态系统,允许人们几乎立即完成支付。所以,这几乎是用户的理想助手,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在该生态系统内执行所有任务。这就是理想的蓝图。
现在我认为,呃,我们如何实现呢?对吧?您知道,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实际上还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微信正在并行地做很多事情。例如,它将元宝能力引入微信,这样,是的,我们可以在微信内测试许多独立的AI功能。它也在用AI增强搜索,以便我们能更高效地满足用户的搜索、信息收集和分析需求。我们也在开始着手开发垂直领域的智能体能力。这是我们在进行的工作。我们尚未推出这些功能,但很可能我们会逐步开发这些功能。但最终,您知道,我们实际上可以将所有这些智能体能力以及AI功能整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这个微信智能体的理想蓝图。
我认为在智能体商务方面,对吧?我认为,您知道,这里有智能体端和商务端。在商务方面,我们在构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方面实际上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小商店的GMV长期以来一直增长得非常不错,随着它持续增长,对吧,以及在我们开发垂直领域智能体的过程中,是的,在某个时间点,我们也将拥有智能体电子商务。但这,您知道,是进程中的稍后阶段。谢谢。我们将接听下一个问题。
Q:
彭博社报道今天称,腾讯已与苹果公司就微信生态系统内15%的佣金比例达成协议,低于他们通常的30%。您可能不愿谈论媒体报道的具体细节。能否帮助我们思考一下,腾讯与苹果公司关系的改善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腾讯业务的影响,特别是对小游戏和国内视频游戏?
然后是第二个后续问题。第三季度对营销服务来说又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季度,收入增长加速。您能否帮助我们展望一下更短期的增长,比如2026年,以及需要考虑的任何新的结构性或周期性因素?
刘炽平:
关于苹果公司,目前我能说的是:第一,我们与苹果公司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我们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有合作,并且我们一直在与苹果讨论,以使小游戏生态系统更加活跃。我们对于目前取得的进展感到建设性的满意。我认为,在某个时间点,可能会有官方的公告。我认为,大家应该等待那个消息。
关于广告增长前景,我们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当前趋势的延续。总体而言,中国消费者支出虽然疲软但正在温和改善,这对需求侧的广告支出是一个温和的顺风。然后,在我们提供的供应方面,我们将继续部署更多AI能力,包括我早些时候提到的AIM+项目,即自动广告活动项目。
Q:
快速问一下研发支出,特别是其占收入的百分比。预计这在短期和中期会如何变化?另外,分部层面的毛利率优化做得非常好。考虑到AI投资可能增加、折旧成本等等,应该如何思考这对营业利润率的影响?这两方面在中期会如何相互影响,对利润率产生怎样的净影响?
詹姆斯:
不如我来回答毛利率的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虽然我们各分部的毛利率一直在呈上升趋势,但这并非纯粹甚至主要归因于所谓的优化努力本身。您知道,有一些分部,比如云业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优化盈利能力,这在过去两年推动了毛利率的提高。但对于我们的大部分业务分部来说,毛利率的改善更多是由于收入结构向更高质量收入流积极转变的结果,这一点我们在最近几个季度已经多次谈到。
关于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不会过于关注季度间的波动,在产品开发周期的早期阶段,我们会将相关成本计入研发费用,因此体现在毛利线之下。但随着产品更广泛地推出、实现商业化,我们会将成本从研发费用转移到服务成本中,因此就体现在毛利线之上。所以我可能更倾向于关注收入增长和营业利润增长,而不是过于纠结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之间的对比。
Q:
鉴于今年至今全球股市表现强劲,管理层能否分享一些关于投资组合、策略和方向的想法?基本上,我们应该如何配置或周转资本?
