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隆多做客字母哥哥的播客“THANALYSIS SHOW”,聊起球员与教练的差异时,一番话在篮球圈引起不少讨论。那个曾让名帅卡莱尔都忌惮战术被看透的“球场指挥官”,如今却坦言教练的繁杂远超想象,这反差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转变?
前阵子隆多做客字母哥哥的播客“THANALYSIS SHOW”,聊起球员与教练的差异时,一番话在篮球圈引起不少讨论。那个曾让名帅卡莱尔都忌惮战术被看透的“球场指挥官”,如今却坦言教练的繁杂远超想象,这反差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转变?
谁能想到,当年在国王队指挥考辛斯“防守空气”、硬生生破坏老鹰绝杀战术的隆多,如今会为了14分钟的赛前演讲熬到深夜?那时的他在场上何等潇洒,看一眼对手站位就知战术意图,连暂停时都能直接跟教练掰扯调整方案,被球迷喊作“隆指导”。可现在身为雄鹿队教练助理,他得抱着电脑一帧帧啃录像,把对手后卫的习惯步点、挡拆路线全记在笔记本上,光是这份琐碎就让他感慨“以前当球员根本想不到”。
这份从赛场到替补席的转变,真有这么大落差吗?隆多在播客里说得实在,球员时期的他满脑子都是执行战术、破解防守,最多当个“场上助教”,哪儿用管赛前演讲怎么讲、不同性格的球员该怎么沟通。就像他职业生涯前五年,有人问起是否想当教练,他想都没想就摇头——那时候他眼里的教练工作,似乎就是画战术板、喊暂停,哪知道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
现在的隆多,早把这些门道摸得门清。前不久雄鹿对阵公牛,后卫凯文·波特突然受伤,年轻的瑞安·罗林斯临危受命,赛前隆多拉着他反复看录像,指着屏幕叮嘱“公牛联防的缝隙就在这儿,接球直接突,别犹豫”,还特意教他“每次进攻都得喊出来,跟队友搭好线”。结果罗林斯全场13投7中砍了20分,失误才1次,赛后直说“隆多哥那番话比练十次队都管用”。不光是罗林斯,新加盟的科尔·安东尼也成了他的重点辅导对象,他总跟安东尼说“你不是字母哥的影子,是帮他看清楚局面的人”,这话让安东尼在队里踏实了不少。
可比起带球员练技术,更难的难道不是怎么把想法说到球员心坎里?隆多在节目里特意提了句“得给教练团队鞠躬”,这话里全是过来人的滋味。以前当球员时,他也有过跟教练拧着来的时候,觉得战术不符合自己节奏就闹情绪,现在换了位置才明白,教练得像“万能翻译”——对吃软不吃硬的得哄着说,对愣头青得点透关键,对老队员还得给足面子。就像现在的雄鹿,跟他当年待的凯尔特人完全不同,那时候全队围着三巨头转,战术单一明确,现在每个后卫都有自己的打法,有的爱突破有的爱远投,得把这些特点全融进战术里,这考验的根本不是战术水平,是适配能力。
这里就藏着个关键问题:为啥球员和教练之间总容易闹别扭?隆多自己在指导中摸出了门道,其实多数时候不是战术错了,也不是球员故意较劲,就是沟通没踩在点上。他现在的办法特实在,不管谁有情绪,先拉到录像室一起回看。比如有次战术没打出来,他不直接批评,而是指着画面问“你看这里,要是你慢半拍接球,是不是就避开防守了?”既给了台阶,又把问题说透了。这其实戳中了NBA的老难题——很多从巨星转教练的人都栽在这,像魔术师约翰逊当年执教湖人,受不了角色球员犯低级失误就骂,没多久就把更衣室搞僵了。隆多能想明白这点,恰恰是因为他球员时期就不是纯靠天赋的得分手,更懂普通球员的想法,这跟那些角色球员转型教练更容易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他们更懂更衣室里的潜规则。
回看隆多的经历也挺有意思,当年在独行侠时,卡莱尔教练因为忌惮他知道所有战术,关键时刻都不敢叫暂停,如今他却成了教练团队里的核心助力。里弗斯现在都不用操心后卫怎么跑位,这些事全交给隆多,说他就像球队的“操作系统”,能把大方向转成球员听得懂的指令。前锋鲍比·波蒂斯就常说“他的篮球智商简直离谱”,不光战术上指导,还总组织后卫们一起吃饭,让大家在场下也处成兄弟,说是“彼此关心着,场上才能放心传球”。
从当年在场上掌控全局的球星,到如今在替补席递战术板、看录像的助教,隆多的转变其实把球员和教练的难处都说透了:球员拼的是当下的爆发力,教练熬的是背后的细功夫。不知道大家听完觉得是教练更难当,还是隆多这波转型特接地气?要是你见过球员和教练闹矛盾,或者对这种身份转变有别的看法,都来聊聊呗。
来源:勇敢的风声OqaqL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