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低波产品的十年,从200户到50万户的跃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9:03 1

摘要:2015年11月17日,中欧瑾通在上一轮牛市的尾声成立。彼时的投资者还处在加杠杆买股票的时代,很少有人关注到追求低波动的低波策略产品。一直到2016年底,成立超过一年的中欧瑾通还只有211户持有人。

导读:2015年11月17日,中欧瑾通在上一轮牛市的尾声成立。彼时的投资者还处在加杠杆买股票的时代,很少有人关注到追求低波动的低波策略产品。一直到2016年底,成立超过一年的中欧瑾通还只有211户持有人。

十年之后的今天,上证指数重新站上了4000点。此时的投资者却远没有十年前那么亢奋,更多把钱投入到追求稳健收益的基金产品。作为一只低波策略基金,中欧瑾通的持有人增长到51万户,合计规模也来到了51.61亿。

数据来源:持有人户数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止2025/6/30;规模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止2025/9/30。

中欧瑾通的十年成长,体现了一个低波策略产品厚积薄发的生命力。每一年,中欧瑾通的业绩排名都不算特别靠前,但过往表现了较强的收益稳定性。成立至今的8个完整会计年度下,中欧瑾通A仅在股债双杀的2022年未取得正收益。截止2025年9月30日,中欧瑾通A的累计涨幅为72.81%,大幅跑赢同期业绩基准的24.14%。更难能可贵的是,中欧瑾通用更低的波动率,跑赢了同期沪深300指数48.61%的涨幅。

中欧瑾通A成立以来走势图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2025/9/30

在一条持续创新高的业绩曲线背后,是投研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投入。为了更好守护持有人的财富,中欧瑾通背后的中欧多资产团队经历了从1.0到2.0再到3.0的投研“版本”迭代,更经历了从“手工作坊”模式,到“工业化”管理的改造。中欧瑾通的基金经理华李成,此前在我们过往的文章中也多次介绍过。

从中欧瑾通的十年成长,让我们对产品的“生命力”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思考。近期,我们和中欧瑾通的基金经理华李成做了一次特别的播客,一起聊聊中欧瑾通成立十年背后的故事。

时代背景下的低波“固收+”崛起

过去10年,无论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理财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增长后,近几年来许多投资人降低了投资目标。相对于投资收益,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把波动作为更重要的指标。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让大家更重视绝对收益导向的产品。于是,这一轮牛市中,“固收+”等主打低波策略的产品规模反而出现了大幅增长。

2014年入行的华李成,至今已亲身经历了三轮A股市场的牛市,对投资者需求的变化有切身的体会。第一轮是2015年的“互联网+”,那时股民比基民多,许多人还会用加杠杆方式炒股。但最后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赚到钱。第二轮是2019到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基民出现了大幅增长,大家追逐的是明星基金经理,但最后发现没有人能真正穿越不同的市场风格。第三轮是2025年的这一轮牛市,投资者情绪更平稳了,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固收+”和低波策略产品入市。

华李成认为,以“固收+”为代表的低波策略产品之所以在这两年被大家追捧,或许有三个因素有关:

1)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投资者风险偏好自然会出现一定的下降;

2)对于天然高风险偏好的年轻投资者来说,有波动更大、杠杆更高的资产可交易;

3)经济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后,大家对财富增长预期下调,投资理财的规划自然变得更为保守。

从理财产品的供给看,无风险收益的持续下降,又“迫使”投资者必须通过接受波动才能获得收益的增厚。十几年前,许多现金类理财产品能提供高达7%的无风险收益率。这时候,承担波动风险的性价比并不高。随着存款、货币基金、现金理财的收益率一路走低,低波策略产品成为了大家更偏好的理财替代。

然而,要在低波产品中脱颖而出也绝非易事。中欧瑾通在过去十年中,刻画了一条相对稳健的业绩曲线,不仅有超额收益,波动也远比业绩基准更小。那么中欧瑾通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要从这个产品投资框架的几次迭代说起。

从“手工作坊”到“MARS”工厂的迭代

早在2020年,华李成已经把资产配置的框架引入到低波策略产品中。当时的“固收+”产品,更多采用股债拼盘的模式,股票基金经理管理股票仓位,债券基金经理管理债券仓位,最后把两部分仓位整合在一起。这种股债拼盘的方式,很难形成统一的投资目标。

华李成引入资产配置的框架后,形成了从投资目标=》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明确权益和债券的基准=》清晰的产品定位。比如说,产品的最大回撤目标,决定了股票的仓位中枢以及对应的权益基准。当许多“固收+”还在用拼盘方式管理时,中欧基金旗下的低波策略产品已经形成了资产配置的锚。

在2019到2021年的结构性牛市中,只要加入权益仓位,就能给“固收+”产品带来很不错的收益。这三年,也推动了“固收+”和低波策略产品规模的第一次爆发。回头看,2021年成为了“固收+”和低波策略产品的分水岭。之后一年的2022年出现了权益资产的系统性熊市,推动了华李成做了低波策略2.0版本的迭代。

2022年是华李成管理中欧瑾通之后,第一次出现了年度层面的负收益。这一年出现了权益资产的系统性调整,也让华李成开始思考,如果权益资产表现不好,如何实现产品的绝对收益目标?进一步观察,他发现股票的分散不止是持仓数量,更需要对收益来源和风格做分散。在经历了一次次思考和探讨后,华李成所在的中欧多资产团队打造出了“MARS工厂”。

M代表Multi-Asset Solution,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A代表Anticipated可预期的风险回报;

