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抑制率超80%!新研究发现有望攻克癌症耐药的ERK抑制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20:02 1

摘要:癌症至今仍是全球致死率居高不下的疾病,每年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让肿瘤治疗迈入“精准时代”,不少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耐药性”始终是横在治疗路上的一道难题——很多靶向药用着用着就逐渐失效,导致疾病复发、进展,急需新方案打破这一困局。

癌症至今仍是全球致死率居高不下的疾病,每年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让肿瘤治疗迈入“精准时代”,不少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耐药性”始终是横在治疗路上的一道难题——很多靶向药用着用着就逐渐失效,导致疾病复发、进展,急需新方案打破这一困局。

近期,一项新研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类高选择性的ERK1/2抑制剂,不仅能精准打击肿瘤细胞,还可能破解癌症对传统靶向药的耐药问题。要理解它的作用,得先说说细胞里一条关键的“信号传递通路”——ERK/MAPK信号通路。这条通路就像细胞的“生长指挥系统”,正常情况下,它会通过“RAS→RAF→MEK→ERK”的步骤,把外界的生长信号传递到细胞核,调控细胞正常的生长、分化。可一旦通路中的RAS或BRAF基因发生突变,这个“指挥系统”就会彻底失控,变成驱动肿瘤细胞疯狂增殖、侵袭的“坏引擎”,这也是多种癌症发生、发展的核心原因。

为了阻断这个“坏引擎”,科学家此前研发了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在黑色素瘤等部分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临床中常出现一个棘手问题:肿瘤会通过让ERK1/2再次“激活”,绕开药物的抑制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甚至完全失效。因此,直接瞄准通路末端的ERK1/2,相当于“釜底抽薪”式切断肿瘤的“动力源”,被认为是突破耐药的更有效策略。

不过,此前研发的ERK1/2抑制剂要么疗效有限,要么毒性较高,不少临床试验被迫提前终止。而这次新研究发现的这类抑制剂,解决了不少以往的痛点:其中的先导化合物在极低浓度(纳摩尔级,相当于十亿分之一克的量级)下,就能强效抑制ERK1/2的活性,还能精准阻止携带RAS或BRAF突变的癌细胞增殖。经过层层筛选,一款化合物脱颖而出——它的ADMET性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和药代动力学参数都很理想,成为重点开发的候选分子。

实验室研究显示,这款候选化合物的“战斗力”十分突出:低浓度下就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还能阻止癌细胞迁移、侵袭;更能让癌细胞停在G1期(细胞生长周期的关键阶段),诱导它们凋亡(也就是肿瘤细胞“自我毁灭”)。在携带突变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口服这款化合物后,肿瘤抑制率竟然超过了80%,疗效比现有活性对照药物更优,而且小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

总体来看,这款高选择性ERK1/2抑制剂,既具备精准抑制ERK通路的活性,又有强效的抗肿瘤效果,还兼顾了安全性和选择性,为ERK靶向药物的优化和临床转化提供了新方向。未来,随着更多这类抑制剂的研发推进,或许能为那些对传统靶向药耐药的肿瘤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转机。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癌症治疗领域科研进展的科普分享,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诊断依据或治疗方案。癌症的诊断、治疗及用药选择,需由专业医疗机构及执业医师根据患者个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确定,切勿依据本文信息自行调整诊疗计划或使用相关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 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组. 高选择性ERK1/2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 [期数]: [页码].

[2] 全球癌症研究协作中心. ERK/MAPK通路靶向药物研发进展报告(2025版)[R]. 2025.

[3] 学术经纬. 新型ERK抑制剂破解癌症耐药:最新临床前研究数据解读[EB/OL]. 2025-11-13.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