刘炽平:
正如您指出的,无论是价格还是流动性方面,市场都相当活跃。因此我们一直在利用这种活跃性来更积极地周转我们的投资组合,主要是通过一些投资持有的场内出售。
我们也在投资一些新兴的增长机会,以及通常的重点领域,如游戏和数字内容。但总体而言,今年至今,剥离投资的金额已超过新投资的金额超过10亿美元。
而且,我们一直在积极投资一些有趣的AI初创公司,尤其是在中国,我们认为那里有新的价值创造方式。
Q:
我有两个关于游戏的问题。第一个是,如果我们看射击游戏品类,我认为似乎有点"交接班"的意味,《三角洲行动》现在表现相当好。我很好奇您对这个品类层面正在发生什么看法,以及对于《三角洲行动》具体来说,需要做什么、计划是什么,才能让它从第二、三名更接近前两名的游戏。在某个时间点实现这个目标是否现实?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小游戏发展的后续,我好奇您能否尝试说明一下目前安卓平台上,应用内广告与应用内购买的相对贡献程度。以及我们是否认为与苹果的讨论,如报道所说,主要是关于小游戏,还是存在或可能进行关于更广泛整体游戏业务的讨论。谢谢。
詹姆斯:
关于第一人称动作游戏的情况,如你所说,在中国以外,可能正在发生"交接班"。但在中国国内,我认为,《三角洲行动》显然表现非常出色。但您知道,《瓦罗兰特》今年表现异常强劲。然后,《和平精英》、《Arena Breakout》和《穿越火线:枪战王者》,我们几乎所有的第一人称动作游戏在2025年至今,实际上日活跃用户数或在monetization(货币化)方面都在增长,或者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兼有。
所以,对我来说,这并不真正是"交接班",更像是"御前侍卫"的扩充,如果您愿意这么理解的话。我认为这说明了第一人称动作游戏,这个在世界其他地方领先的游戏品类,在中国还不是领先的品类。
但您知道,通过《三角洲行动》、《瓦罗兰特》、《和平精英》等游戏,我们正寻求让它们达到其应有的地位。关于如何进一步发展《三角洲行动》,我们正在对我们的大型游戏推行"平台化"。而《三角洲行动》不同寻常的一点是,它在设计之初就从模块化方面支持平台化。随着更多的平台化,我们也能支持更多新模式。然后,在《和平精英》和《PUBG Mobile》中表现非常好的一个新模式,并且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寻求在《三角洲行动》中培育的,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然后我们将继续,您知道,添加游戏环境内容,我们将继续加强直播生态系统,并且通常将我们在中国推出40款第一人称动作游戏所积累的17年经验应用到《三角洲行动》上。
关于第二个问题,报道中指的是小游戏,而不是基于应用程序的游戏。在这一点上,小游戏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应用内购买,而不是应用内广告。所以理论上会受益。
Q:
我的问题关于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鉴于公司更侧重于消费贷款方面,我想了解一下宏观环境的情况。是否需要考虑这方面对我们消费贷款收入增长的影响?
另一方面,应该如何看待云收入未来的增长率?应该考虑复杂的资本支出吗?或者是否应该预期增长会因为资本支出减少而减速?
刘炽平:
关于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特别是金融科技方面,我认为,如果您看金融科技,它内部有三个主要业务。一是我们的支付业务,二是财富管理,三是贷款业务。
关于宏观环境,对支付业务影响最大,支付业务已经非常庞大,并且与中国消费增长密切相关。有一段时间消费增长实际上处于更具挑战性的状态。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正在逐步改善。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消费增长一直缓慢。这主要是由于许多消费者在一段时期内增加了储蓄,在那段时期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受到了房价下跌的拖累。因此,与世界上许多其他由过度信贷和许多人濒临破产推动的新兴市场衰退不同,对吧?在中国,情况更像是人们拥有资源,但他们决定储蓄更多而不是消费更多。我们实际上某种程度上需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如果人们开始感到有了额外的储蓄后有了安全感,同时如果房价停止下跌,消费实际上有增长的潜力。
我认为,今年我们看到股价表现相当强劲,这增加了家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略微积极的因素。同时,如果您看消费贷款,对吧,您知道,因为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人们并没有过度扩张,他们只是储蓄更多。这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地影响消费贷款的违约率。顺便说一下,我们在发放贷款方面,在贷款金额方面,一直非常自律。而且,因为我们现在拥有的数据,我认为,我们的承销实际上非常保守,您知道,非常数据驱动,并且违约率是行业最低的之一。
所以,这基本上就是金融科技方面。关于云业务,我认为我们的收入一直在增加,终于。所以,您知道,今年,对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收入增长不多,但我们的毛利润增长非常显著。而今年,我们的收入和毛利润都在增长,而且这项业务实际上已经盈利。
