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越是接地气的校区,就越是真硬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0:26 1

摘要:这两天在做一些直播,本来想着链接一些新的教培从业者,顺便也发展一下我们的社群会员。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越是那些做的不咋地的校区,就越是喜欢宏大叙事。

我是文杰老师|为教培机构提供高效、直接、系统、定制化运营支持。

这两天在做一些直播,本来想着链接一些新的教培从业者,顺便也发展一下我们的社群会员。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越是那些做的不咋地的校区,就越是喜欢宏大叙事。

什么是宏大叙事呢?比如说一上来就开始问,书法行业怎么样?编程行业怎么样?文化课到底还能不能做?教培行业有哪些新的风口?上门体育是不是体培行业的新趋势?等等等等。而且,我每天写公众号的时候,但凡标题是关于未来多少年,教培行业新路径相关的题目,阅读量一定是非常亮眼。

就比如说,最近官方发布的要落实中小学阶段的科技教育相关的政策,然后包括各个自己媒体、各个机构都在奔走相关,貌似一波新的财富已经在向科创培训的从业者们招手了。貌似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这种宏大叙事的关注,给自己找到更多的信心,相对的,也同样的通过这种对于宏观环境的判断,给自己的处境找到借口和理由,最常见的就是,大环境不好,所以大家生意都难做,钱都不好挣,所以校区做不好是正常的。

其实你如果回顾近五年左右的教培行业,对于绝大部分教培机构们影响最大的,真的不是什么双减和监管,先不说这些政策具体落实的程度如何,事实上相关的政策门槛其实并不高,真正造成巨大影响的外部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断断续续的疫情。但是,就算是这种不正常的开课节奏,自2019年进入这个行业教培机构,真正跑出来,形成自己的区域领先的地位的校区,其实并不少。

就比如说很多人一直焦虑的新增人口减少的问题,从总量上来说市场需求当然是在萎缩,但是具体到一个有限区域里,情况就会变得很不一样。前几天去了一趟川东,包括上次去贵州,你会发现这些地方哪怕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都是人山人海。也就是说,人口是在转移、流动和集中的,所以这就意味着一个校区的的生存空间,首先是取决于他选择的区域是不是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你在一个人口外流的地方做生意,别说你是做教培了,你做什么业务可能机会都不大。相对的,随着这些地方的人口外流,同样也伴随着教培机构的流失和转移,而这种流失在很多地方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人了,市场空间和需求依旧存在,只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大。在一个不够大的市场里,最终存续下来的必然就是“小池大鱼”,相对的又更容易成为区域领先者。

所以,不是说不应该关注宏观环境,而是说持续关注宏观变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对于教培机构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你选择的这个市场空间,是不是有足够的需求,和相对有空间的竞争环境。前几天山东的一位书法行业的巨头在跟我交流的时候,说自己马上又要开第六个校区,又是一个一千多平,这么算来作为一家书法机构,已经有了近万的学员。但是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市场,是不是就意味着周边就没有书法机构了呢?当然不是!周边有的是那种小机构靠着自己方式存活着,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本身就有着各种不同的细分需求,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垄断。

奇怪的是,你就很少会听到那些大机构们天天在讨论什么宏观环境,因为环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重点在于你的能力和态度是不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你确实可以做到某个细分市场的领先位置,或者精确锁定某个人群。那你管他外部环境怎么变,跟你都没什么关系。除非有一天,教培行业彻底没有了,那可能就不是教培人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什么叫接地气的机构呢?从曝光度来说,人家一提到英语培训、舞蹈培训、口才培训、提分等等就一定会想到你,这就是接地气,因为这是你在营销端的宣传的结果,你知道营销成功的起点,是基于有多少人知道你。从口碑来说,来过你这里的人,即使是没有报名的,也很少有人骂你,即使这个学员退费了或者不学了,见了面还照样跟你打招呼问好,因为你们都没有觉得因为一单生意没有做下去,然后就老死不相往来。

从产品上来说,我不仅能满足基本的技能需求,我还能解决情绪价值,我还能提供极佳的体验感。这这元素不仅仅体现在我怎么说,我还能告诉你我的逻辑是如何形成的,我的课程是如何设计的,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看起来都培训班,但是我就可以非常硬气的告诉家长,我这里就是靠谱。你可以因为价格不选择我,但是你一定不会因为品质而诋毁我。

从人员上来说,我的伙伴不仅现在就是最优秀的,而且还会越来越优秀,不仅仅是专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看起来就比同行高出一大块。因为我有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人员招聘、培训和筛选上,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来激发员工的状态。我的校区内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什么叫红线,也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也清楚校区的原则就是功劳第一,苦劳第二。

从文化上来说,我的校区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家培训机构,而是以培训科目为载体,链接那些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的家长群体,因为我会不断的传递最新的、最具正向价值的、最具长期主义价值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可以帮到孩子们的成长,而且还可以基于校区的文化输出,影响更多的家庭。课时包只是最基础的产品形式,真正关键的是我要形成一种氛围,带动一个群体,普及一个理念,形成一种文化。

这些才是校区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长期致力于在这些地方下功夫的校区,管你新增人口越来越少,管你周边同行又在搞低价引流,管你天天在哪里传播焦虑,我就根本不在乎。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不是因为你的胆量大,而是因为你的船够结实,才能捞到别人捞不到的鱼。

真正的硬气和所谓的安全感,不是因为你对于所谓风口的追逐,或者寻求更多的证据来验证你的选择的正确性,而是源自于你接地气的深度。

我是文杰老师,持续推动教培机构精细化运营升级,欢迎通过报名《教培精细化运营手册》和年度直播课,加入我们精细化运营的队伍。详情私信:运营手册,付费项目,非诚勿扰。教培人,加油!

来源:王老师的商业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