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传播无孔不入、AI生成内容泛滥成灾的当下,“假新闻?无所谓,有人信就行”的论调,折射出后真相时代真实价值的式微与信任体系的脆弱。当立场优先于事实、情绪取代理性成为常态,事实核查这一曾被视作新闻行业“隐形守护者”的职业,其存在意义与现实困境被推至台前。深入
在信息传播无孔不入、AI生成内容泛滥成灾的当下,“假新闻?无所谓,有人信就行”的论调,折射出后真相时代真实价值的式微与信任体系的脆弱。当立场优先于事实、情绪取代理性成为常态,事实核查这一曾被视作新闻行业“隐形守护者”的职业,其存在意义与现实困境被推至台前。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不仅关乎信息生态的净化,更关乎社会共识的构建与文明秩序的维系。
事实核查的本质,是对“语言与真实”关系的较真,是为主观叙事搭建客观坐标系的专业实践。正如《纽约客》的事实核查传统所展现的,核查工作远非简单核对日期、数据的机械劳动,而是渗透在文本每一个细节中的深度求证——小到小说中黄色鸟粪的合理性,中到人物访谈引语的准确性,大到调查报道核心事实的真实性,核查员以“几乎在每一个词下面划线”的极致态度,丈量着语言描述与客观世界的误差。这种较真背后,是对读者知情权的敬畏,更是对“真实”这一新闻业核心价值的坚守。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Susan Choi在《纽约客》的核查经历中,通过探访作家公寓、致电名人亲友等方式验证细节,所收获的不仅是事实的确认,更是对不同个体生活的深度触碰,这种“亲密而脆弱”的互动,恰恰印证了事实核查对人性真实与世界复杂性的尊重。
然而,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事实核查的价值正遭遇双重消解。一方面,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发生异化,“比起知道事实,更渴望得到与自己立场一致的观点”。这种选择性接受心理,让假新闻得以凭借精准迎合情绪、站队立场而大行其道。2018年非虚构作品《恐惧:特朗普在白宫》的热销与2024年特朗普仍获大量选票的反差,深刻揭示了事实对立场固化者的无力感。当人们只愿倾听“回音室”中的同质化声音,事实核查所付出的专业努力,往往沦为无人问津的“无用功”。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加剧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模糊。大语言模型如同“事实蓄水池”,在吸食海量信息的同时,炮制出看似真实的“伪事实”,这些AI生成内容如花粉般四处传播,既难以被逐一甄别,又能快速生根发芽,形成难以逆转的虚假认知。更值得警惕的是,非虚构写作中的“文体操纵”——编辑通过调整叙事节奏、调换情节顺序、改变情感基调等方式,在不触碰表面事实的前提下扭曲核心真相,这种“隐形变形”往往让事实核查员无从下手,成为真实传播中的暗礁。
事实核查的式微,本质上是社会信任体系与价值排序的错位。从历史维度看,事实核查的兴起源于新闻业对准确性的追求——1927年《纽约客》因一篇捏造特稿引发纠纷后设立核查部门,1912年《纽约世界》创立准确公平部,都是为了在信息传播中筑牢真实防线。而当下,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牺牲真实性,媒体机构因核查成本高昂缩减相关投入,甚至Meta等巨头解散事实核查部门,折射出“效率优先”对“真实优先”的挤压。更严重的是,恶意传播假新闻者往往无需付出代价,而坚守真实的创作者却可能面临流量低迷、生存艰难的困境,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进一步加剧了假新闻的泛滥。当“有人信就行”成为假新闻传播者的信条,其破坏的不仅是单个事件的真相,更是整个社会赖以运转的信任基石——当人们无法辨别信息真伪,便会陷入普遍的怀疑与焦虑,公共讨论难以理性开展,社会共识难以形成。
捍卫真实,绝非事实核查员的孤军奋战,而需要构建“多方协同、久久为功”的治理体系。从行业层面看,媒体机构应重拾对真实的敬畏,将事实核查纳入核心流程,给予核查员足够的权限与资源,让“较真”成为行业常态。《纽约客》百年坚守的核查传统证明,对真实的投入终会转化为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从技术层面看,AI不应只是假新闻的“制造者”,更应成为事实核查的“助力者”,通过开发高效的内容甄别工具、追溯信息源头、标记AI生成内容等方式,为人工核查减负增效,但同时也要警惕技术本身的偏见与局限。从社会层面看,亟需提升全民媒介素养,引导公众学会理性辨析信息来源、警惕情绪煽动性内容,培养“不看立场看事实”的思维习惯。当每一位受众都能成为“民间核查员”,假新闻的生存空间便会大幅压缩。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真实的价值——它不是老派的作风,而是对世界复杂性的尊重,是个人做出理性判断的前提,是社会实现良性运转的基础。事实核查所付出的看似“繁琐”的努力,无论是核实毯子的尺寸,还是确认蛞蝓是否爬上过红酒杯,本质上都是在捍卫这种价值。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语言是对实在的描画,而事实核查就是要还原这幅描画的真实性,搭建起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可靠桥梁。
“假新闻?无所谓,有人信就行”的论调,终究是短视的狂欢。虚假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流量与利益,但长期来看,必将侵蚀社会的信任根基,让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在后真相时代,我们更需要为事实核查“撑腰”,让较真者不孤单,让真实者有底气。唯有如此,才能遏制假新闻的蔓延,让信息传播回归“求真”的本质,为社会的理性与进步筑牢坚实的基础。
来源:直爽小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