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的强大不体现在疆域辽阔,而是体现在经济繁荣,政治制度完善,文明文化开放融合,诗歌、书法高度繁荣。
唐朝的强大不体现在疆域辽阔,而是体现在经济繁荣,政治制度完善,文明文化开放融合,诗歌、书法高度繁荣。
唐朝由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朝至公元907年朱温篡权灭国建立后梁,唐朝共存289年。
在这289年里,后世给他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分不开关系。
唐诗的文化繁荣和政治制度捆绑在了一起,要走仕途就必须要“科举”。
想“科举”过关,就必须会作诗,会写赋,会写字,会写文章,不要求你会“武”,但一定要求你会“文”。
到了唐朝晚期也就晚唐,唐朝的强大在历史的车轮滚滚下,国力衰弱,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失衡。
这一时期的那些会写诗会作文的文人在家国利益面前,个人的理想常常微不足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晚唐的诗人肩负着为民发声,为民请愿的愿景,他们的个人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就很大。
诗人曹松就是生活在晚唐时期的诗人,他的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振聋发聩。
这两句诗是一首组诗,题为《己亥岁二首》创作于僖宗广明元年,讲的是兵荒马乱里的现实社会和残酷战争。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个人没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只能感受到他的故事。
曹松却不是,他是真实见到了战争,感受到了战争,经历过了战争的残酷。
“安史之乱”把唐朝切割成了两半,一半岁月静好,歌舞升平,一半民不聊生,食不果腹。
唐末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廷派兵进行过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
曹松冷静叙事,以个人视角展开一幅战事江山图,让人联想到铁与血的现实残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曹邺和曹松都是晚唐诗人,都姓曹一个是广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两人没关联。
有关联的是两人都对战争深痛恶绝,曹邺写了首《战南城》以士兵个人视角写。
千金画陈图,自为弓剑苦。
杀尽田野人,将军犹爱武。
性命换他恩,功成谁作主。
凤凰楼上人,夜夜长歌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曹邺最擅长的写作格式,进士及第落榜后,他在长安待了十年之久,直到四十五岁才“进士及第”。
此诗的创造时间已不可考,曹邺写这首诗初衷却很明朗,就是披露现实社会,讽刺时政。
全诗四十八个字,以开篇句“千金画陈图”和结尾句“夜夜长歌舞”两相对比。
批判性对比出将军犹自苦,百姓犹不知的事实处境。
曹邺任洋州刺史时,见识到了官商勾结,百姓疾苦,心中愤愤不平,写了首讽刺味十足的七言小诗。
《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来源:梅说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