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人们日益重视血压、血糖监测时,一项关乎呼吸健康的关键检查:肺功能检查,却长期被忽视。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12日下午,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叶永军做客大武汉医聊百科直播间,围绕慢阻肺的认知盲区,全方位帮大家拨开慢阻肺
当人们日益重视血压、血糖监测时,一项关乎呼吸健康的关键检查:肺功能检查,却长期被忽视。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12日下午,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叶永军做客大武汉医聊百科直播间,围绕慢阻肺的认知盲区,全方位帮大家拨开慢阻肺的认知迷雾。
叶永军主任(右)在直播中。 记者刘璇 摄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最有力武器。”他在直播中呼吁,提升肺功能检查的知晓度并推广普及,对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防治高致死率的“慢阻肺”至关重要。
高危患者要定期肺功能检查
数据显示,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三大致死疾病,全国40岁以上居民患病率高达13.7%,患者人数巨大。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该病的公众知晓率竟不足4%。”叶永军介绍,慢阻肺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起病隐匿,很容易被忽视,肺功能却在无声无息中急剧下降。等到患者因明显的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等症状确诊时,肺功能往往已经下降50%以上,这个时候患者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叶永军提醒,慢阻肺不仅会影响心肺,还会引起全身性症状,早筛早诊早治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其中,肺功能检查除了是诊断慢阻肺无可替代的“金标准”之外,也是病情评估的标尺,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南针”。他建议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长期职业粉尘暴露、空气污染严重、有慢阻肺家族史等有长期慢阻肺高危因素持续暴露的患者等,需年度检测肺功能。
“如今量血压、测血糖已深入人心,但肺功能检查仍未获得同等重视。”叶永军呼吁市民,应该像量血压测血糖一样,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尤其是长期吸烟者、慢阻肺家族史者、长期暴露于粉尘等有害环境者以及长期有咳嗽气促症状、哮喘等高危人群,都应主动、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为慢阻肺筑起早期防线。
哮喘不规范治疗,也会拖成慢阻肺
“哮喘和慢阻肺都会出现咳嗽气喘,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叶永军介绍,哮喘和咳喘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用药后可能完全缓解,不发作时候肺功能检查可能是正常的。而慢阻肺则是先咳后喘,咳嗽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慢慢地才出现不同程度胸闷气喘。开始是快步行走、上下楼喘,慢慢发展到平地走路也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哮喘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反复发作咳嗽气喘,会导致气道不可逆的损伤,从而进展成为慢阻肺。
“吸入性药物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吸入方法不对,疗效就会大打折扣。”叶永军说,坚持长期使用吸入性药物,是目前慢阻肺病稳定期治疗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气急咳嗽症状,减少住院次数,降低死亡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吸入药物在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医生要手把手地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否则患者很难正确用药。
叶永军透露,临床上很多患者依从性很差,住院时很听医嘱,出院后症状缓解很容易放松管理。吸入剂用用停停,用药全凭自己感觉。他解释,慢阻肺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慢性疾病,即使是在稳定期也应遵医嘱坚持用药,定期随访。擅自停药会导致病情反复、肺功能加速下降。
尽早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
“慢阻肺病如果早发现早干预,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叶永军表示,对慢阻肺病的干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戒烟,非吸烟者要远离二手烟和厨房油烟。此外,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也很重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慢阻肺的发作频率。
长期的家庭氧疗也很重要,注意氧气浓度不要太高,吸入时间要保证每天在15个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肺康复训练也很重要,比如做做呼吸操,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等等,还可以用呼吸训练器进行阻力训练,坚持唱歌、吹口哨、吹气球等,都能锻炼呼吸肌,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来源:武汉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