R代表Repeatable可复制的投资流程;

S代表Specific可解释的损益来源。

所谓的MARS工厂,四个字母其实代表的是中欧多资产团队的投资理念和目标,他们期望,通过多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Multi-asset Solutions),力争实现可预期(Anticipated)的风险回报、可复制(Repeatable)的投资流程、可解释(Specific)的损益来源,进而努力解决客户基金投资过程中的风格漂移、超额波动过大、业绩不可预期三大痛点。

以股票策略为例,他们根据股票收益的来源,提炼出红利、景气、价值、质量四大因子。红利追求赚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分红的钱;景气追求赚的是企业盈利增长加速的钱;价值追求赚的是周期性估值回归的钱;质量追求赚的是企业保持高ROE的钱。这四大因子,基本上能解释不同宏观周期下的风格表现。同时,这四类策略也满足了上面提到的可预期、可复制、可解释的要求。

至此,中欧基金低波策略产品的投资方式,完成了工业化生产的蜕变。投资流程做了科学化的分工,投资收益具有清晰的归因,风控管理嵌入到每一个步骤,最终力求实现投资业绩的可复制性、可解释性、可预期性。

进入到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又让华李成有了新的思考。他发现即便做到策略的分散化,但整体依然摆脱不了A股贝塔的影响。如果能在组合中配置黄金、海外等资产,就有助于大大降低组合资产的相关性,提升夏普比率。于是,中欧基金低波策略产品有了3.0的迭代,通过加入更多样化的资产和策略进行分散,形成了多资产多策略的特点。策略和资产的分散化,使得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投资者体验比产品收益率更重要

在我们研究基金产品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市场上认可度极高的优秀产品,初始规模都不大,都是通过时间慢慢积累出口碑和规模。无论是主动权益、被动指数、还是股债混合的“固收+”、低波策略产品,都有这个特点。

中欧瑾通也有相似的特点,从2016年底的211户持有人,一路增长了2025年三季度末的51万户持有人。持有人的真金白银投票,表达了对这个产品的认可。那么,中欧瑾通在赢得持有人的信任上,做对了什么呢?

华李成是一名有很强持有人视角的基金经理。他发现传统的“固收+”和低波策略产品考核指标,主要是围绕收益率和最大回撤来的,但这两个指标都无法全面体现用户的真实需求。

比如说大家常用的最大回撤指标,有时候把回撤控制得太死了,会大概率牺牲一部分收益。甚至很多时候,回撤控制是一个事后的风控指标。当权益市场不断下跌时,风险收益比是提升的,但为了控制回撤被动降低权益仓位,等到市场上涨时就会失去收益弹性。

为了提高用户的持有体验,华李成把滚动胜率作为一个更重要的关注指标。换句话说,是产品创新高的能力,他希望任何时间点买入的用户,持有6个月后能大概率获得正收益,力争形成一种更符合人性的正反馈机制。

华李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如果持有人每隔6个月都能获得正收益,会激励他们拉长持有周期,忍受阶段性的波动。长期主义的背后,是需要更好投资者体验来支撑。另一方面,当产品创新高天数缩短后,投资者自然也会放弃择时。

也就是说,一个高滚动胜率的产品,能帮助持有人修正投资行为。长期主义不仅是重要的投资者教育,更需要从用户视角出发,追求提供能让他们拿得住的产品。

正如华李成说的:“中欧基金的低波策略产品有助于投资者更好践行长期投资,进而提升投资体验。”

超越基金经理个体的产品生命力

“生命力”这三个字,一直是我们在访谈基金经理时不断思考的。投资者看到的是一个产品过去的生命力,但他们买的是未来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会尝试挖掘基金经理的内在驱动力。但即便如此,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无法抵御衰老。当个体衰老后,产品的生命力也会逐渐衰竭。

显然,华李成很早就思索过产品生命力的可延续性。他希望经历了“工业化”升级之后的中欧瑾通,能够体现超越基金经理个体的产品生命力。当资本市场越来越机构化后,依靠个人能力持续战胜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天,中欧瑾通的净值曲线,早已摆脱了对单一个人的依赖,而是体现了中欧多资产团队的集体智慧、投研流程的科学性、生产环节的效率等。工业化分工,也带来了更稳定的“品控”。

在中欧瑾通的10年曲线中,华李成经历了多资产投资体系从1.0到2.0、再到3.0的迭代。但是,他希望大家能记住的是这个产品名字,而不是他个人。“我们不做流星,不追求在每个阶段都最耀眼;争取做行星,稳定运行在轨道上,活得久比阶段性地活得精彩更重要。”华李成表示。

工业化改革的初心,也正是希望打造出更持续的产品生命力。最终,基业常青靠的是系统、是文化、是品牌。

当“理财+”的大时代来临后,以中欧瑾通为代表的低波策略产品所展现的强大生命力,或许才刚开始。最后,欢迎大家收听我们的播客,听一听原汁原味的中欧瑾通十周年故事!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09/30。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中欧瑾通灵活配置混合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72.8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4.14%。2020-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12.74%/13.5%,6%/-1.21%,-1.33%/-10.8%,2.87%/1.39%,7.35%/5.89%。历任基金经理:华李成20180329-管理至今,朱晨杰20170407-20180821,张跃鹏20151127-20200709,刘德元20151127-20170627,吴启权20151117-20161222,孙甜20151117-20161222。本基金于2016年9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政府支持机构债、国债期货、股票期权为投资标的。本产品于2020年10月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