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②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舰以伐吴。③千寻铁索:东吴末帝孙皓命人用大铁索横于江面,以拦截晋船,终失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对比手法,展现西晋军势如破竹与东吴政权迅速衰败的情景。
B.颔联具体描写战争细节,东吴的防御工事不堪一击,最终以投降告终。
C.全诗起承转合,首联起笔记史事,颔联承接写战情,颈联、尾联转合呼应,以景结情。
D.尾联写国家统一现状,抒发对太平盛世的欣喜之情,对国家未来强盛发展充满信心。
16.《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本诗颈联两句在情感上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D【解析】尾联“故垒萧萧芦荻秋”以荒凉之景收尾,在感慨国家统一的同时,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怅惘与对现实的隐忧,并非“对国家未来强盛发展充满信心”,D项赏析有误。A项通过“下益州”与“黯然收”的对比,凸显双方强弱,正确;B项紧扣“铁锁沉”“降幡出”的细节,展现东吴覆灭,正确;C项符合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正确。
16.【参考答案】
①相同点:两诗均以自然永恒感慨人事变迁,表达时光流转、人世无常的慨叹。(2分)
②不同点:张诗在感叹个体生命短暂的同时,更体现出对人类繁衍不息的欣慰与对生命的热爱,蕴含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分)刘诗则聚焦于历史兴衰,通过“伤往事”抒发对六朝更迭、政权覆灭的深沉感伤,也暗含对唐朝可能重蹈历史覆辙的担忧。(2分)超然客公众号
解析:本题紧扣两首诗的核心情感解读,既考查对诗歌情感共性的把握,又要求辨析情感差异。答题需结合《春江花月夜》“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宇宙命题”的积极内涵,
以及《西塞山怀古》“伤往事”所承载的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对现实的隐忧。
来源:玄学是一门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