是的,云业务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是AI芯片的可用性,当AI芯片实际上供应短缺时,我们会优先满足内部使用,而不是向外租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AI芯片供应限制,我们的云收入本应增长得更快。
Q:
我只是想快速跟进一下广告业务。如您所说,又是一个强劲的季度,但我想上个季度管理层提到,这更多是由于AI的实施。对于这个季度,您能否更详细地阐述一下AI的影响,以及它如何重塑广告业务的整体转化和定价?所以,如果剔除AI的影响,有机增长会是多少?另外,关于支付方面的一个快速跟进问题。
我想,Martin刚才提到,整体家庭支出与支付量高度相关,但您也提到零售和交通类别的支付量增长表现良好,尤其是在线下方面。我们是否注意到在行业特定层面有任何趋势,无论是在交易笔数还是交易金额方面,这些趋势让我们在过去几个季度中对改善趋势更有信心?谢谢。
詹姆斯:
不如我来回答这些。关于广告收入,大约一半的增长(约10个百分点)是由于更高的eCPM(千次展示收入),这主要归因于AI支持的广告技术以及闭环效益。另一半是由于展示量的增加,这反映了用户参与度的提高和广告加载量的增加。
关于商业支付量的趋势,如Martin所说,存在温和的改善。积极的一面是,中国消费者在过去几年积累了可观的高于趋势的储蓄。因此他们可能对房价波动的担忧减少,并且比通常情况下更能接受股市表现良好。考虑到这种大量的被抑制的消费潜力。我们看到线上支付量即使在较弱的时期也持续稳定增长,在当下这个更稳定的时期也是如此。但线下支付量,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严重抑制和压力,现在也开始复苏。因此,虽然线上支付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线下支付量,但随着线下支付量在包括交通和零售在内的类别中改善,两者之间的差距一直在缩小,我想这反映了人们更经常外出了。谢谢。
但我必须强调,这种改善仍然相当初步。所以我们实际上需要再观察几个月,才能更有信心地说这是一个趋势。
Q:
我有一个关于广告的问题。只是想跟进一下,我想听听关于AIMarketingPlus产品的早期数据点,关于商家使用该产品的性能和投资回报率。另外看到您在业绩公告早期要点中提到了小商店。您能否量化其中的广告潜力?我特别想了解日益活跃的小商店交易生态系统中的广告潜力。
第二个问题是想问问关于微信和QQ的类比,因为我们看到Facebook和Instagram在公司内部服务于不同的用户群体,而我们也通过微信和QQ服务于不同群体。对于微信作为我们的关键产品,但同时QQ在国内服务于不同用户群体的潜力和异同点有何看法?只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谢谢。
詹姆斯:
不如我先从关于AIM+的问题开始。您知道,当引入这种自动广告活动系统时,对广告主来说最大的跨越是,允许我们作为平台运营商代表他们管理出价过程。
当然,大型广告主内部在一定程度上会保守,考虑是否委托平台来管理价格。但您知道,通常大型广告主会在一段时间内并行运行自动和手动流程,并比较投资回报率,以验证自动流程是否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您知道,我们是在相对近期才开启那个自动出价工具的。但早期的结果是积极的,那些采用自动解决方案的广告主正在享受更优的回报。
因此,使用AIM+的广告主比例和通过AIM+的广告支出比例正在稳步增加。关于小商店,我认为您可以参考中国现有电子商务市场的广告与GMV比率,并将其与快速增长的小商店GMV进行对标。您知道,这将让您了解小商店运营者带来的广告收入潜力。以上就是关于广告的问题。
刘炽平:
是的,关于微信和QQ,以及与世界其他地方,例如Facebook和Instagram的类比。我认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我认为,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对吧?您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如果您看Instagram和Facebook,它们主要是社交网络,对吧?如果您看微信和QQ,它们既是通信网络也是社交网络。所以,如果您拥有社交网络并且它是基于内容的,那么实际上更容易让不同群体的人接入并阅读不同的内容,而如果是通信,那么通信平台的网络效应实际上更持久。另一件事是,我知道中国更加以移动端为中心,而我认为世界其他地方仍然有很多人使用个人电脑。所以,如果您使用个人电脑,那么Facebook似乎拥有更多的个人电脑用户。
我认为,如果您比较Facebook和Instagram,Facebook往往保留更成熟的用户,而Instagram则更偏向年轻人。但在中国,微信和QQ之间的情况实际上不同,对吧? QQ用户主要是更年轻的群体。所以我认为,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但与此同时,微信和QQ服务于不同的用户群和不同的使用场景,很多年轻人也有微信,但他们使用QQ时,不会看到他们的父母、老师或某些人。所以是的,年轻人不会看到他们的同事。所以我认为,展望未来,当我们继续发展QQ作为一个产品时,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和这些用户需求。
所以,让它更有趣,让它与微信非常差异化,可能微信服务于所有目的,而QQ则服务于更年轻、更活跃的人群,我们应该尝试提供很多功能,让您可以结识新朋友,可以更多地展示您基于兴趣的群组。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区分QQ和微信的方式。并且确保它们服务于不同使用场景和情境下的用户。
来源:互联网坊间八卦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